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中职美术教育中的素描教学

2021-09-26魏宁

中华手工 2021年5期
关键词:素描美术中职

魏宁

摘 要: 素描教学是中职美术教学中一门重要的实践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和领会能力。通过素描教学的过程,可以高效提升艺术类学生的绘画技能水平,培养其看待事物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对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起到关键作用。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效果,就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和地位,在素描教学过程中,积极采取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科学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从而不断提高其整体美术水平。

关 键 词: 中职美术;素描教学;艺术修养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人们对艺术的追求逐渐升华到了更高的层次,素描教学本身也迎来了很多新的挑战。传统的美术素描教学模式偏向于传统老旧,教学内容仍保持对客观事物的模仿层面。而现代化的素描教学需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中等职业学校新课程改革的双向要求,美术已成为基础义务教育的必修课。中职院校必须重视调整素描教学理念,对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创新优化,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美术造诣。

一、中职美术教育专业进行素描教学的重要作用

1.随着素质教育改革推行和不断发展,中职美术教育的创新和改革,需要通过实现教学思维的转变上和素描教育的创新性规划来实现。这是中职美术教育专业和素描教学教师要共同承担的责任。科学的素描教学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美术学习思维,使学生强化素描绘画层面的各项能力。

2.素描是美术教育中所有科目的学习基础,也是提高学生美术能力的中心课程。每个学生都需要经历这个阶段的训练和磨合,迎难而上,掌握实用性的方法。素描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在对素质教育进行深化改革创新的时代背景下,美术教育必须起好带头作用,以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天赋为基础,深入进行素描教学,增加美育在美术教育中的比重。教师要利用日常教学过程的点滴积累,逐步提高学生学习艺术知识的兴趣[1]。

二、现阶段中职美术教育中的素描教学现状

(一)院校及教师对素描的教学工作不够重视

由于中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短,课程结构紧凑,中等职业院校对素描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此外,传统的素描教育课程主要是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人才培养中,素描课程纯粹是初学者的基本造型实践。在课程标准中,对素描的某些技能要求相对较低。由于素描课的这些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素描课的重视不够,没有起到更好的引导作用。而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中,课程的培养模式相对单一,教师的专业水准普遍偏低,导致学生认为素描的学习只是设计基本技能的实践。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在最基本但最关键的艺术技能上打好基础是非常困难的。这些都是当前中等职业美术素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

(二)课程讲解模式单一,教学方法无创新

老师片面地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重复做画图练习是不够的。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基础认知,带着学生主动对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进行赏析,培养其艺术审美观和评析能力,在多元的美术教学形式中了解素描对象后,引导学生对素描有深入的认知和领会,才知道素描作品应该是怎样构成的。素描不是简单的对照物临摹,一味模仿别人的作品,其素描技巧和美术能力很难有所提升。教师应以高效教学为目标,对教学模式进行多样化、全面化创新。教学的形式、地点等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形式,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特别处理,结合学生个人兴趣爱好、学习特长等进行针对性教学。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美术教学需求。

(三)受社会压力和教师格局的影响,学生对素描学习缺乏信心

一方面,现阶段,各行业的经济发展态势都十分可观。随着各项改革工作的推动,近年来就业局面也十分紧张,特别是中职艺术类学生,其面临的就业压力更是无法想象。许多教师和学生都开始怀疑素描这项课程本身,是否符合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中职美术专业生源大量减少,教学和学习过程都遇到了极大的挑战。有的学生甚至认为学习素描毫无意义,或者对学习素描兴趣不大,导致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不高,美术中表现的进步也不尽如人意。

另一方面,素描教学的工作长期以来都没有形成稳定的程序,缺乏教学理论作为支撑。部分教师在进行美术知识授课时,不具备敏捷的思维逻辑能力,自身对美术理解知识停留于浅层的表面。该现象也是由于中职院校美术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落后,缺乏改革创新精神和行动力。然而,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模式和逻辑能力,往往需要教师进行多方面的引导。只有不断将知识面进行扩大拓宽,才能开阔学生视野,教师必须具备格局观和长远眼光。

