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功率集成封装LED的一次光学设计
2021-09-26张曼
张 曼
扬州市职业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0 引言
LED具有光效高、耗能低、寿命长、显色性好、响应速度快、控制灵活等优点,已成为国际新兴战略产业界的竞争热点。目前,LED已广泛用于室内外照明、汽车照明、显示、背光、指示等领域。LED按功率可分为普通功率型和大功率型,输入功率<1 W的LED为普通功率LED,输入功率≥1 W的LED为大功率LED,不同功率的LED可以应用于不同场合。常见的大功率LED封装结构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单芯片封装大功率LED,另一种是多芯片集成封装大功率LED[1-2]。
LED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中游和下游,上游包括衬底材料、外延片、芯片设计与制造,中游包括芯片的封装与测试,下游为LED显示、照明、灯具等产品的应用。大功率LED的封装是产业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推进半导体照明和显示走向实用化的核心制造技术。但是目前大功率LED器件的封装工艺依然存在一些出光不均匀和出光效率较低的问题。单芯片封装工艺由于反光碗和透镜的制造工艺比较复杂,成本较高;而集成封装工艺虽然成本低,具有芯片排布灵活等特点,但芯片的出光效率较低[3]。
为了提高芯片的出光效率(外部量子效率),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一是优化衬底和工艺,改进材料质量,提高散热性能和内量子效率;二是优化光学结构,采用一次光学设计的优化方案来提高LED的出光效率[4]。文章将利用TracePro仿真软件从反光碗的底部半径、深度、硅胶的折射率等方面进行一次光学设计,探讨集成封装的结构对LED芯片出光效率的影响。
1 基于TracePro的集成光源模型建立
LED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芯片、支架(反光碗)、透镜等结构。LED芯片属于出光面发光,具有明显的指向性,并且出光呈现朗伯型分布;反光碗一般会涂敷金属材料,以减少对光的吸收;透镜使用的材料一般是PC、亚克力、硅胶、环氧树脂等,形状可以是半圆形、平形或抛物面形。
图1 LED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为了进行出光(配光曲线)设计,利用仿真软件(如TracePro、Lighttools等)进行光学设计。LED的光学设计包括一次和二次光学设计,一次光学设计指对LED的封装结构进行设计,以提高出光效率;二次光学设计包括透镜和反光杯设计,是将LED发出的光进行重新分配,以满足不同场合的需求[5]。一次光学设计是二次光学设计的基础,没有较高的出光效率,也无法达到光学设计的目的。大功率LED的集成封装方式包括先将多颗芯片进行电气连接,后直接进行二次配光设计,也可以先对单颗芯片进行一次配光设计,再进行二次配光设计。
通过对单颗芯片进行一次配光,研究反光碗的底部半径、深度、硅胶的折射率对LED集成封装的出光效率的影响。文章使用BXCE4545型芯片,为了减少软件的计算时长,将芯片的尺寸进行简化,芯片是尺寸为1 mm×1 mm×0.1 mm的方块,功率为1 W,反光碗初步设置为底部半径为1.2 mm、顶部半径为1.4 mm、深度为0.4 mm的圆锥形,由8颗1 W的芯片以圆形组合排列,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8 W LED集成光源模型示意图
2 模拟仿真分析
2.1 大功率LED排列方式
在TracePro中建立反光碗模型的初始尺寸,即顶部半径为1.4 mm、底部半径为1.2 mm、深度为0.4 mm,内部涂敷铝层,反射比为0.83。常见金属反射比如表1所示。LED芯片尺寸为1.0 mm×1.0 mm×0.1 mm,放置在反光碗底部中央,然后将8颗1 W大功率LED分别以半径为10 mm、11 mm、12 mm、14 mm的圆形进行排列,并进行光线追迹,分析辐照度结果和配光曲线,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8颗大功率LED芯片以圆形进行排列时,圆形半径尺寸的变化对出光情况影响较小,可以根据法向最大光强值选定圆形半径尺寸。
表1 常见金属反射比
表2 不同圆形半径排列的仿真结果
2.2 反光碗尺寸的影响
根据上述结果,选定LED圆形排列的半径为10 mm,分别讨论底部半径(张角)、深度对LED芯片出光的影响,反光碗模型如图3所示。反光碗的初始尺寸为顶部半径1.4 mm、深度0.4 mm,底部半径分别为1.2 mm、1.0 mm、0.9 mm、0.8 mm,进行建模仿真分析。4种底部半径的反光碗的配光仿真结果如图4、表3所示。从出光效率、最大光强等综合结果可以看出,随着底部半径的减小,出光效率会有所增加,这是因为张角越大,反光碗内壁的反射次数会减少,而且法向方向的最大光强会先增大后减小。经综合比较,底部半径为1.0 mm时,出光效果最佳。
表3 不同反光碗底部半径的出光仿真结果
图3 反光碗模型轮廓图
图4 不同反光碗底部半径的配光曲线
选定底部半径为1.0 mm,分别以1.0 mm、0.8 mm、0.6 mm、0.4 mm为深度进行反光碗建模仿真,配光曲线结果如图5所示,出光结果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随着深度的不断减小(相当于反光碗张角不断增大),出光效率有所增加,但是最大光强会先增大后减小。
表4 不同反光碗深度的出光仿真结果
图5 不同反光碗深度的配光曲线
2.3 硅胶折射率的影响
集成封装时需要使用环氧树脂或硅胶等材料将芯片包封起来,以免芯片电极在空气中氧化。综合比较硅胶与环氧树脂的耐紫外线、寿命、透光率等性质后,选用硅胶作为包封材料。根据上述建模仿真结果,选用底部半径为1.0 mm、深度为0.6 mm的反光碗,硅胶的透光率为98%。为了降低硅胶透镜形状对出光的影响,将硅胶进行反光碗平面填充,分别设置硅胶的折射率为1.44、1.58、1.60,研究不同折射率的硅胶对芯片出光的影响。建模仿真结果如图6、表5所示。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硅胶的折射率越大,出光效率越小。
表5 不同硅胶折射率的出光仿真结果
图6 不同硅胶折射率的配光曲线
3 结论
文章分别以反光碗底部尺寸、深度、硅胶折射率为变量,研究LED的封装结构对芯片出光效率和法向最大光强的影响。通过一次配光建模仿真设计发现,反光碗底部半径越小、深度越深,出光效率越高,法向最大光强先增大后减小;硅胶折射率越小,出光效率越高,法向最大光强越大。最终得到最优的仿真设计,即反光碗底部半径为1.0 mm、深度为0.6 mm、硅胶折射率为1.44时,出光效率最高,为76.5%,法向最大光强为2 130 cd。文章的研究规律对LED的封装工艺具有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