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美术教育之工匠精神培养及其在职业教育中的实现路径

2021-09-26余斌

中华手工 2021年3期
关键词:匠人职业院校美术

余斌

摘 要: 对于职业教育从业者而言,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思考如何充分利用各个学科的特点与优势,结合学校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策略以及办学理念进行灵活调整,培养学生的匠人精神。美术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匠人精神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以分析匠人精神内涵为切入点,围绕如何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匠人精神的问题,进行简要论述。

关 键 词: 美术教育;匠人精神;职业教育

匠人精神是职业教育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实际工作当中培养学生的匠人精神一方面能够让学员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充满敬畏之心,以高标准来对待自己的工作,恪守职业操守,不断精进技艺。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升学员的人文情怀,在实际开展工作过程当中,不仅仅追求经济利益,而是要通过工作来实现自我价值。从宏观层面来看,职业院校美术教育的核心理念与匠人精神内涵存在紧密联系,通过科学有效的美术教育方法,在不知不觉间培养学员的匠人精神,同时以匠人精神作为引领,提升职业院校美术教学效率。

一、解读匠人精神

想要全面解读如何在职业院校美术教育中弘扬匠人精神的问题,先要弄清楚何为匠人精神。很多人对于匠人精神的认知存在偏差,认为所谓的匠人就是在生产线上进行机械式重复劳作的工人。实际上,如今人们所说的匠人精神是一种高度抽象化的概念,指的是一种对待工作的态度以及判断自己所具备的社会价值的标准[1]。具备匠人精神的人对于工作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尊重自己的工作并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具备匠人精神的人愿意在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当中不断精进技术,以严格的标准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想要为整个行业的发展作出贡献。由此可以看出,所谓的匠人精神不只适用于工人或者手工业从业者,每个领域的职业人都需要以匠人精神作为工作指导,是每一个社会人都应具备的优秀品质。

二、基于匠人精神解读美术教育特点

(一)职业性

新课标背景下,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策略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由盲目追求规模的扩张,逐渐转变为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这种由“求量”向“求质”的转变与匠人精神的内涵不谋而合。职业院校培养综合性人才过程当中,需要将社会需求作为基础,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在确定专业过程中,需要考虑社会发展趋势以及各个行业对于人才的不同需求。不能只关注目前热门的行业,而是要以更为宏观的视角判断各个行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在一定程度上向新兴行业倾斜,通过这种方式为社会经济的长期发展提供人才基础。从宏观层面来看,用品服务、智能家居以及互联网等行业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因此职业院校需要积极开设与之相关的专业。通过对这些专业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其具有很多相同点,其中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就是从业人员需要良好的美术基础[2]。例如互聯网行业中,相关从业人员在设计UI界面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UI界面的稳定性以及实用性,还要对UI界面整个布局进行优化,提升UI界面的整洁性与美观性,而想要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设计人员具有良好的美术素养,具有良好美术素养以及美术基础知识的人才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因此,各大职业院校纷纷开设美术专业。而想要让学员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更为高效地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美术知识,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员的匠人精神。

(二)人文性

与其他专业相比,美术教育具有十分明显的人文性特征。开展美术教育过程中,学员不仅要学习系统性的美术知识,培养自己的审美。同时在鉴赏或创作美术作品过程中,不断陶冶情操,修养品行,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并在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到坚持“精益求精”品质的重要性,为培养学员的匠人精神奠定思想基础。此外,通过学习美术知识,能够让学员形成正确的审美品位,并在头脑中对“美”形成客观的评价标准,进而为了追求心中的“美”而不断提升技艺,在创作美术作品过程中,充分展现出匠人精神。这种对于美的孜孜追求由来已久,中国古代很多艺术家都通过作品展现出其独特的审美品位以及思想内涵,学习美术知识过程中,学员们通过品鉴艺术家的作品,能够切实感受古代艺术家为了追寻“美”而作出的努力,将这些著名的艺术大师作为人生的榜样,不断激励自己成长。

