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手无脚,她稳“站”讲台13年
2021-09-25李英菁
李英菁
当看到黑板上灵动舒展的粉笔字时,很难想象这是由一位失去双手和双脚的教师写下的。她叫杜宣梅,是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人民小学的一名英语教师,人们叫她“梅子老师”。
感恩 : 从冰糖到棒棒糖
1985年,杜宣梅出生在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榕山镇的一个农民家庭,两岁那年,一场重病夺走了她的双手和双脚。“那时候,村子里的人都以为我染上了什么传染病,路过我们家都躲着走。”杜宣梅回忆。父母都是普通农民,家里经济困难,村里民办学校的教师看她实在太可怜,便塞给杜宣梅母亲一包冰糖,嘱咐她带给孩子,那是杜宣梅第一次吃糖。后来,母亲告诉她,那时候因为伤口太痛,她总是在哭,只有吃糖的时候不哭,这就是杜宣梅对疼痛和甜味的第一印象。
生活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总会推着人往前走。年幼的杜宣梅慢慢学会站,学会走,学会系扣子,学会写字,学会普通孩子理所应当会做的一切。付出了几倍于常人的努力,她终于“走”进校园。
当时老家的村小硬件设施比较差,学校操场是一片泥土坝子,一到下雨天就变得格外湿滑。每到这时候,杜宣梅就会面临一个尴尬的问题:厕所不在教学楼里,要穿过一整个操场,雨天路面太滑,她没办法走过去。杜宣梅的班主任发现了这个问题,从此以后,每个下雨天他都背着杜宣梅去上厕所,这一背就是两年,直到她离开村小去到镇上求学。
“我以后也要这样帮助别人。”就是从那时起,杜宣梅萌生了做一名教师的想法,“我高考志愿填的全部是师范专业,当时想的是,我一定要做个真正的热爱教育的好老师,一定要像我的老师一样,对学生特别好。”
高中毕业后,杜宣梅考上景德镇师范学校。但对她这样身体有残疾的人来说,从学校毕业以后,要找到一份合适的教师工作难度之高可想而知,是景德镇师范学校的校长和老家当地的残疾人联合会先后伸出援手,才让她得以顺利在家乡榕山镇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成长过程中,接受到无数善意和帮助的她,把感恩刻在了自己的心里。教会学生感恩,成为杜宣梅教育路上的执念。
从榕山镇里的村小转到合江县人民小学执教后,她遇到过一名离家出走的学生。把孩子带回学校以后,孩子的母亲拜托杜宣梅帮忙劝一劝女儿,让她好好上课。那时候,杜宣梅一个人要带五个班的英语课,忙得团团转,而之所以记得这名学生,是因为她总喜欢在课间叼一根棒棒糖。
于是,杜宣梅把这名学生叫到办公室,递给她一根棒棒糖,和她聊起天,聊自己过去的故事,聊各自的父母,聊她的手。杜宣梅还记得,那天学生摸了她的“手”,说:“老师,你的手好可爱。”杜宣梅回应道:“但我的手批改作业很不方便,你生了一双好手,不要浪费了。”杜宣梅告诉女孩,她的母亲在外面找了她整整一天一夜,要看到母亲的关心和付出,要学会感恩和体谅。
让杜宣梅欣慰的是,在和她谈过心以后,这名学生真的开始改变了,一改从前的散漫,再也没有不写、不交作业,课上也积极许多。
坚韧 : 从不服输到热爱
成為教师后,因为肢体的残缺,杜宣梅也曾面对过质疑。作为一名残疾教师,能像普通教师一样教好孩子,能承受住高负荷的工作量吗?不仅是学生家长,学校的领导、同事也对她的能力抱有疑问。但经过两年的锻炼,杜宣梅将授课班级教出了稳定的好成绩,所有的质疑也自然烟消云散。
