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喻高 特立独行,突破成就艺术

2021-09-26

BOSS臻品 2021年4期
关键词:美育艺术学生

别出心裁 变中求胜

第一印象中的喻高是与众不同。在深入交流中,她对艺术创作曾是充满创意,她的作品犹如山谷溪流,不经意间变换流转,让人意外。从写实雕塑,到《悬浮体》系列,再到《身体》系列直至如今,风格在不断地变化,看似突然,实则每一次创作都是精心而缓慢的历程。她坦言:“从写实到抽象,其实不是突然的,是心与感悟的外现。”每一次风格的变化都与自身经历、心境息息相关。之后从艺术家转向策展人,对她来讲是自然而然,也更享受变化中的历程,这里既有不同的人也有太多的故事。她心思灵巧,分外重视策划的每一场展览,因为倾尽全力,全神贯注,所以总能破茧成蝶,收获更多。而她深知一场成功的艺术展背后需要事无巨细地策划,从前期到后期,从大局到细节,从展品到灯光,从时间到地点,各个方面都不容马虎,任何细节都不容忽视。谈及《Game Power Hurt》艺术展想要通过主题传达的意义,喻高的见解带着几分哲学味道:“我想传达的思想有无助、依赖,亦有对峙。也许这个概念,它本身就是在假设一种“幻像”,或是“游戏”。大家可以去思考去探讨很多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在疫情之后做一个展览,跟朋友交流并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還是很有价值的。”

见解独到 特立独行

喻高眼光独特,对事物、现象总有独到的见解。和她聊天,总能在看似平常的交流中收获奇思妙想,或是思想的碰撞,或是视野的拓展,又或是其它,让人受益良多。在聊到艺术作品载体与表达,谈及绘画、装置艺术与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前景时,她说:“我不认为绘画会走向消亡,我也不认为装置、新媒体就一定是一个主流,这都是艺术的外在形式。”在她看来,这些只是载体,占据中心地位,堪称灵魂所在的始终是艺术理念与灵性。此外,她还坦言:“真正的艺术不是简单地投其所好,不是刻意地标新立异,但一定是思想上的特立独行,入木三分。”谈起2018年在北京服装学院开设主讲佛学与佛教艺术的公共选修课,喻高说自己想要通过近距离与学生沟通,传达一种理念:艺术教育与艺术创作都需要以信仰为支点,需要对自然界、对宇宙、对自身存在有着发自内心的灵魂追问。在亲子教育中,她反对望子成龙的传统,并不过多干预。喻高并不想刻意用艺术这支画笔去雕饰自己的孩子,也不打算将自己的思想与爱好强加在孩子身上,在她眼中,孩子天生自带的灵性是大程序,后天教育是小程序,成年人对孩子的过多干预是在小打小闹中创造苦恼。

突破求索 永不言弃

喻高在追寻艺术的历程中似乎无视丛生的荆棘,无论在山穷水复的瓶颈期,还是在苦苦挣扎陷入自我纠结的迷茫期,都从未想过妥协与放弃,困惑与痛苦是她突破的动力,不过分执着于目标,但要向着目标前行。随着“游走金砖”计划的实施,喻高去了印度、俄罗斯、巴西等多个国家,看过更多的风景,接触了更为丰富的艺术作品与不同风格的艺术家,这些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的美学倾向。喻高表示在这些中西方国家中,当代艺术和文化的差异非常大,“在我们上大学的时候,学的基本是欧美体系的美术史”,但是在印度、巴西这种欧美体系之外,文化很多元的地方,喻高有了全新的视觉感受。采访中,她不无感慨地说:“我特别期待看到一些自己判断不了、没见过的东西。体系把太多东西都归纳了,而我需要没被归纳的东西,它是第一手资源。”说这话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了她眼里闪烁的光芒,感受到了她内心对突破的渴望。

