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我的《故宫》绘本完稿之际
2021-09-26
我从小就是个历史迷,喜欢看古典题材的故事书,并曾经幻想着能够穿越回古代,参与到那些著名历史事件中去,或者到历史故事发生的地方,看看真实的场景。我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富裕,今天早已淘汰的黑白电视机在那时候还是极其新潮珍贵的奢侈品,家里根本买不起,所以我的童年大部分时间是陪伴着一台收音机度过的。
每到播出评书《三国演义》时候,我都支起耳朵一字一句不愿漏掉。记得里面有一个情节是“董卓火烧洛阳城”,说当时诸侯联军进攻东汉的都城洛阳,奸贼董卓眼看要守不住,决定撤往西边的长安,临走时一把火把洛阳烧掉了。城中有恢宏壮丽的皇家宫殿,都是从汉光武帝刘秀时代逐步建立起来的。东汉数代帝王的积累和创造顷刻间化为一片废墟,令我这个听众都觉得惋惜极了,并对描述中雄伟奢华的皇宫和园林产生了一种无比的好奇与探秘之心。
再后来又听过楚汉相争的故事,讲述西楚霸王项羽殺入秦都咸阳,一把大火烧掉了秦朝的皇宫,尤其是号称广袤三百里、穷奢极侈的阿房宫,“大火三月不息”,就更加使我大感痛惜不已,恨自己未能生逢其时,一睹这座历史上最宏大宫殿的真容。
也许就是从那时起,对于中国古建筑的好奇和对庞大宫殿建筑群的向往就深深地根植于我的心底。随着后来读过的历史故事越来越多,我也逐渐知道了西汉的未央宫、建章宫、曹魏的铜雀台、隋代的汾阳宫、唐代的九成宫、大明宫、兴庆宫等著名的皇家宫苑,但这些宫殿建筑群则无一不是在历代的战火和动荡之中彻底摧毁消失,也就令我充满着希冀的幻想一次次地破灭。
直到有一天我从出差去北京的姑姑手中看到了一张旅游地图,上面有故宫的平面图和一点故宫建筑的照片,我才知道了中国竟然还保存着明清时期的皇家宫殿。在那个知识和资讯获取困难的年代,这种发现对我简直如同拨云见日一般兴奋。
那时候什么都匮乏,我平常玩的就是几块廉价的橡皮泥,用来捏塑各种造型,比如飞机、将军、兵器或者看见什么奇特的造型就模仿一下。后来我按照那张旅游地图上的故宫平面图还捏塑出了一部分建筑群呢。当然,大部分宫殿的造型全凭想象,但各宫殿的位置是按照平面图认真确定的,平铺在家里的书桌上好长时间。我欣赏着自己的作品,从中想象着历史上在那些宫殿中曾经发生过的故事。长大后我曾多次来到北京,并且几乎每次都要去故宫里看一看,虽对里面的布局已经很熟悉,但却是百看不厌,每每不舍离去。
清华大学出版社孙元元老师曾与我一起做了一本讲长城知识的绘本《长城》,她建议接下来应该画一本《故宫》,把故宫的修建历史和相关故事都讲述给小读者们。
这个建议一下子唤醒了我心灵深处埋藏着的对于故宫紫禁城深深的情愫,虽然故宫这个命题的核心是围绕着这座明清两代的皇家建筑群展开,但在我心中又不仅限于此。仿佛我对阿房宫、未央宫、大明宫等历代宫殿的无限遐想和神思也全都倾注到了绘本创作之中。
《故宫》绘本沿用了《长城》里我带着两个女儿穿越历史时空与古人对话的形式,有古有今地全方位讲述了与故宫相关的故事和知识。其中涉及的历史人物尽可能按照流传至今的画像或照片来进行绘制,哪怕连龙袍上的团龙图案、屋檐下的一朵斗栱也要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许多服装和器物也尽可能按照史料记载或现存实物进行创作,力求尽可能在各方面都进行真实的还原,让小读者从书中得到更真实的历史信息和知识。
故事中有故宫兴起的恢宏气派,也有历代不断重修的传承延续,更有国家动荡衰落时候的战火和破坏,并且直面了故宫曾经被侵略者占领的屈辱往事,也见证了侵略者最终投降的庄严时刻。当昔日的皇宫禁地成为人民的博物院,我又将其中的精华部分用大量篇幅展现出来,并配有诸多与古建筑和文物相关的知识讲解及一幅详细写实的故宫全图。
《故宫》绘本的创作和修改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为了做到尽可能严谨和正确,在历史面前不敢有丝毫马虎,前后一共创作了50多幅图,累计用去了近一年时间。
由于长时间缺乏运动,人到中年的我,小肚子也开始鼓胀起来了,女儿们笑称这是我付出的代价。她们希望早日看到绘本的诞生,说:“爸爸,你再不完成,我们都要长大了……”
编辑/周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