三、中职美术教育中素描教学模式及方法的创新优化策略

(一)加强对教师团队的培养,建设优越的师资力量

教师在素描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他们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找到在素描学习中的正确方向。因此,作为一名专业、有典范作用的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思想認知和艺术修为,从而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不断尝试突破自己,进而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行为模式和学习习惯。只有这样,其美术课程的学习和提升才能有更稳定、更长远的发展。对于中等职业院校素描课程教学来说,要想使教学优化效果得以提高,就必须注重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师资力量的建设。

(二)重视培养学生素描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实践应用

一方面,现阶段,在素描教学中对学生展开美育教育的任务迫在眉睫。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观察力和对事物的认知特点为基础,注重对每个知识点的讲解和完美呈现,保证学生的素描理论与实际绘画能力能够在相辅相成的前提下,获得快速提升。另外,为加强学生的素描基本功,教师要注重课后练习和巩固环节,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安排同类型的课后练习作业。让学生可以将课堂上所学的基础知识延续到课后,进行实践操作,巩固知识,加深印象。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科学的绘画步骤和良好的领悟能力是成功的保证。在素描基础的学习过程中,有些学生虽然在绘画上非常努力,但进步甚微。甚至很长一段时间,素描能力止步不前。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缺乏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从表面上看,这些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很值得推崇的,但是他们不能有效听取老师的指导,不知道如何及时改进绘画过程中的问题,也不知道向进步很快和成绩好的学生学习。通常,他们不喜欢积极动脑筋去思考问题,不会从整体生解决问题。因此,要想提高素描水平,就必须及时调整自己的绘画思路和下笔步骤,提高学习效率[3]。

(三)创新教学模式,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发展学生创意

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的素描步骤以后,在之后的素描实践过程中,教师要重视素描教学方法与创造力等方面相结合,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丰富其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的整体素描水平有质的提升。因此,在高职美术教育的素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开展富含创造性的素描教学,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想象力和潛力,确保其能够主动将情感中的形象转化为艺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并在绘画过程中不断强化其创新优化意识。教师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也要不断创新,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影响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开发其发散思维,在各方面全面发展。

(四)改变学生的思维模式,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意识

一方面,持续的灵感和思维能力的获得,要求学生在其思想上能够对一些事物引起情感共鸣。因此,在中职美术教育的素描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对于情感的触发和感知能力,调动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首先,在向学生讲解构素描具体组成部分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入必要元素,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充分发挥素描本身的魅力,增强学生学习素描的兴趣。其次,教师要带领学生欣赏和学习典型案例,帮助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论知识和情感积累进行深入思考,更切身的感受和体验作品。同时,除了欣赏,还要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多方面的理解和领会,锻炼其独立思考和感知的能力,让素描学习的过程能够给到学生足够的成就感。

另一方面,任何知识的学习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只有在不断的知识学习和实践经验积累的过程中,才能养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和素描习惯。[4]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网络信息手段和多媒体工具等开展教学,改变传统课堂沉闷的模式,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加强其学习素描绘画的动力。学习素描首先要求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部分性格较为活跃的学生,可能在绘画时无法完全静下心来。针对此现象,教师可以借助音乐等烘托课堂氛围。其次,学习素描本身就存在一定难度,教师要在教学过程充分运用激励制度,增强学生的信心。在学生的素描水平没有进步的情况下,老师也应该给予更多的鼓励。在课堂上,不应该只是死板地按照教材内容走,他们应该有选择地丰富和扩充知识,引入课外内容,吸引学生主动汲取知识。通过该种教学模式,学生再不会觉得素描是一门单调、无聊的课程,从而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职业教育的发展优势越来越明显。中职美术教师要担负起自身的责任,推动素描教学模式的创新和优化,来适应时代和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使素描教学更具生命力和活力。美术教育在教学模式上进行针对性、实用性的改革,素描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其专业本身的艺术性和技术性,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和技术能力,从而促进中职学生美术成绩的提高,全面提升其综合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赵顺鸿.探析中专美术教学中的素描教学[J].美与时代(中),2019(9):116.

[2]程智.中职美术素描课程教学的改革策略分析[J].艺术科技,2016(4):417.

[3]王淑贤.浅谈如何提高中职美术生的素描基础[A].科技世界,2018(1):125-138.

[4]何明奎.高职院校美术教育专业素描教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3):157.

猜你喜欢

素描美术中职
初夏素描
武汉素描
素描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凡·高的早期素描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