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蝉蜕的药用来源与炮制沿革*

2021-09-25吴雨泉王一硕刘沁荣

河南中医 2021年9期
关键词:蝉蜕药用本草

吴雨泉,王一硕,刘沁荣

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

全球记载和命名的昆虫种类超过100万种,约占整个动物界种类的80%以上,是当今有待开发的物种之一,其中我国约有15万种[1]。随着研究的深入,昆虫类中药的种类和功用得到不断补充和完善[2]。其中,蝉蜕为我国传统中药,临床应用十分广泛。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3]明确规定,蝉蜕为蝉科昆虫黑蚱(Cryptotympana pustulata Fabricius)的若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早在汉代《神农本草经》[4]对蚱蝉的应用已有记载,明代《本草纲目》[5]有云:“今人只知用蜕,而不知用蝉也。”此外,古籍中记载蝉蜕的加工炮制与现代也存在差异。为阐明蝉蜕在史料及现代文献中的记载,本文将从本草古籍中蝉蜕的药用来源、古今炮制方面进行梳理考证,为进一步促进蝉蜕的药用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1 名称

蚱蝉一名,首载于《神农本草经》[4]。蚱字音作榨,即是哑蝉。哑,雌蝉也,不能鸣者。此名原出自汉代《名医别录》[5]的“枯蝉”。而蝉蜕则是蚱蝉脱去的外壳,《本草纲目》[5]有云:“今人只知用蜕,而不知用蝉也”。最终被命名为“蝉蜕”。《本草乘雅半偈》[6]有云:“古人用身,今人用蜕,大抵脏腑经络宜用身……”《本经逢原》[7]记载“蝉蜕去翳膜”,也正是取其蜕义也。至此,笔者根据古代本草著作对蝉蜕的记载进行推测,蝉蜕最早可能在元朝时开始使用。蝉蜕一名由此沿用至今,有蝉退、蝉衣、虫蜕、蝉壳、蚱蟟皮、知了皮、金牛儿等别名。见表1。

表1 蝉蜕的药用来源考证

2 药用来源考证

蝉蜕乃蚱蝉脱去的外壳,最早记载蝉的是梁代陶弘景所著的《本草经集注》[8]:“生杨柳上……蝉类甚多。”庄子云:“蟪蛄不知春秋,则是今四月、五月小紫青色者”。而《离骚》云:“蟪蛄鸣蟪蛄鸣兮啾啾,岁暮兮不自聊,此乃寒尔,九又二月中便鸣者名母,似寒而小;七月、八月鸣者名,色青。”今此云生杨柳树上是。《诗》云:“鸣蜩者,形大而黑,伛偻丈夫,止是掇此,昔人啖之。故《礼》有雀蜩范,范有冠,蝉有,亦谓此蜩。此蜩复五月便鸣。”《本草衍义》[9]云:“夏月身与声皆大者是,始终一般声,仍皆乘昏夜方出土中,升高处,背壳坼蝉出。所以皆夜出者,一以畏人,二畏日炙,干其壳而不能蜕也。至时寒则坠地,小儿蓄之,虽数日亦不须食。”

综上所述,蚱蝉在夏季生长繁殖于柳树之上,具有生命周期短、品种繁多的特点[26-27]。但古籍中并没有对其产地的记载,考虑是因为我国气候条件适宜蝉的生长繁殖,数量居多遍布全国各地[28-29];蝉科品种繁多,《本草从新》[10]有云:“蝉类甚多。惟大而色黑者入药。”《雷公炮制药性解》[11]有云:“蝉有五种,陈藏器辨之悉,今以形极大而声极高,一鸣而无所停断者,入药为良。”何种蚱蝉的皮壳更适于药用,古籍中记载不明确,还需进一步探究。

3 蝉蜕的炮制方法

3.1 蝉蜕的传统炮制方法蝉蜕最早的炮制方法见于汉代《名医别录》[8]曰:“……妇人生子不下,烧灰水服治久痢。”唐代《银海精微》[30]有云:“去(腹)足。水泡洗去头足”。宋代《普济本事方》[31]曰:“去头足,洗去上,炙。”明代《全幼心鉴》[32]曰:“去前截,以后截研为末。”而李时珍[5]云:“沸汤洗去泥土、翅足,浆水煮过,晒干用。”《炮炙大法》[33]提出“用沸汤洗去泥土,去足翅用。”清代《本草纲目拾遗》[34]新增“酒洗去头足”。后续多数本草著作也沿用了上述炮制方法。根据古代文献的记录,除去前截的目的是去除非药用部位,研末服用能最大限度发挥药效作用。研究表明,蝉蜕水煎液对士的宁诱发的小鼠急性惊厥不产生对抗作用,但蝉蜕粉末能显著延长小鼠惊厥潜伏期、死亡潜伏期,且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士的宁诱发惊厥小鼠死亡率[35]。

