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明宪宗的审美趣味对成化斗彩造型装饰的影响

2021-09-26范思婕彭潜心

中华手工 2021年1期
关键词:斗彩五彩青花

范思婕 彭潜心

摘 要: 瓷的发展史是一部审美的发展史,这种审美形式与整个社会背景、文化观念长期保持着交融渗透、不可分割的关系。明代成化年间的斗彩瓷器更是独具的装饰风格与器物造型,形成了不同于以往任何时期的风格特征。从现存实物看,这一时期的斗彩瓷器,无论是数量、品种还是工艺水准,都在我国陶瓷工艺发展史上占有辉煌的一页。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发展,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及统治者的思想意识等方面因素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通过阐释成化斗彩的产生发展,试从宫廷文化以及宗教文化的角度分析其对成化斗彩瓷器的影响。

关 键 词: 斗彩;逗彩;成化斗彩;宗教文化

一、斗彩以及成化斗彩

斗彩又称“逗彩”,是青花五彩的一种,由釉下彩青花和釉上彩结合而成,以勾勒填充、点缀、渲染、覆盖、拼凑等装饰方法表现的彩瓷工艺。青花五彩最早出现于宣德年间,它是预先采用青花釉料勾勒出图案的轮廓线,经罩釉高温烧制后,使用彩色颜料填色低温复烧而成。

“斗彩”这个最早出现在约成书于清乾隆时期的《南窑笔记》[1],在此之前一直被称为“五彩”,甚至雍正年间的清宫造办处档案中仍然采用“成窑五彩”称呼[2]。从现存明清文献典籍看,也多称为“五彩”“成窑彩”或“青花间装五色”。“成化斗彩”这个称谓约定俗成有二百年左右历史,“斗(逗)”字,取自于青花与其他色彩“斗艳”、“ 拚逗” 之意。

青花五彩起源于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景德镇制瓷技术的新发明,成化斗彩是在永、宣两代的青花五彩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青花五彩在宣德时期就已负盛名,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特色。但由于后来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战争频发,社会动荡不安,景德镇御窑厂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工艺复杂的青花五彩也几乎销声匿迹。到了成化时期,社会经济恢复,景德镇官窑复烧,青花五彩才逐渐地恢复起来。成化斗彩将宣德青花五彩中局部采用的勾线填彩技法加以扩大,将这种手法运用到整个器物当中,最终达到了斗彩瓷器制作和审美的高峰。

成化斗彩自古以来便极其名贵,备受上流社会推崇,在明朝嘉靖时期即俨然已被奉为瑰宝[3],到了万历时期更是成为当时最贵重的瓷器[4]。其釉色洁白细腻,胎体薄轻透体,彩色鲜艳清新,造型清雅隽秀,对于明代嘉靖、万历的青花五彩,甚至清代康熙五彩、雍正粉彩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成化斗彩的造型和装饰特点

从传世品及出土文物来看,成化斗彩的器型多為罐、杯两类,罐可分为深腹高体与扁腹矮体二式,杯为缸杯、莲子杯、铃铛杯和高柄杯四式。造型均小巧玲珑,典雅隽秀、端庄圆润。其中久负盛名的便数葡萄杯,明代谷应泰《博物要览》中称之“撇口扁肚”,比宣德杯的器型更为精妙[5]。首都博物馆便藏有这样一件葡萄纹高足杯,其高足瘦地,足中空外撇,撇口浅腹,腹部圆润饱满,饰以紫色葡萄纹。胎体轻盈,造型优美流畅,形成了成化斗彩器型上独特的风貌。

成化斗彩瓷胎白釉莹润如脂,与之相匹配的是设色鲜丽又不失素雅。所用釉下青花为国产平等青料,蓝里微泛青灰,清新淡雅。釉上色彩丰富,但都艳而不躁,设色精当。《博物要览》中也评论成化斗彩的用色:“宣窑五彩深厚堆垛,故不甚佳,而成窑五彩用色浅淡,颇有画意。”可见其沉稳厚重的釉下青花与釉上亮丽色彩相得益彰,呈现出写意画之自然沉静之美。

器物的腹部都是斗彩造型装饰的重点,图案均为宫廷画师亲自创作,装饰题材和纹样千变万化,有逸趣横生的写实题材,也有规矩工整的吉祥图案。画面构成受绘画艺术的影响,借鉴了绘画的笔意技巧,其线条生动流畅,纤细柔和,笔法活泼。其内容许多都是表现自然事物以及生活场景,富有清新典雅的风貌。其中久负盛名的便数鸡缸杯,杯身描绘公鸡偕母鸡领幼雏觅食,姿态栩栩如生,因而得名。明清文人雅客均称之为酒杯之最[6],甚至清代高士奇为之写 《成窑鸡缸歌》[7],后又有清初大收藏家高邦江为其写《成窑鸡缸歌注》称之:“成窑酒杯,种类甚多,皆描画精工,点色深浅,瓷质莹洁而坚。鸡缸、上画牡丹,下有子母鸡,跃跃欲动。”现故宫博物院与台北故宫博物院均藏有成化时期的鸡缸杯,让我们至今可以一睹芳容。鸡缸杯的图案代表了家庭团圆喜乐,为后世历代皇帝所喜爱,明清两朝曾多次仿制。