在匆匆而逝的时光里,总有一些人用突破为不平凡加持,喻高便是这样的人。在日升月落之间默默沉淀,静静成长,悄悄蜕变……从北京市工艺美术学校到中央美术学院,从学生到教师,从为人女到为人母,从艺术家到策展人,在旁人眼里,是突破成就了喻高,而在喻高眼中,“这只是成长的必然,我更愿意相信我是被设计出来的,这样才有更多空间去想,设计我们的那一层层力量是什么样的。若回到微观的人类世界,我们都在打造自己,成就自我。”当超越凡俗的眼光、与众不同的思想、乐于突破的性格集于一身,无论是艺术还是生活,都会变得如诗如画,又如潮起潮涌,无往而不利。

BOSS对话喻高

BOSS:去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将“美育课程全面开齐开足”,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您是如何看待当今中国倡导的美育教育?您在教学中又有何自己的教学侧重点吗?

喻高:我觉得这对于当今新一代孩子而言是非常好的机会。国家重视艺术,重视美育教育,便是让美育有了一个新的方向,任何事情你总要先从一个基点开始,这是必经的一个阶段。真正实施需要通过一种课程、一种训练、一种情景设置等方式,启发每一个学生,甚至老师也需改变观念,在具体操作上寻求突破,帮助孩子们扩大认知和眼界。这些可以通过多参加展览、国际交流、游学体验及考察等不同方式,而且越早地开展对艺术的兴趣培养及早期的美学熏陶越好,其方式也是越自由越好,那么孩子们便可以如鱼得水的去释放自己的潜能。

教学方面,自从我到北服之后做了一个转换,北服更侧重设计和时尚,所以我上的课都比较侧重设计类。我会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课程做一些调整,比如设计专业一年级学生没有上过视觉基础课,我会带他们去像SKP、芳草地、大悦城这种有很多国际一线品牌的地方去考察,它们每周都有新海报、新产品在“刺激”大众的感官。考察完后我会让学生写考察报告,让我很惊喜的是他们的报告写得非常好,实际调研深入各大品牌产品的同时,学生的造型能力、掌控能力好像一下子就往前跨越了一大步,这比在课堂里单纯讲知识效果要好得多。所以我觉得现在的教育方式,越灵活越好,跟社会嫁接得越紧越好,毕竟设计这个行业,本身就跟年轻人走得很近,贴近社會、贴近实践。在课程设计中增加一些社会课堂式的情景教学,体验感上不论是学生还是我自己都会很受益。

BOSS:2021年,我们在经历过疫情之后,您怎样看待城市中艺术领域所发生的创新与变化?对于我们将在全国以至世界范围内倡导启动艺术媒体交流平台,助力艺术发展,您将作为艺术顾问有何寄望及宝贵意见,请您谈谈。

喻高:我觉得中国这十年表现出的那种鲜活、变化、蒸蒸日上确实是很不一样的。我们到欧洲的艺术馆,感受到的是宁静与祥和,它的节奏是慢的,甚至到美国也会感觉它的节奏相对中国来讲也比较慢。中国现在每个人的力量在向外释放,我认为这是一个好事儿。从另一方面来讲,经历过疫情,我们也经过了一段暂停的日子,让我们有时间反思、甚至是静下心来研究或创作,少了许多被打扰或必须的计划,那时才感觉有很多东西需要时间沉淀,更需要时间打磨,尤其艺术才更有穿透力和品质,当我们能把握好时间,再过十年乃至二十年,我相信中国的艺术会发展得特别好,那时它一定是推不倒的。

谈到艺术媒体交流平台,我还是非常愿意与这样的媒体跨界融合,尤其我本身从策展角度与高端媒体有更多互通之处,我也相信只要愿意去做事情,有适合的项目共同去碰撞,发心是源源不断的,那么这个结果一定是更好的。

当然很多的事情都会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当中,有些也在偶然与必然间转换,如去年疫情刚爆发的时候,有的公司刚租了写字楼,受到突如其来的疫情影响很大,但后来国内的经济形势开始慢慢好转,很多本在国外的经济合作也都转为内销……所以我觉得机会很多,一起去面对,去凝聚力量,去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能够一起创造也是特别幸福的历程,所谓不破不立吧。

猜你喜欢

美育艺术学生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赶不走的学生
纸的艺术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学生写话
美育教师
学生写的话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