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模式创新推动长三角产业协同发展

2021-09-26邱灵

中国经贸导刊 2021年24期
关键词:长三角产业链协同

邱灵

产业协同发展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长三角三省一市坚持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探索开展了多个层面、多种形式的跨区域产业合作,有力推动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目前较为普遍的形式,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自发形成的,以产业链上中下游配套为纽带、具有效率和成本优势的区域产业链协同模式。此外,还有各级政府推动形成两地共建产业园区模式、多城市共建产业创新廊道模式等。前者有省际层面的苏滁现代产业园、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上海合肥产业园等,省内层面的苏宿工业园区、宁淮特别合作区等;后者有G60科创走廊、G42沪宁合产业创新带等。经调研了解,行政区划分割导致“竞争有余、协同不足”的区域产业同质化问题仍然突出,区域产业合作的体制机制不健全,区域创新要素的流动渠道不顺畅,制约了长三角创新策源能力乃至区域整体竞争力提升。迫切需要加快探索各具特色的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模式,以此提升长三角配置全球资源能力和辐射带动全国发展能力。

一、产业链一体化模式: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长三角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但三省一市优势产业重合度较高、协同性较弱。如,从反映区域比较优势的制造业细分行业区位商指数来看,浙江省几乎与江苏省重合,江苏省几乎与上海市重合。特别是新形势下产业链保供仍“各自为战”,缺乏产业链断点堵点及可替代产品等跨区域统筹协调机制。为此,立足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以链长制作为三省一市利益联结点和合作切入点,采取产业链一体化模式,共同培育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协力提升长三角配置全球资源能力。

一是协同开展区域补链固链强链行动。围绕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按照集群化发展方向,强化区域优势产业协作,协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共同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二是探索建立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协调机制。全面梳理三省一市重点产业链长板短板,由具备先发优势的省市作为分行业链长,分头做好区域产业链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

三是联手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聚焦机器人、新型显示、新型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链,由分行业链长牵头制定产业链核心技术协同攻关清单、国产可供目录清单、断链风险点和企业诉求清单等,率先构建以自主可控产业链供应链为目标的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

四是加强区域产业链布局窗口指导。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汽车、绿色化工、纺织服装、智能家电十大领域,完善行业协会等机构行業监管职权,强化区域产业链管控协调,形成重点产业链项目管理和产能过剩预警机制。

二、产业全面融合模式:共建现代服务业发展新高地

长三角在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区域共享方面初具成效,三省一市依托名牌高校成立了四家跨区域联合职业教育集团,城市医院协同发展联盟成员已覆盖长三角30个城市112家三甲医院,养老服务等跨区域社会保障便利化程度明显提高。目前,长三角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尚不完善,生产性、生活性服务领域跨区域共建共享共保共治机制有待健全。为此,围绕合力发展高端服务经济,采取产业全面融合模式,完善多层次多领域合作机制,增强服务经济发展新动能,共建现代服务业发展新高地。

一是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服务功能。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五个中心”,有序疏解一般制造等非大都市核心功能,着力打造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积极推动上海品牌和管理模式输出。

二是推动重点服务领域率先突破。商务会展方面,以协力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世界互联网大会、世界智能制造大会等重大展会为切入点,加强品牌展会和贸易投资的区域联动。商贸流通方面,以统筹空域资源利用、鼓励港口集团交叉持股为突破口,推动区域机场协作和沿海沿江港口江海联运,合力打造世界级机场群和港口群。文化旅游方面,以淮河生态经济带、大运河文化带、环太湖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为重点,联合开展旅游资源开发、旅游线路设计和旅游主题推广,共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健康养老方面,支持合作办院、设立分院、组建医联体等形式扩大优质医疗资源覆盖范围,以数字化医院为依托共建医疗协作系统和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合力打造健康长三角。

三、“龙头+配套+联盟”模式:打造区域创新共同体

长三角科技创新优势明显,拥有上海张江、安徽合肥2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国约1/4的“双一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全国约1/3的研发经费投入额和有效发明专利数。存在问题表现为高尖技术和精密器件仍然高度依赖进口,区域创新要素流动不畅、高端要素竞争加剧等问题突出。三省一市各自牵头关键技术攻关、推广超前储备技术应用,存在分头组织、重复攻关、同质竞争等现象。为此,充分发挥链主企业主动性和积极性,支持龙头企业跨区域整合创新要素,探索形成“龙头+配套+联盟”模式,合力打造区域创新共同体。

一是打造“政产学研资用”紧密合作的创新生态。采取企业主导、院校协作、多元投资、成果分享的模式,围绕重点产业链创建若干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政策链深度融合。

二是联手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围绕上海张江、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化发展,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科学数据等科技资源合理流动与开放共享,集中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

三是形成区域协同创新合力。发挥长三角技术交易市场联盟作用,推动成果转化项目资金共同投入、技术共同转化、利益共同分享,实现技术交易市场互联互通和科技成果跨区域转化。发挥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作用,探索建立区域创新收益共享机制,共建国家级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和双创示范基地。

猜你喜欢

长三角产业链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推进内蒙古产业链现代化的思路和举措
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成立
2019长三角企业100强
京津冀协同发展
重庆将重点打造千万亩产业链基地
Apple Watch产业链上的企业
2014年8月长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