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实验的神奇魅力

2021-09-24

科学大观园 2021年18期
关键词:大观园科学实验科学

众所周知,科学新教改以后,小学科学课已经被调到小学一年级,成为与语文、数学同等重要的基础性课程。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运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能力,具备进行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和方法”正是科学素质的重要内容。培养这样的能力,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动手实验了。

2021年的暑期,《科学大观园》杂志与全国百班千人读写计划联合发起了一场“暑期嘉年华小小科学家实验大赛”,小朋友们在拿到百班千人《小学生暑期生活手册》后,在“一千零一夜家庭实验室”板块就可以看到里面的科学小实验。

这些科学实验的设计人是温州市籀园小学少年科学院院长,中国十大科学传播人物陈耀,“科学教育2049计划——一千零一夜家庭实验室项目”也是他发起的。根据不同年级,实验的难度和传授的知识点各不相同,同学们可以通过实验获得一组与其有关的物理或化学知识。

现在,随着小朋友们开启新学期,活动已经接近尾声,4位评委老师通过打分遴选出34个小选手分别获得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并为他们颁发奖状和奖品。获奖名单如右表:

评一下

王大鹏

中国科普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第九届吴大猷科学普及著作奖佳作奖得主

从青少年科普的角度说,不仅要让他们知道科学是什么,更要理解科学“为什么”。而这个“为什么”就需要去探究、去理解这背后的科学方法,而通过动手做实验、拍视频的方式可以加深孩子们对科学的理解,对科学方法的掌握,并且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在心中埋下科学的种子。而且通过此次活动,我们可以发现小选手们都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这都是难能可贵的,这种形式应该成为培养科学兴趣的重要举措。

黄才发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中学物理教师,2019年“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获得者。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协十大委员

主办方选取的科学实验非常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及规律,孩子们都能根据自身条件,选取合适的材料,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及适当解说,如四年级的王语馨同学制作的“红绿灯”,她取材简易,制作步骤、原理讲解条理性强,操作科学,实验效果明显。通过这次活动提高了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这种科学实验符合科学课的学科核心素养,为以后成为科学家奠定了基础,启蒙性强。

彭扬

《科学大观园》杂志社采编中心主任

无论是观察绿豆芽的生长过程,还是制作“红绿灯”,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以见到的事物。这些看似平常的事物背后有哪些科学原理,并非一眼可知,但是通过科学小实验就可以一步步探寻到其中的奥秘。从小培养孩子们积极发现、探究生活中的科学,不仅仅是锻炼动手动脑的能力,更是帮助孩子建立起科学与生活的连接,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形成比较稳定的心理品质。而这些都将是我们受益一生的能力。

白竟楠

《科学大观园》杂志社资深编辑

科学对于想象力强的孩子们来说是抽象的,如何让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呢?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孩子相差一岁其思维能力会有明显差异,不同年级的同学通过不同的实验,能得到与自己所学知识匹配的实践,符合学生的成长逻辑。同学们不仅自己动手做实验,还要自己讲解实验,进一步培養了孩子们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科学精神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在教育的过程中,孩子们只有持续地感受科学、实践科学,才能慢慢树立起科学思维,树立起投身科学的理想并有一天能够实现它。

猜你喜欢

大观园科学实验科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我国发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
科学拔牙
大观园
大观园
大观园
大观园
小小科学实验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