APP下载

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21-09-26万明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摘 要:随着时代和社会的不断转变,知法、守法、遵法已成为每个公民的基本道德准则和法律意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案例大多源于生活中的真实事件,与人们的生活有着直接联系。将生活化教学法应用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能够直接引用真实的案例,灵活、多变地向学生传授道德与法治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基于此,为了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文章对生活化教学法的应用策略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1)26-0044-02

引  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三观”及性格和品质养成的关键时期,道德与法治教学能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有力帮助。小学生对单纯的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兴趣不高,若想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教师必须了解并结合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从生活化角度向学生传授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小学生非常依赖外界的正确指引,而学校作为学生学习知识、了解世界的重要渠道,承担着带领小学生正确认识事物性质、感悟道德内涵、形成优质道德品质的重任[1]。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不论家长还是教师,未能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给予重视;第二,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多用传统的教师口述方式;第三,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过于关注学校制订的教学目标,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及个性化差异,未能给学生预留充足的思考和探索空间,未能真正体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

二、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丰富生活化教学内容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生活教育理念的基本宗旨是“合理的人生,理想的社会”。“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最根本的教育思想,也是其教育思想的主体。陶行知先生主张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受到教育。“体验”一词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高频率出现,像一条主线贯穿其中,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生活化教学法是指将道德与法治知识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讲述给学生,将枯燥难懂的知识融入日常生活中,有效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以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的教学为例,本单元讲述的是家庭与亲情。教师将亲情类话题与现实生活中的案例相结合,为学生创设不同类型的情境,能够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探索事件背后的意义[2]。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进入课堂,教师可以利用投影、多媒体等设备向学生播放与亲情有关的视频或音频:小男孩吃饭时嚷嚷着要看电视,打开电视后,饭菜全部由爷爷奶奶喂到嘴边才会吃;父母下班回家后看到这个场景立马将电视关掉,没有了电视,小男孩放声大哭,谁都劝不住。看完视频后,教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5分钟,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父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教师要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站在父母的角度看待问题,了解吃饭时看电视或过多观看、使用电子产品的危害。过渡沉溺于电子产品同样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通过观看视频,学生能够了解父母做出这个决定的内心活动,即使回到家中也能约束自己。

(二)加大对生活化案例的解读力度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根据小学生当前的认知特点和性格特点打造的课程[3]。生活化教学和道德与法治教学相结合意味着将日常生活理论化,学生在课堂上了解了相关知识,便能在遇到同类事件时举一反三。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世界、热爱生活。

以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这一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先从本章节的题目着手,让学生以“小家”为切入点,分组讨论自己家庭中的特点、日常趣事等。接着,教师将“家”这个概念升级,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国家的‘家’是哪一种?我们的国家曾经是怎样的?经历了哪些才成为现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学生在思考与发言中慢慢引出主题——在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组成了我们这个大家庭。此外,教师可以介绍中华五十六个民族的发展史,让学生了解到五十六个民族团结在一起的艰辛历程,以及五十六个民族的共同努力会对祖国的繁荣和发展做出怎样的贡献。教师加大对生活和案例的解读力度,能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案例内涵,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程度,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优化生活化教学法的内容设计

将生活化教学法融入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不仅能够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和效率,还能深化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4]。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内容,不断优化生活化教学法,尽可能将生活化教学法的作用和价值发挥出来,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5]。

以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中的“干点家务活”这一部分为例,小学阶段的主要教育目标是让学生正确认识事物、理解事物,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能力需要在学习及日常生活中通过实践获得。“干点家务活”这一部分内容要求教师让学生主动体验生活、探索生活、学习生活,总结出属于自己的生活认知框架。在讲述这一内容时,教师仍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两种不同的日常生活。第一种:小女孩放学回家后先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与任务,然后会和妈妈一起做菜,当妈妈的家务小帮手。小女孩在学校非常受欢迎,因为小女孩经常帮助其他同学打扫卫生、擦黑板,这些习惯都是在帮助父母分担家务活的过程中养成的。第二种:小女孩放学回家后便开始看电视,看着父母在自己面前做饭、打扫卫生,丝毫没有要帮忙的意思。小女孩吃饭需要父母喂,学习需要父母催促,从不主动关心父母。小女孩上学后还会肆意欺凌同学,几乎没有小伙伴愿意和她玩。看完这两个视频后,教师让学生对比这两种行为,并和同学探讨自己更想成为哪一种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渐理解父母工作与生活的艰辛,体会父母在自己身上付出的心血,并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不恰当行为,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

(四)建立生活化学生评价机制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率与质量的标准。这样的评价方式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背离。教师应建立生活化评价机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特点采用针对性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目标及评判方式。这样一来,既提高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灵活性,还能够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建立生活化评价机制,意味着小学教师要将评价重点由成绩转移到学生日常表现,结合学生的课堂学习态度、日常行为、与师生交流状况等方面来评价学生的最终学习效果。为了提高生活化教学法与小学生的契合度,教师要积极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和内在需求,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6]。

结  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新课程改革对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便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因此,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不断凸顯。教师将生活化教学法运用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胡婷婷.生活化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法制博览,2020(24):221-222.

邓锐.如何利用生活化教学法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J].文渊(高中版),2019(09):405.

胡伯池.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交流,2019,26(35):246-247.

林仁玉.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法的应用[J].新课程(上旬),2019(04):72.

谢环.小学低年段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4):51-52.

王杰.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1):48-49.

作者简介:万明(1988.4-),女,安徽宣城人,硕士研究生,中小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联系生活实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法的应用浅探
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