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孩子的日记看德育盲区
2021-09-26马丽
文/马丽
1.就拿昨晚来说吧,我们吃完饭,爸爸让我把吃剩的鸡腿和蛋糕给奶奶送去,谁知您却说:“吃,吃什么吃?她不吃太阳照旧从东边出,她那么疼你姑,叫你姑养老算了……”妈妈,如果您老了,我的媳妇也像您这样,您会伤心吗?……
2.爸爸高兴地说:“勇子妈,你昨天收的那张假钱我今天找给一位老头啦!”“真的?!”妈妈喜上眉梢。……
3.不一会儿,就听见哗哗啦啦的摔砸声。“妈妈,不好了,王叔家打架了!”谁知妈妈竟不慌不忙地说:“他家打架,关咱什么事?快去学习,别瞎操心。”我只好退回去,继续写作业。可是,我的心却难以平静。
4.我要自己洗衣服,您一把夺过来说:“不要你洗,让你姐姐干,男孩子以学习为主。只要你学习好,妈妈再苦再累也愿意。”此时,我看见姐姐委屈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妈妈,你知道吗,姐姐也只比我大1岁呀……
浏览孩子们的日记,心中不由隐隐作痛:家长不良的行为、事不关己的处世态度和重男轻女的思想,种种负面消极的思想和行为,都已经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成为孩子们成长天空中的乌云和阴影,这种家庭教育无疑已经成为学生德育的一个盲区。在这种氛围里,孩子是长成参天大树,还是株株莠草?
青少年的成长环境无外乎3种:家庭、学校和社会。叶圣陶曾说:“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也就是说,孩子不是无生命的零件,可以任意摆布,可以一个模式定千秋,一套工序、一条流水线创大业,孩子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他们像种子一样有自己生命的发展规律。他们生命走向的过程,就是一个与大地、阳光、雨露、空气相契相宜的过程。
广大教师在身体力行,努力给孩子撑起一片健康成长、自由翱翔的天空。但是,要使幼苗健康茁壮地成长,单靠学校、教师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家长提供适宜的土壤。
智慧施爱,勿忘责任
父母爱孩子,人之常情。然而,如果只施与无条件的爱,忘记了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后果是可怕的。俗话说得好“家的感情像苹果”,姐妹兄弟多了,就会分成好几瓣。现在的家庭大都是一个孩子,是“千亩一苗”,孩子在父母爱的乾坤独步天下。在家如同众星捧月,对孩子百般迁就,一味顺从,要月亮不敢给星星,唯恐孩子受半点“委屈”。有的明知孩子做错了事,也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坚信“树大自然直”;有的视孩子如“盆中花”“笼中鸟”,孩子的事不分大小全由父母代劳;有的为了孩子成龙变凤,不惜一切代价,把孩子的课余时间安排得满满的,导致孩子因“消化不良”而身心疲惫……凡此种种,都忽视了孩子的品德教育。
久而久之,孩子在这种爱的氛围里,有的会变成骄横跋扈的“小皇帝”,有的会变成胆小懦弱的“贵小姐”。试想,这样的孩子一旦走出家门,怎样适应社会呢?
孩子降生人间,原应一手承接爱的乳汁,一手播洒爱的甘霖。爱,是一本收支平衡的账簿。可惜从一开始,家长就间不容发地把所有的爱的储备毫无节制地给予,将孩子两手塞得满满的。爱,沉淀着,淤积着,反让孩子成了无法感知爱意的精神残缺者。孩子是社会的人,属于社会,他们不是家长的私有财产,早晚要离开父母,走向社会。因此,家长请放开手,留出一片本来就属于孩子的天空,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自己未来的成长奠定基础。因此,呼吁每一个爱孩子的父母,在给予孩子爱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为国家培养一代建设者的崇高责任。
言行一致,勿忘影响
上面孩子在日记中说道:“妈妈,如果您老了,我的媳妇也像您这样,您会伤心吗?”这简单的一句话,足以引起家长的重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长的行为培养了孩子的习惯,习惯形成了性格,性格将决定命运。
每一位家长都应该知道:若批评伴随着孩子,他将学会谴责;若敌视伴随着孩子,他将学会斗争;若宽容伴随着孩子,他必然坚韧不拔;若诚实与公平伴随着孩子,他将会领悟出真理与正义;若友善伴随着孩子,他会看见人间都是爱。雏鹰若没有展翅勤飞的意志,就没有翱翔长空的自由;骏马若没有踏遍青山的毅力,就没有驰骋疆场的矫健。
孩子的成长需要环境的打磨和生活的历练,需要家长呕心沥血的浸润和培养。当我们对孩子一次次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孩子却木然以对时,当我们对孩子的期望一次次破灭时,有没有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得当呢?
孩子是家长的希望,教育是人类的希望;家长是过去的孩子,孩子是未来的家长;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教师。家教有法但无定法,希望每一位家长都学会科学教子,提高教子水平,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