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琅琊剪纸艺术的保护、继承与发展
2021-09-26上官一万
上官一万
摘 要: 琅琊剪纸艺术作为北系剪纸的一支,是临沂地区极具特色的民间工艺,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从题材内容、艺术形式、文化内涵以及审美特征等方面对琅琊剪纸艺术进行研究和整理,同时结合发展现状对琅琊剪纸艺术的保护、继承与发展进行了尝试性探析。
关 键 词: 琅琊剪纸艺术;保护;继承;发展
剪纸属于一种“镂空艺术”,通过用剪刀等工具在纸上进行镂空形成花纹或图案,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艺术感受而独树一帜,是我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1]琅琊剪纸作为临沂地区的民间艺术之一从明末清初年间就已出现,民间剪纸艺人开始制作窗花、年花等,到十九世纪三十年代逐渐盛行起来,种类丰富多样:年花、窗花、帽花、鞋花、饼花、喜花、丧花、供花、墙花、荷包花、肚兜花、手帕花、灯笼花、烛台花、灶头花、过门笺、特种剪纸等。[2]
一、琅琊剪纸艺术的题材内容与艺术形式
琅琊剪纸的创作通常运用单色的裁剪技术,集绘、剪、刻、锉、铰、贴、镶等多种工艺手段于一体,瑰丽而不媚俗,华美而不失朴质,统一又富于变化,把临沂人的精神追求与民俗风韵跃然眼前,展现出临沂人特有的生活意趣与审美爱好。其题材内容丰富多样,民族、民俗、神话传说、戏剧人物、瑞兽祥鸟、吉祥图案、十二生肖、福禄寿喜等。琅琊剪纸的色彩搭配和图案形式,多采用象征寓意的表现手法来进行创作(如人们通过双喜的“囍”寓意双方的欢喜之意、石榴寓意多子多福、喜鹊登梅寓意喜事临门),并且剪纸艺人还运用谐音的表现手法来进行创作(如三阳开泰的概念就通常以“羊”来替代)。
琅琊剪纸主要运用以下表现手法来实现美的形式:第一,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重神似而不失其真,在造型上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融入琅琊剪纸作品当中,使主题更加地突出,情感表达更富有感染力。第二,面对所要描绘的客观对象用心观察并对其造型特征进行提炼与归纳,围绕物象之特征进行多形态表现。第三,运用拟人的表现手法,赋予物象以生命,妙趣横生又内涵丰富。另外,琅琊剪纸艺术还运用造型元素的“融合”手法,将常见的动植物和人物形象进行进一步修饰(例如在植物上则能够看到各式各样的纹饰或图案)。这使得琅琊剪纸艺术更加富有个性,以达到吸引观赏者注意力的目的。
二、琅琊剪纸艺术的文化内涵与审美特征
琅琊剪纸有着强烈的地域性风格特征,在临沂这片文化沃土之上呈现出的独特魅力,其内容质朴无华,形式丰富多样,充满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其从构成学角度来看,展现出和沂蒙汉画像石一般的文化气度和风韵,注重用纤劲流畅的线条来造型,然后在大形中装饰以铜钱币、花草、动物等纹饰,设计美观,构图严谨,具有着朴拙浑厚的风格特点。[3]在结构上体现着“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基本特征,琅琊剪纸多不用临摹,信手裁剪,自由主观,栩栩如生,体现着临沂民间剪纸艺人们的高超技艺。
在制作琅琊剪纸时艺人们常常会将传统历史文化的观念与思想融入其中。首先,在剖析其文化内涵时我们能够发现,藝人们尤为重视对各类传统历史文化与神话传说的传承与颂扬。《八仙过海》《嫦娥奔月》等都是琅琊剪纸艺术中利用较频繁的形象。[2]其次,艺人们还将剪纸艺术与地区红色文化相“融合”,创作出一系列符合临沂人审美需求或审美习性的剪纸作品(如剪纸作品《沂蒙红嫂》描绘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沂蒙红嫂明德英乳汁救伤员的真实情景;另一幅剪纸作品《沂蒙六姐妹》则描绘的是革命战争年代,孟良崮战役中涌现的女英雄群体)。几段“沂蒙儿女斗争史”使得该地区审美活动与剪纸艺术创作之间形成了难以割舍的联系。反映了临沂人对平安健康的期盼、对生命的崇高敬畏、对自由的无上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英雄先烈的缅怀与感恩,琅琊剪纸艺术所蕴含的临沂文化和美学意义独特而非凡,体现的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乔晓光教授在《中国民间美术》前言中写道:“民间美术的艺术魅力是发生在生活中的,是和创造者的习俗行为与生存信仰连在一起的,民间美术是为生存的艺术。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以人性情感维系着的文化之‘根,不同地方不同民族的农民群体用他们最真实、最朴质的方式表达着他们心中的追求,我们从对生命的崇尚与心灵的敬畏的角度来看,民间美术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散发着人性的温暖之光”。[1]
三、琅琊剪纸艺术的保护、继承与发展
