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身体先行

2021-09-26张璐

中华手工 2021年5期
关键词:单车身体过程

张璐

摘 要: “身体”有着各种可能性,是不断生成完善的、需要教育者引导的身体。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关注“身体”的存在,使每一个教学阶段都以“解放身体”为始,进行课程内容的训练。

关 键 词: 身体;感知;无意识

设计素描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加强学生认知的基础,开拓思维,引入设计的思维方式。课程实践中将“解放身体”先行于真正的“素描”训练,是看似无意识,实则“润物细无声”的训练开端。

课程设置共分为三个课题训练:几何形体写生、静物写生、社会实事写生。

一、几何形体写生

本阶段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训练课题。比如,如何解决学生的被动状态?如何重建学生对于石膏几何形体的认识?如何解放身体开始基础的素描训练等等。在进行以上诸多问题的思考之后,本课程所设置的第一个环节便是,每一位同学自主选择一个石膏几何形体,并携带所选择的石膏在校园空间中行走,寻找能够与其所携带的石膏发生关系的空间后,将石膏放入其中,之后开始自己的绘画过程。教师对作画的要求,即:将一张四开画纸分成四个画面进行描绘,画面中所描绘的每一个空间都能够与石膏产生不同比例的空间关系。不要关注光影与黑白灰关系,只需观察、描绘线与线之间的关系。

在不断寻找、选择、尝试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观察与思考的状态,身体的运动打破了以往素描写生课程中,所有同学共处在一个空间、保持基本一致的高度、坐下就画的训练方式,代之以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参与教学环节,进而感受知识萌发的过程,从而实现由“身”到“心”的教育发展路径。当学生完成了“身体先行”的环节,开始以素描形式描绘对象的时候,其对课程的参与度与目的性都在不断加强。画面也在不经意间形成线条与纸面的切割关系、面与面之间的比例关系等。在这一阶段中,课程引导学生完成了从有意识训练到产生无意识结果的过程。

二、静物写生

课程的主角始终是学生,教师角色是一个隐藏的设计者。在以往静物写生教学中,学生仅仅是写生,静物的选择以及摆放都是由教师来完成。

在本课程的这一阶段训练中,静物写生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人造物、一部分为自然物。

(一)人造物描绘

首先使学生借由身体的运动对绘画工具进行“宣泄”式地表达。教师会要求所有学生留下自己需要使用的绘画工具,将无须使用的画架、课桌等画具全部堆放在教室中央区域。在这个环节,学生处于极度放松、无意识的状态,从而使身体得到了完全解放。现象学的身体观认为,真正的身体是我们每时每刻体验到或经历着的身体,我们不会孤立地觉知某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某一面,而是把它与周遭联系起来,事物总是处于某一维度中,处于各种各样的关系中。当学生身处静物中,与物体产生联系后,在选择绘画对象、描绘的过程中,就会建立感知。在摆放过程中,学生触摸到木头的质感、感受画架的重量、体会物体之间搭建产生的稳定及不稳定性等时,身体的感知便会对绘画的过程产生隐性而深刻的影响。

(二)自然物描绘

学生需要对自己所选择的自然物——水果进行解剖。不同的水果结构就会有不同的解剖方式。例如,橘子。我们对其常规的做法是先剥皮,这时橘皮会有汁水飞溅出来,皮肤在接触到这个汁水的时候,我们就会感知到这是一颗新鲜、汁水饱满的橘子。因此在描绘的时候,由于身体的感知便会传达给大脑,我们需要将这颗橘子描绘得饱满。此阶段的要求是了解到解剖水果后的每一个部分,以及每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在正稿绘制之前,教师会要求学生先画两张小稿,此时,学生会思考,要去表现自己所解剖的水果的哪些部分。这个思考来自于解剖过程中的个人身体体验,比如,柿子的滑腻手感、香蕉的软糯易断、苹果的清香脆嫩、橘子的一碰就破的果粒等,这些都会成为画面表现的重点。

“不能将知觉分解为各个部分或一些感觉,不能把它视为它们的组合,因为‘在知觉中,整体先于部分。”[1]在这一阶段,教师会引导学生先触摸、解剖对象,完全体验感知对象。由此,学生的身体所付出的力量、皮肤所触碰到的温度都将在组织画面、描绘对象的过程中成为不自知的、必然存在的影响。

三、社会事实写生

社会事实写生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材料试验;第二部分为事物整体表现;第三部分为调研分析与写生创作。

