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鼓弦阵阵醉秦声

2021-09-26张莎莎

中华手工 2021年5期
关键词:曲谱秦腔唱腔

张莎莎

摘 要: 秦腔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民族戏曲艺术中最古老的声腔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本文通过对入选首届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精品出版项目——《秦腔优秀剧目曲谱选》一书出版历程及艺术特色进行简要探析,积极推动秦腔艺术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丰富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关 键 词: 秦腔艺术;音乐曲谱;出版特色

中国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秦腔是我国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戏曲艺术中最古老的声腔艺术[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秦腔,别称梆子腔,是中国西北地区传统戏剧,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陕西、甘肃一带古为秦地,故将主要流行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西北地区的戏曲称为秦腔。秦腔因地域而衍生出不同的流派,各派秦腔受地域方言和民间音乐影响,在语音、唱腔、配乐等方面,略有差别。秦腔历史悠久,鼎盛时期在清乾隆年间,这一时期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秦腔班社,尤以西北地区最为集中。据史料记载,晚清至民国年间,以兰州为中心的甘肃地区,秦腔艺术十分红火。民国时期,出现了郗德育先生(人称麻子红)创立的郗派和耿忠义先生创立的耿派两个秦腔表演艺术流派。[2]它们与陕西秦腔有别,卓有甘肃特色。郗德育先生在秦腔艺术界的名望自不必说,他的弟子黄致中、李益华、梁培华、周正俗、吴俊卿、孔新晟等,都因在不同程度上继承郗派艺术而先后红极一时,再传弟子与间接受其影响者更不计其数。郗派独特的唱腔和做工,以及各位老、新名角在代表性剧目中刻画人物之独到心得,令身临现场的观众陶醉不已。耿派是一个秦腔净角流派,以舞台做工见长,其三鞭子、三竿子、门钻儿等独门绝活享誉艺坛。耿忠义曾演出过秦腔经典剧目《火焰驹》《白逼宫》《五岳图》《游西湖》《黄河阵》等,其弟子中影响较大的名角有赵福海、岳钟华等。[2]他所塑造的艾谦、曹操、司马懿、贾似道、闻太师等历史人物形象形神兼备,给人以极深刻的印象,至今为老票友们念念不忘。

20世纪80年代,西北地区出现振兴秦腔的热潮,秦腔艺术呈现复兴景象,一些老艺人重返戏台,一时星光闪耀。当时,甘肃规模较大的主要是甘肃省秦剧团、兰州市秦剧团、天水市秦剧团等,培养了一批秦腔名角,秦腔艺术现出勃勃生机。[3]如今,秦腔仍然是我国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广大秦腔爱好者的喜爱。秦腔剧目曾数以万计,题材广泛,内容纷繁,历经时代更迭,流传至今所剩无多。一些经典剧目的文字资料匮乏且佚散颇多,这对于戏曲艺术的理论研究及秦腔的演出和推广造成了非常大的阻碍。

2021年4月,甘肃文化出版社正式出版了由肖振东编著的《秦腔优秀剧目曲谱选》一书。本书主要收集了20世纪80年代至今,甘肃及周边西北地区受群众欢迎、影响较大、流传较广的秦腔经典传统剧目40余种,均收录了完整的唱词和曲谱,对秦腔戏曲音乐的标准化和普及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为秦腔曲谱的发展变化提供了宝贵资料,具有一定的传承和保护价值。本书的出版,旨在以抢救保护为基础,以传承发展为目的,以推广传播为手段,积极推动秦腔在新时代重焕光彩,进一步丰富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这部书的作者肖振东是国家二级演奏员兼作曲,曾任兰州市秦剧团原团长助理、兰州市戏曲剧院创作研究室主任。肖振东先生长期从事秦腔音乐演奏、秦腔剧目的编排等工作,具有深厚的秦腔艺术功底。他曾带领团队创编的秦腔剧目《狸猫换太子》《茸宝记》《梁宫秘史》《小二姐做梦》等,荣获甘肃省首届曲艺荷花奖、兰州市金城文艺奖。这些剧目在第三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中展演,深受观众喜爱,并成为西北地区各大剧团的保留剧目,常年巡回演出。《秦腔优秀剧目曲谱选》通过抢救性收集、整理秦腔剧目中影响力较大的、流传久远的、经典的传统剧目曲谱,对秦腔这一戏曲艺术加以保护和传承,积极推动秦腔戏曲音乐的标准化和普及性,为秦腔的进一步推广和传播提供了较为完整、高质量的曲谱范本和弥足珍贵的秦腔史研究资料。