3.2 蝉蜕的现代炮制方法自1960年以来,为了传承与规范中药饮片的炮制工艺,国家与各地方中医药管理部门相继制定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各省(市、自治区)中药饮片炮制规范[36]。所收载的蝉蜕炮制方法在各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各省市炮制规范中略有不同,如1963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37],在“蝉蜕”项下的炮制方法为“拣去杂质,搓碎过罗,洗净,晒干”。而此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免去了“搓碎”;北京中药饮片炮制规范[38-41]以及山东1975年中药饮片炮制规范[42]提出将蝉蜕搓碎过筛;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43]未明确经水处理;湖南省中药材炮制规范[44-46]在1976年版、1983年版及1999年版,要求去除嘴和足尖。见表2。

表2 各地方标准收载的蝉蜕炮制方法

4 小结与讨论

4.1 蝉蜕的古今用药汉至唐代,对蝉蜕的功效、主治,虽有论述,但应用名方传世者并不多[47]。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本草古籍发现,早在元代以前,人们常用蚱蝉来医治疾病,后续仅用蝉蜕变后的皮壳,用于治疗小儿惊厥、风疹不透、咽喉肿痛、目生云翳等。蝉蜕非为君药,但往往能在方中起到画龙点睛之功效。《普济方》中有拔云散:黄芩1两、石膏(别研)1两、荆芥穗1两、苍术1两、甘草1两、甘菊花(蝉蜕洗)1两、旋覆花1两,用于治疗一切眼疾;《丁氏医案》中的解肌透痧汤:连翘、桔梗、前胡、荆芥、淡豆豉、炒牛蒡子、姜竹茹、蝉蜕、射干、甘草、葛根、马勃、炒僵蚕、浮萍,用于治疗痧麻初起、恶寒发热、咽喉肿痛、妨于咽饮、遍体酸痛、烦闷泛恶;《白喉条辨》中的白虎青龙汤:生石膏、木通、贝母(去心,杵)、桑叶(生用)、连翘、牛蒡子(生用,杵)、板蓝根、银花、蝉蜕(去足、翅)、麦冬(去心)、生地黄、黄芩,主治白喉、喉间红肿而痛。

目前市场上含蝉蜕的中成药有消风止痒颗粒、湿毒清胶囊、五虎追风散等,主要用于治疗皮疹瘙痒、解表散热、喉痹等疾病。研究发现,蝉蜕具有抗肿瘤[48]、抗血栓[49]、抗过敏[50]、抗氧化[51]等药理作用,但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3]并没有规定其指标性成分。因此,蝉蜕的有效成分尚未明确,仍需进一步探究。

4.2 蝉蜕的古今炮制根据历代本草著作记载,蝉蜕入药前去除前截和足翅,用水洗净,晒干后研末服用[6,26],其目的在于去除非药用部位以增强生物利用度。但有研究发现,蝉蜕头足煎液、去头足蝉蜕煎液及连头足蝉蜕煎液均有非常显著的对抗士的宁惊厥的作用[52]。由于蝉蜕的幼虫生长在土中,待羽化时才钻出地表,所以表面会附着大量泥土,必须经过水洗去杂,但查阅各省市炮制规范后发现,四川省中药炮制规范[43]未明确经水处理,这可能会造成用药剂量不准确或残存一些有害物质。此外,北京中药炮制规范[38-41]规定将蝉蜕揉碎,笔者认为该法可能存在掺伪的风险,加大了质量监管的难度。药材粉末能最大化保留化学成分,蝉蜕传统服用方法是将其研末服之。研究发现,蝉蜕入煎剂后浸出物含量低,且水煎液对戊四氮及士的宁诱发的急性惊厥无对抗作用[53]。基于此,笔者认为蝉蜕的使用需要尊古拓新,即将洁净的蝉蜕磨成粉末与汤药冲服,这既能保证饮片的品质,又能保留蝉蜕本身的化学成分。

综上所述,蝉蜕用药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疗效切实,价值高昂。但由于蝉的营养价值高,现在多以食用为主,导致中药饮片需求量大,且现行药典并没有严格对蝉蜕进行规定,造成饮片质量良莠不齐。希望随着药学事业的发展,能够运用更先进的科技手段揭示蝉蜕药用的科学内涵。

猜你喜欢

蝉蜕药用本草
牵牛子的本草考证
本草,源于延续生命的渴求
本草,一场不动声色的“双面修行”
本草中华
酒酿搭配药用最养生
蝉蜕
滴心湖:致蝉蜕
试论药用观赏植物在园林绿化配置中的应用
蕨类植物在利尿通淋中的药用研究(二)
蒙药药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