“我从小到大都特别不服输。我想我心里是有股劲儿在的,越是困难的事,就越要去做,越要做成。”失去双脚,她就用两条木凳支撑着身体慢慢学会站立、走路,用假肢把身体扛起来,再依靠身体其他部分的力量带动自己在教室里行走。失去双手,她就练习用自己的一双残肢夹取东西,到现在她已经可以流畅地化妆、做饭、批改作业……从容的背后,是她无数次一遍又一遍重复动作,不断地练习。
“对像我这样没有手也没有脚的人,普通人往往都会觉得,我们什么也不会做,却不会想到我们可以做很多。”杜宣梅坦言,当聊到残疾人的生活现状时,她总是有些激动。在她生活的合江县,尽管建有特殊学校,但学校规模小,师资薄弱,招生数量十分有限,供给远远无法满足需求。看着身边那些因为名额报满,无法进入特校学习的特殊孩子,她实实在在地为他们感到揪心。从小到大的经历告诉她,受教育的机会对于像她一样特殊的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而又宝贵。
杜宣梅一直希望,社会可以给予像她这样的残疾人更多机会,她相信,他们走过更加艰辛的路,也一定会更珍惜机会,努力工作、生活。“有很多残疾人需要社会的关爱和帮助,他们不是不行,只是没机会证明自己。”
生活中,也总有让她感到格外艰辛的时候。夏天天气热,长时间在教室走动以后,腿部连接义肢的地方会经常发炎,疼痛难忍。到了冬天,太厚的裤子套不进义肢,杜宣梅就只能穿一条单裤上课,整条腿又肿又凉,只能趁中午休息的时候拿热水袋敷一敷。而上肢因为要拿笔写字也不能戴手套保暖,断肢处每年冬天都会生冻疮,格外难受。
尽管要面对诸多生活的磨砺,杜宣梅对教育的喜爱并没有因此减少一分。对杜宣梅来说,学生就是她教学的最大动力。她觉得自己很幸运,学生可爱而懂事,遇到新鲜事会和她分享,上下楼梯不方便时会来主动搀扶。刚毕业在村小教学的时候,杜宣梅还住在学校安排的宿舍里,课余时间,学生也经常到她的宿舍里,帮她梳头发,扎头发……
悦纳自我 : 从长裤到短裙
为了和学生有更多交流、互动,杜宣梅常年戴义肢在教室里行走,她总是习惯于穿着宽大的长裤。在得知学校工作制服改为短裙以后,她始终觉得有些胆怯,甚至在学校教师们统一试穿制服的时候,也没有脱下长裤。“因为是穿着裤子试的裙子,拿回家以后发现大一码,于是又得拿回学校换成小码。”说起当时的经历,她颇有些哭笑不得。第一次真正换上裙子后,杜宣梅紧张得坐在办公室里不敢出门。而让她从此不再畏惧别人目光,是将短裙穿到教室时。
“我穿着裙子走进教室以后,没有和学生解释老师今天为什么换裙子,学生也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惊讶。我才发现,这竟然是一件这样自然而然的事。”学生的反应给了她自信,不会觉得尴尬,不需要过度思虑别人看到露出的义肢是不是会觉得不舒服,杜宣梅发现短裙不仅凉快而且舒适,她再也没有为自己的穿着打扮担忧过。
从那以后,她真正接纳了自己,不再为自己的不一样感到自卑,也不再避讳他人投来的好奇的目光。杜宣梅说:“反正他们总是会看的,看多了就习惯了,不会再感到奇怪。自己越是放在心上,就越是敏感,不如坦然一点去面对这些疑问。”
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学会应对外界的目光,学会接纳自己与他人的不同,是成长路上的重要一环。身着短裙的杜宣梅,无疑是他们生活中最好的榜样。
“我喜欢教书,喜欢学校里的孩子们,以后也希望能一直教书。除此之外,希望父母能身体健康,孩子努力学习,健康成长,学会感恩,不期待他们成为人中龙凤。”在采访进行到最后时,杜宣梅讲起了她对未来的憧憬。女儿小升初的去处,是她眼前最大的烦恼,是一位母亲最平凡、最普通的烦恼。她平静的叙述几乎让人忽略,从20多年前那个失去双手双脚的小女孩到今天,她走过的是一条怎样漫长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