三、明宪宗本人对成化斗彩瓷器的影响

自洪武二年景德镇设置官窑厂以后,许多御窑厂瓷器的制作都由皇帝亲自参与选式制样,瓷器的样式与皇帝的喜好密切相关。成化斗彩器型线条轮廓柔和,设色沉静优雅,这与成化皇帝朱见深的艺术审美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造型上,成化斗彩的器形多为杯碗等小型器物,至今未见过体量大的器物,如馆藏于故宫博物院鸡缸杯,高仅为3.4厘米,相传成化帝为博取万贵妃欢心而命工匠特意烧造的。成化帝一生与比自己大十七岁万贵妃保持着畸形的恋情[8],似乎也深深受到万贵妃的影响。而成化时期的瓷器有女性的阴柔,具有端庄圆润的风姿,与成化皇帝的性格以及万贵妃的喜好都是有着直接的原因。

除此之外成化皇帝朱对佛教、道教均极其信奉[9]。传成化帝所绘制的《一团和气图》,表现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主题思想,也体现了成化帝本人的宗教信仰。成化斗彩为宫廷用品,专门为供应宫廷烧造的,因此成化帝的宗教信仰使得成化斗彩在多方面受到宗教艺术的影响。

(一)佛教文化

明宪宗极度崇信佛教,他早晚多次召僧侣入宫诵经[10],并大修庙宇。为了适应宫廷礼佛活动的开展,内府承命制作相应的御用法器就理所当然。成化帝对密宗的信仰,使得梵文多次出现在成化斗彩高足碗等器物上,瓷器上的梵文多为吉祥赞语,采用青花书写,应为当时宫廷的礼佛供器。1987年、1988年景德镇珠山御窑遗址发掘大量成化官窑晚期遗存似乎也证实了这一推论,该处出土大量书写梵文、藏文、佛经文字和彩绘佛教中的八吉祥、金刚杵等图案的瓷器,与成化后期宫中大兴法会的史实相吻合。而且自明宣德时期开始出现的佛教僧帽壶器型也出现在成化斗彩中。

(二)道教文化

成化帝同样也痴迷于道教,并且极其奢靡地动用巨费修建庙宇道观。在统治者沉迷道教的情况下,瓷器中长生升仙福寿吉祥的题材为大流。成化斗彩中也出现了八仙人物纹直颈瓶,颈部绘有蕉叶纹,肩部为一周为如意云头杂宝纹饰,近足处为一周莲瓣纹,腹部为八仙人物故事,线条描绘细腻生动,八位仙人形态各异,施彩鲜艳,准确到位。这些表现与道教长生不老的主题相关的斗彩瓷器也反映出浓厚道教文化色彩。

四、小结

陶瓷的发展史是一部审美的发展史,这种审美形式与整个社会背景、文化观念长期保持着交融渗透、不可分割的关系。中国陶瓷艺术自始至终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意识,体现了本时代的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成化斗彩造型典雅,用色巧妙,是瓷器审美的一个高峰,除了与皇室不惜工本的投入外,它的纹饰、造型等都与皇帝本人息息相关。这些纹样、器型以及斗彩瓷器背后所引申出来的艺术内涵与文化内涵,使得它富有了多重的文化意蕴。其中思想史的演化,佛道思想的沉升,經济的荣衰都对其起到了推进和催化的作用,可以说成化斗彩瓷器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孕育成长的艺术,也是明成化时期宫廷文化的一个缩影。

参考文献:

[1][清]张九钺.广州图书馆编.南窑笔记[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编.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4册.

[3] 程哲.蓉槎蠡说.[DB/OL].[2021-03-10].https://ctext.org/wiki.pl?if=gb&res=272598&remap=gb.

[4]沈德符.万历野获编[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

[5]谷应泰.博物要览[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

[6]郭子章《豫章陶志》有云:“成窑鸡缸杯,为酒器之最”。转引吕嘉靖.生活陶全书[M],台北:积木出版社,2019:52.

[7]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8]沈德符.万历野获编[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

[9]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明实录[M].北京:中华书局,2016.

[10]张廷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猜你喜欢

斗彩五彩青花
瓷上赏青花
青花赋
青花
斗彩
五彩的秋
神奇的五彩混色瓶
青花
快编五彩绳
千古“贵”瓷 争奇斗艳
王淑凝·作品欣赏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