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末武状元黄培松与他的故居

2021-09-26郑和

海峡姐妹 2021年9期
关键词:南安黄家天井

文/郑和

01

黄培松(1855-1925),字贤礼,号菊山,祖籍泉州南安,清末最后一名武状元。

黄培松

黄培松和我还有点亲缘,我岳母黄和笃是黄培松的三代孙女。黄培松出生于南安洪梅镇,父亲黄嘉粟早年是挑卖茶叶的小茶贩,后到福州经商,开了家“泉泰茶行”,茶行地址在现台江区中平路黄培松故居的西侧。由于经营有方,茶行生意兴隆,黄嘉粟成了富甲一方的巨贾。

黄培松青少年时师从泉州武举人黄纪堂习武。光绪六年(1880年)获武科会试第一名(会元)后,参加了京城太和殿殿试。据说他舞动68斤重的大关刀,由于之前会试已耗了不少体力,当他舞至108招收势时,大刀意外脱手。黄培松眼疾手快,用脚尖勾起将要落地的大刀,接握手中收势。在场的慈禧太后问道:“这一招倒也新奇,叫什么?”黄培松灵机一动,镇定地回答:“启禀太后,这一招叫‘魁星踢斗’。”慈禧太后听后笑道:“堪称状元之才!”黄培松因此被光绪帝钦点为武状元。

后来黄培松一路升迁,光绪末年官至广东琼州镇总兵提督。民国时被任命为福建护军使等职,授“培威将军”称号。

02

位于福州台江区的黄培松故居正门为今中平路172号,后门临牛弓街18号。建筑原有七进,现存三进,门宽五间。四周风火高墙,门口有出檐,占地面积2100多平方米,为台江区少有的深宅 大院。

南安黄培松出生地外景(郑和 摄)

福州黄培松故居大厅(郑和 摄)

宅邸大门前原有一个方形大场地,是黄培松平时练武的场地,俗称“田垱状元埕”,后来扩建中平路时被拓为道路。

三进房屋以南北门的正中为中轴线,左右对称布局,进与进之间设风火墙,开中间门,门上均用“斗底砖”钻孔钉装。这种设计既防风又防火,避免隔墙失火时被殃及,遇有台风时瓦片也不会被刮飞,是福州古建民居的特色。

门内均有插屏门,起隔音和遮挡视线作用,避免外人窥视府内动静,府内各进之间也不会互相干扰。大门插屏门只有在迎送重要宾客时才打开。各进的大厅及天井全部铺以大块花岗岩石板,最大的板材长5~6米,宽厚各50~60厘米,重量逾2吨。

绕过正门插屏门即是一进天井,面阔五间,中间大厅,两侧各二间厢房,楼上有边门可通原“泉泰茶行”。据黄培松的四代孙黄承干介绍,黄培松的卧室当年就在西边厢房的楼上。

故居的一进与第二进、二进与第三进的之间两侧均建有披舍。二进的门框上有人物与景观的灰塑,颇为 生动。

天井中间设通道走廊,又称为“覆龟亭”,既方便走动,又避免日晒雨淋。二进天井中还有一口古井,当年黄家的饮用水皆取之于井。

清朝与民国时代福州无堤防,中平路地势低,年年发洪水漫至府内,府内人就退避到楼上。由于左右厢房的楼上无法相通,特用长8米多的杉木锯成三块长跳板加扶手作天桥,使其相通。楼上地面都用斗底砖 铺就。

楼上还有露台,供黄家人夏天乘凉、晒衣。避暑时还特制一种木制的卷帘器,以起降天井上的布帘以遮阳。天井的周边设置一圈凹槽,雨水流入凹槽石板缝隙后,会快速渗入地下。

现黄培松故居南面的福建省海运集团公司办公场所,也是黄培松兴建状元府时的用地范围。其中有一座中西合璧的砖石结构楼房(闽江轮船公司旧址)就是当年黄家产业,如今作为文物建筑依然保存完好。

这座黄家后代们称为“洋楼”的建筑主体两层,外观为西式样貌,内里为中式风格。它的兴建还有一个故事。黄培松晚年在厦门成功协调菽庄花园主人林尔嘉的房产纠纷后,当事双方将争议房产赠与黄培松。黄培松变卖房产后在厦门看中一座洋房,叫人画了图纸回福州由两个儿子主办建造了这座洋楼。后由于黄家家道中落,该大楼被出卖,曾被闽江轮船公司使用。

1991年,黄培松故居被列入福州市级保护单位。2018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故居目前修葺完好,被活化利用为福州市美术馆,对外开放。

闽江轮船公司旧址洋楼当年为黄培松所建。(毕永光 摄)

03

今年4月,我乘车去南安,看望多年未见的表哥时,想起在南安洪梅镇有黄培松的故居,特地向表哥陈意,表哥热心安排儿子和女婿开车带我前往。

表哥与村干部熟悉,由村干部引见了看护故居的黄滋泽老师(也是黄家后代)。几句寒暄话后直奔主题,黄老师拿出多年收集的与黄培松有关的材料和照片让我拍摄,并带我参观故居。

南安的黄培松故居包括建于不同时期的三座大厝和一座书轩,红墙、黑瓦、翘角、石框窗,属闽南建筑风格,呈一字排开,堂皇壮观。

头两座大厝应为黄培松父辈所建,分别建于为咸丰、同治年间,均为二进五开间,建筑面积约600平方米。第一座大门镌刻一副对联为:“井水不穷源头活,瑁山高插本支蕃。”黄培松就出生在这里;第二座大门对联为:“井水卜邻先世泽,鼎新安宅旧家声。”黄培松就在这座大厝里成亲。

黄培松升任琼州总兵时,开始建造第三座大厝。该座建筑高于第二座建筑一米,古人谓之“步步高升”。建筑规模与前两座相差无几,建造的用料都是优质的木材与砖石,精雕细刻,典雅华贵。唯有外墙用石砌筑,既粗犷又美观。

第四座大厝为书轩,1894年兴建,地平面高于第三座1.2米,外有围墙,入门处题有“独碧轩”三字。书斋为二进三开间,小巧玲珑,围墙外砌有一个“洗笔池”,围墙内栽着花草树木,当年黄家子孙就在这幽雅、宁静的书斋里读书、玩耍。

黄培松南安的故居每座大厝燕尾脊上均饰有“龙稳”,其大厝砖埕前均竖有旗杆石,显示出黄家当时显赫的政治、经济地位。可惜故居长期空置,有些破旧,未被修葺利用。

黄培松为人称道的另一件事是倡建厦门黄氏宗祠“江夏堂”。该祠堂1910年动工,1918年竣工,今存祭祖堂和宗亲会馆两建筑,在海内外黄氏宗亲中有较大影响。

黄培松晚年目睹革命党人为国捐躯的壮举、清政府的腐败、袁世凯的卖国、军阀的混战,对时局的认识有所提高。1923年,他辞去官职,隐居厦门。1925年夏病卒于福州。

猜你喜欢

南安黄家天井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张蕴馨、李晓、谭婷婷、黄家琪作品
A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Achalinus from Huangshan,Anhui,China (Squamata:Xenodermidae)
学校的天井
聚焦核心素养 改革教学方式——南安国光中学提升办学质量的实践探索
一定要留个天井
一定要留个天井
雨天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三步曲”
黄家光无罪赔偿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