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画中色彩的主观性分析

2021-09-26宋凯

中华手工 2021年3期
关键词:主观性画作主观

宋凯

摘 要: 对于绘画来说,主观性色彩能够体现独立审美价值,并对主体内心的体验及情感进行表达,属于一种经典的绘画语言,通过此,画家可以将自身的主观情感体现于物象之中,并逐渐呈现出画家本身的艺术修养、个性特征、审美情趣以及气质,可见主观性色彩在绘画之中占据重要地位,所以在本文中,将主要针对绘画中色彩的主观性进行分析。

关 键 词: 绘画;色彩;主观性

色彩属于绘画艺术表达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生存资源来说,色彩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元素,能够对人的心情产生重要影响,且人的心情也能够影响人对客观世界中色彩的感受,由此,色彩对于人类来说,具有一定的情感意义和主观性,原因在于,色彩能够对人的情感起到影响作用,不同色彩由视觉传输至大脑,不仅能够引起远近、冷暖、轻重、阴晴等诸多主观感觉,还能够产生忧郁、轻松、兴奋、紧张、安定、烦躁等不同的心理作用,可见色彩在人心中具有一定程度的“定式模式”,若将色彩与绘画进行充分结合,其则必然能够对绘画的整体艺术表现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一、中国画色彩的主观性

中国画属于一种艺术作品,其中的色彩则与文学、哲学以及伦理学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并充分体现了中国儒、释、道各家的审美观念。早在数年以前,我国已经将赤、青、黄、黑、白5种颜色列为最纯正的颜色,并将色彩划分成为冷、暖两个性质。在中国画色彩观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谢赫提出了绘画六法的“随类赋彩”观点,此观点对于中国画的用色方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东方的绘画艺术更加重视意象和情感的表达,倾向于以情造景,所以艺术中能够对主观情感以及精神进行充分体现。“意象”作为我国传统艺术的核心,其中包含了人类针对自然界的思维方法以及审视精神,其中“意”即为重视自主意识和思想感情的发挥,艺术中所体现的意象并非是作者对于自然的机械性描写,而是作者以自然为基础,自我意识的发挥,能够促使“意”与“象”充分融合。根据中国绘画色彩发展历史,古代艺术家在应用色彩时,不会将应用手法完全局限于物象色彩,而是采用更加主观的方式。至公元6世纪,史学家谢赫提出了“随类赋彩”理念,此为汉代用色经验的重要总结,并对封建社会色彩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全面深入的指导作用。从实际上来看,绘画色彩并非要求与物体的固有色彩相似,而是更加重视色彩之间的类似,只要视觉上色彩近似即可,而并非必须对自然界的色彩进行还原。由此,对于中国画来说,色彩的主要作用之一即为装饰,并且在中国画中,色彩还可将物体固有色相进行改变,以对作者绘画意图有效反映和精准传达,例如自然界没有红色的竹子,而苏东坡喜爱使用朱砂色画竹,自然界中没有黑色的花,而国画中的花卉可以使用焦墨进行绘画,可见光色、环境色均非中国画用色的局限[1]。

二、西方绘画色彩的主观性

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人类逐渐积淀了越来越丰富的内涵,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以及对情感进行表达的方式各不相同,但是均能够通过色彩进行体现。西方绘画中应用的色彩倾向于采用具象写实的方式进行主观表现,其中以后印象派画家最具代表性,例如画家蒙克,其童年生活遭遇了诸多不幸,所以其对于痛苦和死亡更加敏感,蒙克画作《呐喊》即为主人公似乎受到惊吓,面色蜡黄,宛若一具骷髅,画中的色彩能够体现出画家在作画时的心理状态,且空气中的红黄对比、风景中的蓝绿黄色彩对比以及画作中的线条,均能够显露出画家不安的情绪,且该画作被蒙克本人称为“心理地狱”。著名画家梵高是一个寂寞的人,其画作中所表现的色彩均为自身主观需要,从总体上来看,梵高画作的色调以黄色为主,黄色能够呈现出的热情与梵高自身近乎疯狂的个性产生共鸣,对于艺术,梵高具有仿佛殉道者的意识和如火的热情,只有奔放的黄色才能够使其情感得到充分宣泄。另外,野兽派画家马蒂斯善用简洁的形状以及平涂的色面,以营造出轻松、愉悦、舒畅的画面氛围,其作品为表现主义等现代画派的作家提供了重要的创作经验[2]。