笔者将从《秦腔优秀剧目曲谱选》一书所收录剧目内容的丰富性、唱腔的经典性及编排的科学性等三方面进行探析,向读者全方位展现该书的出版概况及秦腔曲谱出版的创新之处。

一、所收剧目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艺术魅力独特

全书分为上、下卷,收录秦腔经典剧目42部。秦腔剧目题材广泛,上自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下至历朝历代重大政治事件、社会生活风俗风貌。早期的演出剧目,主要在民间祭祀庙会,以及各类丧葬婚嫁、庆寿还愿、驱邪祈福等活动的习俗仪式中表演。 经过世代秦腔班社与艺人的长期实践,逐渐形成了一批大众喜闻乐见的经典剧作,作为秦腔表演的代表性剧目,流传广泛,影响深远。本书作者经过二十余年搜集资料、寻访老艺人、整理记录名家唱腔,将精选的本戏和折戏集结成册,收录大众耳熟能详的秦腔经典剧目如《牛郎织女》《孔雀东南飞》《狸猫换太子》《梁宫秘史》《赵氏孤儿》《游龟山》《铡美案》《窦娥冤》《茸宝记》等本戏16部,《宝玉哭灵》《喜荣归》《小二姐做梦》《胭脂案·慎思》《香山还愿》《花枪缘》《 哭祖庙》《华亭会》《赵五娘吃糠》《四贤册》《包公赔情》等折戏24部。书中精选剧目主要取材于元杂剧、明清传奇、民间神话故事及君王、忠臣題材,以反映历史事件的悲剧、正剧居多,表现民间生活、婚姻爱情的剧目也占有一定比例,历史剧多取材于“列国”“三国”“杨家将”“说岳”等英雄传奇或悲剧故事。这些剧目从唱词、音乐、唱腔、舞台表现等方面,多维度地展现了秦腔苍凉悲劲的艺术风格和西北大地的文化精神。

二、秦腔剧目唱词准确,曲谱规范,唱腔经典

秦腔艺术的唱腔特点表现在,唱词和配乐强烈急促、演唱情绪激越高昂,“使人血气为之动荡”[4]。秦腔艺术表演呈现朴实、粗犷、豪放的形态,极富夸张性,角色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各行又分多种。秦腔音乐由唱腔、曲牌、打击乐和念白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唱腔占主导地位。唱腔是表演者自身艺术魅力的体现,具有强烈的个人特色。本书整理了众多秦腔班社演出活动中留存的一批珍贵的纸质剧本,这批曲谱、台本文献都是艺人和班社中成员传抄、改编供演出使用的本子,流传较广、影响较大,且多为陕甘宁著名秦腔艺术家的唱腔记录。本书选录其中优秀的传统剧目汇集成册,通过进一步整理研究,使之成为演出时能直接使用的曲谱范本,实用性较强,具有很高的传承保护价值。书中收录的剧目曲谱不仅仅是简单的配乐曲谱,而是将唱词及音乐节奏有机结合,并标明了舞台场景布局、器乐曲牌、人物动作及情绪提示、语气强弱记号等等,完整地呈现了这些秦腔经典剧目的舞台演出原貌。

三、乐谱排版科学,图书装帧精美

现行已出版的戏剧曲谱,大多是以唱词配简谱为主的乐谱形式进行记录。本书利用专业软件录入曲谱,骨干音、辅助音相辅相成。在曲谱开始部分标明舞台布景、出场人物、剧情概况,在曲谱排版间隙用小字备注器乐曲牌、演员动作及情绪等提示内容。每一部剧目曲谱的排版形制科学,内容丰富,注解详细,版式大气雅致,充分展示了秦腔剧目曲谱的完整性和实用性。全书为锁线方脊精装,封面选用代表秦腔戏服的绛紫色、湖蓝色优质装帧布裱糊工业纸板,书名采用银灰色特种纸手工粘贴,利用烫金、压凹等特殊工艺,展现了秦腔剧目曲谱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特色。全套两卷图书,开本为大16开,整体形式新颖、精美典雅、古朴端庄,易于翻阅。

四、结语

总的来说,该书具有一定的戏剧音乐整理和研究价值,对戏曲音乐的标准化和普及化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是西北地区秦腔经典唱腔音乐曲谱出版方面的精品之作,具有很高的传承保护价值,为广大文艺工作者、理论研究人员及戏迷朋友们学习和借鉴提供了宝贵资料,具有很高的实用性以及戏曲史研究的标本价值。

2019年12月,《秦腔优秀剧目曲谱选》成功入选中宣部出版局主持的“2019年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精品出版项目”。2021年4月,该书在各方关注与支持下,经过甘肃文化出版社编校、项目组评议、专家审读等程序后,正式出版发行。该书的出版,不仅有助于秦腔艺术的传承和发扬,让弦鼓阵阵的秦声秦韵在新时代焕发生机;而且有利于中国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的辉煌在我们的时代再次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吴民,钟菁.中国秦腔史[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5.

[2]牟豪戎.文苑掠影录[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1994.

[3]肖振东编著.秦腔优秀剧目曲谱选[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21.

[4]李永虎.秦腔戏曲艺术的发展与创新分析[J].大众文艺,2019(11).

猜你喜欢

曲谱秦腔唱腔
天虚我生《春声馆曲谱》初探——兼论新旧知识与近代出版背景下的昆曲曲谱公共化
曲谱
“秦腔名旦”是怎样练就的?——《双官诰》、李娟及秦腔艺术的传承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论明清曲谱中“昆板”的悄然出现
在“秦腔现代化与现代秦腔实践之路”研讨会上的发言
经典唱腔 适才做了一个甜滋滋的梦
优秀唱腔《徽匠神韵》
《主角》与秦腔:彼此成长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