社会事实写生选择的对象为共享单车。在课程实践中,每一个班级会提供一辆共享单车。

(一)材料试验

在课程准备阶段,教师会为同学们准备好各种材料:画材有墨水、黑白水粉、白色色粉、白色油画棒、木炭条、炭精条。画纸有色卡纸(根据共享单车的颜色选择)、宣纸、报纸、拷贝纸。所有材料均摆放在公共区域,学生可共享使用。教师规定每一个绘画任务的完成时间为十分钟。教师公布任务后,学生需要完成观察写生对象、选择使用工具、画面描绘三个步骤。任务完成后,教师会要求所有同学将作品展示在墙面上,以便互相观摩交流。第一张作品完成后,所有同学面对前所未有过的训练方式,对自己的作品所产生的结果都表示惊讶,都没有想到自己可以在十分钟内完成这样的作品。学生的热情与好奇心正逐渐增强。

十分钟,其实学生并没有太多时间思考,要一边从共享单车走过“顺便”观察,一边选择工具以便作画。此时,学生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在紧张运动着。学生选择工具的同时要思考如何使用工具,如何构图、如何表现等问题。回到座位后,时间已经用去了三分之一。学生需要快速地使用自己选择的工具描绘对象。这个时候,并没有同学提出疑问,诸如这个工具我没有使用过,该怎么办等问题,而是各自使尽浑身解数使用自己选择的材料在最短时间内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学生在作画时,选择色粉可以画精细的线条,也可以大块涂抹;选择同时使用木炭条与墨汁同时出现在一张画面中;选择使用树枝做笔沾取墨汁,表现断断续续的线条;选择用炭精条刻画完车轮上的线再用手涂抹成为面,以线面共存的方式来表现车轮的速度感。大家的“桌面”也从桌子上转换到了凳子上、地面上等。在此时,学生的观察视角也随之发生了改变,身体的动态及感知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而这一切都是自然发生的,是学生在接到任务后无意识发生的,从走动到固定,从选择到思考,身体一直处于运行的状态中。“后现代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是一个开放的体系,知识不是静止的,也不可能是完全中立、价值无涉的,知识是多样化、动态的发展过程,并具有一定的境遇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表达“切身”体验,表达的过程就是展现个体特征的过程。在此课题的训练中,教师是一个隐藏的角色,整个实践过程中,每一位学生完全“自导自演”自己的画面,在十分钟的时间里没有任何外界干扰,学生都在全身心投入自己的体验表达过程。十分钟训练完成后,所有作品集中展示的环节在大家互相观摩后,相互交流。由此,每一位同学都建立起了自信,敢于大胆地表达。每一个独立个体的“独立性”开始建立。

(二)共享单车写生

在完成第一部分的材料尝试、局部训练后,学生的表达欲望大大增强。学生对写生对象——共享单车的整体把控更加有信心。在第二部分的任务下达后,学生的思考更加丰富,自己会主动翻阅第一部分自己完成的作品并从中汲取绘画语言的独立性,并选择自己所要使用的工具。更有趣的一点是,第一部分的开放式自由训练,反而使学生在第二部分的创作中能够松弛有度,并且对形体的把握更加准确。

(三)社会调研与创意素描表现

共享单车的出现,帶来一系列社会问题。教师在此阶段会提出一系列问题,如,什么是共享经济?共享单车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各大共享单车的设计亮点及优势[2]等等。本环节教师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具体的任务是首先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网络调研,而后选择单车密集的区域,进行实地调研。部分小组同学会主动做出网络调研问卷,做出数据分析。最终,每个小组要对调研的结果提出解决方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网络调研,每人对于自己的调研结果进行交流、分析、汇总,实际是一个参与的过程。身体作为教育与文化的连接纽带,意味着脱离身体谈社会、文化和教育的关系,相当于抽空了根基和底座来思考问题。教育不仅要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更要引导他们积极地体验人生、感受生活,从具体的教育情境中生发出与自身密切相关并能引起共鸣的切身体会。因此,教师会引导学生真正地参与到社会中来,发现问题,用专业所学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个体可以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发生过程。教育的重要性即是应能够丰富、激活、构建、生成、引领学生的切身经验,同时引导学生积极表达其“切身”体验。

四、结语

“身体先行”运用于素描课程的训练方式,旨在激发学生的感知、提升主动性,并将体验前置,经验后置,使学生发挥完全主观能动性,提高执行能力。使学生真正参与教学过程,与“我”产生链接。

参考文献:

[1]蒲凡.学校教学中身体的回归与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9.

[2]王美倩.具身视野下教育中人与技术关系重构的理论探索[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

单车身体过程
共享单车为什么在国外火不起来
飞吧,单车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我de身体
对恶意破坏共享单车行为要“零容忍”
共享单车(外四首)
我们的身体
身体力“形”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