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传感器技术的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学设计初探

2021-09-26法国清于文明

中学物理·初中 2021年9期
关键词:传感器技术信息化教学初中物理

法国清 于文明

摘 要:以“熔化和凝固”为例,基于传感器技术进行实验改进,结合电脑进行图像分析;利用平板实时上传图像,记录、保存实验过程;优化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传感器技术;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134(2021)18-0061-03

作者简介:法国清 (1975-),女,山东胶南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物理教学;

于文明(1980-),男,山东淄博人,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物理教学.

1 引言

我国《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在内容上注重与生产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科学思想,同时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该标准还指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理解物理学的本质,整体认识自然界,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增强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传感器技术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适应了教育信息化的要求.

初中阶段正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在初中阶段接触传感器,有利于学生进入高中后更顺利地完成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内容,实现更好的衔接.

笔者以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九年级下册“熔化和凝固”一节为例,浅谈传感器技术在教学中的初步实践.

2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2.1 引入

教师:自然界的物质常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存在着,那么,物质的状态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下面,我们来观察一个美不胜收的实验——“冰爆水母”(如图1所示).

学生:观察、思考、交流.

教师:由“冰爆水母”的实验我们可以看出,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当物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会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

通常是固态的铜、铁、铝等金属,在温度很高时也会变成液态或气态.2019年春,张店区“流星铁花闹元宵”的画面,被甩出的高温铁浆达到了流星如瀑的震撼效果,让元宵节更有传统的味道.

通常是气态的氧气、氮气、氢气等,在温度很低时也会变成液态甚至固态.

我们把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作物态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观察到美丽、意外的实验效果,学生在感受物理之美、惊叹现象之余,不免引发关于现象本质的思考.学生在观察、思考中主动进入学习状态,在教师的分析讲解中很自然地进入情境,明确“物态变化”这一概念,有利于学生物理观念的形成.

2.2 问题

学生:将蜡烛点燃,将蜡油滴在纸上,观察这个过程中的物态变化.

教师:给出“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再次明确“熔化”和“凝固”两个概念.

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教师: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时有什么规律?

设计意图:学生动手体验、观察实验现象,经历“熔化和凝固”概念的得出过程,实验现象直观明了,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学生举例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学以致用的过程,也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3 探究

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或由液态变成固态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猜想与假设: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猜想——

固体在放出热量时温度会下降;给物体加热,会使物体温度升高.

设计实验:研究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和凝固过程.

教师:要想给物体加热,需要用到哪些实验器材?强调酒精灯、温度传感器等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如图2所示).

教师:强调探究过程的分工要求,4個组进行海波实验探究,3个组进行石蜡实验探究.

(1)6人一组,1号同学负责软件,温度显示+图像生成,最后形成初步实验报告单.

(2)2号同学负责组织组装和拆卸实验仪器,确保温度传感器的示数正确.3号、4号同学协助.

(3)4号同学报告物质状态,尤其注意状态的关键点;3号同学按节点报时间和温度;5号同学记录.3号同学负责在“探究凝固过程”开始时加入凝结核;4号同学负责凉水,并在凝固后加入干冰.

(4)5号同学记录海波和石蜡在关键点的实验数据,同步完成本组物质的“熔化和凝固曲线图”,进行人机图像对比.

(5)6号同学负责温度图像变化曲线、熔化和凝固的物态变化过程、本组同学实验探究过程的影像,并进行全程观察.

(6)分工合作,所有同学全程要紧盯固体的温度变化和关键节点及对应的状态,先完成小组形成实验报告单并保存到桌面,将录制的实验过程保存好,方便与其余小组交流学习,然后对照实验曲线,按照“描点法”画出熔化和凝固的图像.

学生:按上述分工要求进行实验.

分析与论证.

学生:根据实验图像,分析、归纳,得到实验结论.

教师:归纳、梳理.

设计意图:传感器是实现将物理实验数字化的核心.本实验中温度传感器代替了传统实验中的温度计,节省了实验时间;温度传感器与笔记本电脑结合使用,学生可以直接从电脑屏幕上准确、直观地分析实验数据,提高了实验效率,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分析图像、得出结论的归纳能力;利用平板拍照,及时上传各组所得的实验图像,教师可以更全面、及时地收集学生的实验信息;利用平板记录学生实验过程(如图3所示),利于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反思.关于图像的人机对比过程,既提高了学生的描点作图能力,又让学生在对比中真切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快捷;这一过程,学生分工明确,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坐标图像在数学、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学习中都有涉及,物理课上,通过坐标图像分析采集的数据,培养学生的读图、归纳能力,有助于学生将此能力迁移到其他学科.“学生的学”不再局限于传统实验的数据分析,而是通过图形的变化对数据有了宏观的掌握;用精准数据进行分析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在分析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信息化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2.4 应用

学生完成学案上的题目.

设计意图:及时的练习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及时巩固,有利于教师反馈自己的教学效果,因为:“讲了不等于懂了,懂了不等于会了,会了不等于通了”,所以及时的反馈很重要.

2.5 拓展

课后作业:查阅传感器的有关知识,了解传感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意图:课堂不是学习的结束,课后是学生学习的进一步延伸.上网或在书本中查阅相关知识,获取新知,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正所谓“学无止境”.

3 结束语

信息化时代下,课堂信息化是必然的趋势.基于传感器技术的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学,充分体现了初中物理深度学习活动所遵循的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因为实验过程的优化,加之信息技术的充分运用,教师需要有更多的时间观察学生的实验过程,收集學生的问题,指导学生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得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积极建构物理观念,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也得以培养.总之,基于传感器技术的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学,有利于深度学习的真实发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刘艳梅,徐晓梅.基于“5E”教学模式的高中物理“摩擦力”教学设计尝试[J].物理教学探讨,2020,38(02):32-36.

[3]何方静,郑渊方.应用5E教学模式 实现概念转变——以“物体的浮与沉”为例[J].物理之友,2019,35(02):30-33.

[4]邹培敏.浅谈传感器技术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9(35):176.

[5]盛宏立.合理利用数字化实验技术 努力提升物理核心素养——初中物理“熔化”实验引发的教学思考[J].考试周刊,2019(28):164.

[6]詹明胜.运用数字化实验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J].名师在线,2018(09):66-67.

(收稿日期:2021-06-01)

猜你喜欢

传感器技术信息化教学初中物理
以传感器技术为基础的机电自动化控制探究
信息化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传感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传感器技术》“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