三、美术教学中弘扬匠人精神的具体方式

(一)完善课程框架

想要提升人才培养效率就要搭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很多职业院校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其课程体系缺乏完整性,如何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一个工作重点。实际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一些高职院校过于注重理论知识课程,进而导致学员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增加实践经验,导致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分离,无法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养。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尝试在现有的课程框架体系中添加美术教育内容,让美术知识能够与其他专业知识进行巧妙融合,通过这种方式培养职业院校学员的匠人精神[3]。实际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职业院校管理者可以适当增加美术教育课时,积极开展各式各样的美术教育实践活动,例如乡土美术、科技美术、艺术鉴赏等活动,使得美术知识能够与科技行业、文化行业以及其他专业领域进行深度融合。在拓展职业院校学生视野的同时,帮助其形成良好的美术基础,增加学员的软实力,并提升学员的匠人素养。针对不同专业所搭建的教学体系,相关从业人员要依据该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对于人才的具体需求,对课程体系进行灵活调整,确保学员在校园中学习的知识技能与行业发展需求相符。在一些与美术专业知识联系不强的专业中增设美术选修课,通过这种方式提升学员的软实力。而对于那些与美术知识存在明显关联性的专业,在设计教学框架的时候,需要将美术教育课程设定为必修课。借助这种方式,让学员能够意识到美术知识的重要性,并让其接受专业、系统的美术培训,帮助其掌握美术基础知识,提升美术修养。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职业院校可以开设美术辅修专业,并鼓励学员积极选择该专业。针对没有条件开设美术辅修专业的职业院校,需要扩大美术专业影响范围,允许其他院系学生跨专业学习美术知识,并适当增加美术课程的学分,通过这种方式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美术知识的积极性。

(二)优化教学理念

职业院校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各式各样的高素质人才方面。这种背景下,职业院校应将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匠人作为办学理念。一方面,要推动学员德、智、美、体、劳全面发展,坚持“以美育人”教学思路。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育人职能,让学员在学习美术知识过程中接受良好的思政教育,借助这种方式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取向,提升学员的思想道德境界。以匠人精神作为开展学习以及实践活动的精神指引,尊重并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行业,通过辛勤的工作以及积极的创新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另一方面,通过美术教育让职业院校学员意识到匠人精神对于个人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变被动接受美术教育为主动探寻美术知识,帮助职业院校学生克服自卑心理,以更为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学习与生活。

(三)营造良好氛围

除了优化教学理念以及完善课程框架之外,想要更好地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员的匠人精神,职业院校管理人员还要积极为学员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4]。职业院校所设立的社团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绝大部分学生在课余时间积极报名加入各种社团,并以社团为单位举办各种校园活动,这些校园活动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不仅是开展思政教育的理想契机,同时也是培养学员匠人精神的有效切入点。在具体开展各种校园活动过程中,相关工作者可以尝试围绕美术知识举办各种活动,例如校园服装设计大赛、校园美术节以及校园工艺品制作大赛等。这些活动形式新颖,对于职业院校学员而言具有十分强大的吸引力。学生们为了在这些校园活动中更好地展示自我,就会主动尝试学习美术知识。同时,为了在各种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职业院校学生会不断钻研美术知识提升自己的美术素养,提升技艺。与此同时,参加各种校园艺术大赛,能够有效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帮助其提升美術综合素养以及匠人精神。

四、结语

职业院校需要将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作为办学目标,实际开展教学工作过程中要意识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以美术教育的人文性以及职业性为基础,通过营造良好氛围、完善课程框架以及优化教学理念等方式,培养职业院校学员的匠人精神。

参考文献:

[1]叶祖丽.中职院校技能大赛与工匠精神的融合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13):84-85.

[2]崔芹.职业本科教育“工匠精神”培育的缺失及对策探究[J].知识文库,2021(10):105-106.

[3]户金.探析高职美术教育定位及激励手段[J].大众文艺,2021(05):183-184.

[4]何美君.论职业教育环境下德育在美术教育中的渗透[J].知识文库,2021(04):54-55.

猜你喜欢

匠人职业院校美术
创意美术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青年匠人
旗袍匠人:坚守与传承
汽车匠人
“神级”匠人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