根据上文可以了解到,画家将鲜艳的色彩主观地应用于画作之中,色彩所体现的力度、物质性以及生动性,能够促使画面呈现出沸腾的感觉,并且更激动人心。色彩的应用已经将传统作画形式完全打破,并且发展成为年轻一代对于学院派、对于传统进行反叛的重要象征,但是强烈的色彩视觉效果已经大于精神上能够呈现出的感染力,导致具有丰富色彩的精神内涵难以得到充分表现,所以部分表现主义的作家选择将精神性与画面形式进行统一,使画作对于人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于色彩在视觉上呈现的效果,由此,色彩的精神内涵更加丰富。在画作之中画家逐渐减少了对于自然的描绘,同时色彩越来越具有独立性,颜料的浓度不再受到重视,画家的创作不再通过色彩的物质特性对表现力进行获取,而是注重色彩在心理方面所能够表达的内容,此时,虽然事物形态相对更加随意,但仍可辨认,人们对于已经观察的事物外观不再感兴趣,而是注重其内在的实质,事物本身与外界的光相分别独立,不具有阴影和折射,基于此,表现主义者可以对自身的情感和心情更加直接和充分的表达。以此为基础,西方的色彩应用已经基本完成由既往传统写实风格向现代主义主观表现的过渡。所以在练习绘画的过程中,可以首先对大师的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从中感受大师的个性色彩,并揣摩大师在创作过程中对于主观色彩的理解和表现,之后通过创作训练对色彩个性的发展进行掌握,更加自然熟练地应用主观色彩[3]。

三、色彩教学中的主观性培养

色彩能够给人的感受,将随着时间推移而发展,并逐渐构成人类自身的审美情趣,且在审美情趣之中包含着越来越多的对于色彩的感受及分析。并且人类对于色彩的主观感受和分析能够反映到画作之中,也就是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针对绘画色彩进行主观性提炼的目标。虽然有部分人对于色彩并不具有敏锐的感觉,但是进行作画时仍能应用丰富的色彩,原因即在于其主观上仍具有对于色彩意识的应用,也就能够在画作中构成色彩关系。但是,教学中若不能对主观色彩有效应用,画作中蕴含的情感则难以得到充分反映。在教学过程中,模仿为学生应用主观色彩的第一步,也是学生的主观色彩意识逐渐形成的必然过程,学生通过对大师作品进行欣赏、分析和学习,逐渐寻找属于自身的主观色彩,以能够在丰富的艺术形式之中确认与自身情感最相符的色彩表现形式,并且,因为主观色彩的表现属于画家自身艺术追求、思想观念以及审美理想等各个方面的体现,所以其并非一种简单的技能,而是需要长年累月的积累。基于此,强化学生的艺术鉴赏力、艺术感受力,以提升学生对于大师作品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使学生的主观色彩意识得到提升,以培养学生的艺术个性,使学生具有越来越强烈的艺术感受。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科学合理的个性表现,以及其他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处理,才能够保障艺术与生活的兼顾[4]。

但是,对绘画中色彩的主观性进行感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特别是在初等教育阶段,美术教育的作用通常难以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得到体现,但是并不能对美术教育教学工作的意义进行否定,而是应该坚持对学生进行引导。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帮助学生对中外大师的画作进行鉴赏,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和借鉴大师的用色技巧,以掌握大师的主观用色与情感抒发之间的契合点。同时,还应积极进行写生和创作,以对自身情感进行抒发,并不斷尝试应用主观色彩,从而提升学生对于主观色彩进行应用的能力[5]。

四、结语

根据上文,采用绘画的形式表达情感,对主观色彩中具有的艺术魅力进行体现的过程中,色彩可谓是画作的灵魂,不具有主观色彩也就无法体现色彩风格,进而则不能凸显画家的艺术个性,所以在创作过程中,画家应对主观色彩予以充分重视,原因在于主观色彩既是画作的整体风格,也是画家自身艺术个性的体现,所以需要积极强化和完善画家对于主观色彩的应用,以促使画作具有更加突出的风格、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更加强烈的视觉效应。

参考文献:

[1]赵艳娇.浅析油画主观性色彩的运用及特征[J].现代交际,2019,501(07):113.

[2]唐家勇.邳州农民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以色彩在儿童绘本运用创作为例[J].神州(上旬刊),2019,000(017):30.

[3]杨燕.水果的色彩静物在美术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的重要性——评《水果:绘画技法》[J].中国果树,2020,No.202(02):161.

[4]高玉金.对油画创作中主观色彩应用的探索[J].艺术评鉴,2019,000(020):42.

[5]王延伟.创造五彩缤纷的课堂——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色彩教学[J].情感读本,2019,000(011):4.

猜你喜欢

主观性画作主观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耳鸣掩蔽和习服治疗在主观性耳鸣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学生画作欣赏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行走的时髦画作
法官判案主观性减弱
“没准儿”“不一定”“不见得”和“说不定”的语义倾向性和主观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