琅琊剪纸艺术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与思想内涵。随着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多种复杂性因素也在制约着我国民间艺术的发展,“新时期,如何保护、继承与发展琅琊剪纸艺术,使之适应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以更好地服务群众”的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因此琅琊剪纸艺术的发展现状异常严峻、令人担忧。抢救、保护琅琊剪纸艺术是当前的首要任务,然后是继承和发展,这是时代赋予艺术家们的光荣使命和历史重任。
首先,当前我们要提高“沂蒙文化”的品牌效应,增强文化影响力和文化自信,可琅琊剪纸艺术这样身边的活态文化似乎被人们忽视了。琅琊剪纸这一民俗文化的许多样式与种类正在面临消亡和后继乏人的危境,以往上百人、上千人一起制作剪纸的壮观场面也已一去不回了。洋文化生活方式的入侵致使人们渐渐地摒弃了在传统佳节张贴剪纸的习惯,老迈的民间剪纸艺人渐渐凋零,而青年人又不愿重拾前人的旧梦,因而琅琊剪纸艺术的发展状况实在令人担忧。为此,我们务必要将琅琊剪纸艺术的保护重视起来,可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大量收集,并建立一套集文字、图片、音频、影像、实物于一体的“琅琊剪纸艺术档案”,并对收集好的珍贵资料进行妥善保存与合理使用。笔者在此郑重呼吁,拯救、保护琅琊剪纸艺术势在必行,我们要将越来越多的民间艺术种类保留下来,让大众参与到琅琊剪纸艺术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当中来。
其次,琅琊剪纸艺术想要得到更好地传承,第一,应破除大众对个别手工劳动的刻板印象,琅琊剪纸艺术的主要传承人林化强被采访时曾说:“当时我母亲是最不愿意让我学剪纸的,穿针引线似乎都是女性的活,但是我就是非常喜欢,她禁止也禁止不住,偷偷地学,偷偷地剪……”由此可见,大众对于个别手工劳动的刻板印象在性别上就已将部分潜在求学者拒之门外,这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制约了琅琊剪纸艺术的传承;第二,应大力扶持老艺人,注重培育新传承人。剪纸老艺人们有着高超的剪纸技艺以及丰富的剪纸创作经验,可以从日常生活习俗中汲取灵感而创作出动人心魄的剪纸作品。有关部门可通过资助“津贴”等方式扶持老艺人,以及对优秀个人和优秀作品进行表彰和奖励来增强他们传播、传承琅琊剪纸艺术的荣誉感与使命感。我们还可采用剪纸技艺“进社区”“进媒体”“进校园”“进课堂”等方式让大众了解这一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民间艺术,激发人们对琅琊剪纸的学习兴趣,逐步培育年轻人对民间文化的认同感,将非遗遗产植根于子孙后代的身上,发现和培育潜在传承人。第三,应抓住传承琅琊剪纸艺术的时代机遇,满足社会大众的心理需求。笔者在兰山区调查时,一位老艺人谈道:“在制作琅琊剪纸的过程中可以培养人们平心静气的心境与细心耐心的心理品质”,在现代社会中情绪焦虑、性情急躁的普遍心理现象依旧存在,它对人们的经济生产与社会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培养一种闲情逸致的业余爱好可以说是“对症下药”。
最后,琅琊剪纸艺术想要发展,在材料、内容和形式上都需要创新。想要在现代生活中立足,就必须融入现代装饰的艺术理念并尝试运用新材料来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以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来激发大众的购买欲。第二,扩大琅琊剪纸视觉艺术资源的利用领域。将琅琊剪纸视觉艺术资源与现代设计相“融合”,将这种“透空”的视觉感受运用于标志设计、广告设计、建筑设计、产品设计等方面,使其在艺术设计中迸发出新的生机。第三,提升琅琊剪纸艺术在文化产业架构中的转化能力。琅琊剪纸艺术要想真正地走向市场,就必须增大在产业化研究方面的资金投入,增加高质量文化的供给,以增强市场竞争力。这样做,对促进琅琊剪纸艺术走向市场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结论
保护琅琊剪纸艺术是当前的首要任务,通过收集资料、建立档案等措施来保护琅琊剪纸;其次,琅琊剪纸艺术的传承是中心环节,我们要破除人们对个别手工劳动的刻板印象,促进琅琊剪纸得到顺利传承,同时还要抓住时代给予的宝贵机遇,大力扶持老艺人,注重培育新传承人;最后,谋求琅琊剪纸艺术的发展是最终目的,我们可以对琅琊剪纸艺术的本身进行创新和发展,大胆尝试不同材料、不同题材、不同形式,从而创作出能够展现新时代风貌的作品;除此之外,琅琊剪纸要想在市场上立足,就必须增加高质量文化的供给,提高文化创新意识,让我们携手努力,为琅琊剪纸艺术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乔晓光.中国民间美术[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1.8.
[2]任世忠.沂蒙民间剪纸艺术研究[J].美术大观,2011(2).
[3]刘晓东.沂蒙民间剪纸艺术及其溯源考[D].西南师范大学,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