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未来,探索五育融合视域下的新美育
2021-09-24陈立英杨国燕
陈立英?杨国燕
新时代,是一个追求美好教育的时代,是一个从有学上到上好学转变的时代,是一个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时代。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归根结底是使人的生命底色发光发亮。浙江省杭州市第六中学(以下简称“六中”)作为一所具有艺术特色的学校,积极探索五育融合视域下的新美育,创新美育学习的课程、样态、场域和评价,力图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社会之美、生命之美和艺术之美,为学生的未来幸福人生奠基。
完善课程体系,创设美育新课程
学校依托已有的三大课程体系,不断补充和完善,架构起具有六中特色的新美育课程,力图让美育带动全人教育,实现五育并举。
“融”核心领域课程。树立全员美育、全方培育、全面发展的课程理念,立足学科融合,着眼学生的差异发展与未来成长,统整美育与智育合力。学校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开启美育融合课程系列主题研讨活动,研究各学科特色之美。比如,数学美是千姿百态的,包括符号美、公式美、曲线曲面美等,它融合了人的思维创造,世间的任何美都可以用数学来解释。数学融合课《变换创造美》应用变换去创造美,将数学与美术融合,让学生应用数学变换构造美观的图形,培养学生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美学素养;学校的第四届学术节以美育为核心,充分挖掘各学科教学的美育元素与美育内涵,引导教师落实对学生美育的培育实践,拓展学科育人价值。
“拓”广域选择课程。基于原有的艺术课,拓展美育课程,如美术系列课程推出“人人会书法”课,音乐系列课程推出音乐欣赏和戏剧表演课等。另外,开发“寻墨杭州”研学主题活动,带领学生了解杭州的历史变迁和书法名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自信,提升欣赏美、创造美的素养。在美育拓展实践课程中,学生用脚丈量书法美育实践路线,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实践与社会公共道德的遵循中,提升人文素养,养成良好品德。
“精”个性特色课程。学校在原有的特色课程基础上进一步打造了“墨缘书社”“方寸乾坤”“初荷剧社”等精品课。学校设有专门的工作室,配备专业的艺术教师,授课内容包括书法、绘画、篆刻、舞蹈、戏剧、声乐、器乐等。学校金字塔式的美育师资队伍使精品课程的实施成为可能,培养出了各类艺术爱好者。
发挥具身认知作用,探索美育新样态
学校积极探索学生身体与世界的感知与回应,在社会性、开放性和情境性的学习环境中,达成美育目标。
为了让学生们近距离体验大自然之美,能够将植物生长、环境变化的过程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学校在校园一角开辟了“智慧农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利用物联网技术开展steam项目研究,进行园林设计、自动浇水器制作、农耕养殖等实践活动,以数字化的方式多维度分享、交流学习内容。每到丰收季节,孩子们将收获的蔬果分享给他人,或将义卖所得捐给山区学校,这样的幸福与满足是难能可贵的。此外,学校还是浙江省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项目试点校,当科学教师带领学生们亲近泥土,美术教师带领学生们到智慧农场写生,语文老师带着学生们进行作品演绎时,在具身认知下,学生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学科知识、劳动实践,还有丰富的审美体验。由此,学校开设了“美育+”系列学科实践的研讨活动,在“实践—研讨—再实践—再研讨”中研究美育新样态。
创新学习时空,拓展美育新场域
心理学家华生曾强调,环境对于人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学校积极发挥环境陶冶功能,从四个层面积极探索美育新空间。
打造课堂美育新空间。创建学科教室,从物理环境层面营造浸润式的学科氛围,帮助学生全身心体验各学科之美,从而影响学生的认知与言行。走进语文教室,眼睛所及之处皆是美的文字;走进英语教室,则是全然不同的语言氛围;走进“六位一体”的科学教室,敞亮的教室里实验器材唾手可及……
创设校园美育新空间。与学生共同创设适宜其学习和生活的校园新空间,努力实现校园环境的审美浸润,提升学生与环境的互动性。学校设有音乐空间,配备三角钢琴、音乐唱吧等,让“美”听得见;设有美术空间,阶段性展出学生书画作品,让“美”看得见。以梦想为主题,打造“五类十景”融五育的校园景观,展示优秀毕业生作品、院士校友的书架等,让学生置身于有故事的校园文化中,实现以美化人、以美育人。
拓宽社会美育新空间。学校积极延伸学生美育实践新空间,带领学生由校内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走进杭城各大博物馆担任志愿讲解员,用审美视角关注社会、感恩社会;走进敬老院投身志愿服务,塑造高尚人格;开展写福送福活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跟随书法研学线路寻墨杭城,感受自然之美、书法之美、书法名家品德之美。学校在集点成线、集线成面的社会实践中,绘制出一张遍布足迹的美育地图。
开发美育虚拟新空间。学校借力网络空间,从物理课堂走向云课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校开发了系列艺术欣赏课程和线上课程指导,复课后,学校师生的书画作品在中国印学博物馆进行了展出。此外,学校还积极打造“书法云课堂”,逐步形成校本硬笔书法数字化教学资料库,并定期以微课的形式进行网络播放,目前已上传48节硬笔书法教学视频。
健全美育管理机制,实施美育新评价
课程评价新标准。丰富课程评价标准,搭建多样的平台,便于学生展示艺术作品,提升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美术空间内,阶段性展出学生书画作品,让美的展示成为学校传统项目;在梦想舞台上,各班结合朗诵、音乐、舞蹈等多种美的形式表达德育主题,让美育融合德育成为一种特色;鼓励学生个性化的美育表达,如开展个人音乐会、个人画展等,并做好此类活动的过程性评价,便于学生们今后申报“专长学生”。
课堂评价新方式。创设教师和学生两个维度的美育课堂评价方式。其中教师维度的评价主要借助现场观察、录像评价、量表评价等方式进行,分为一般美育要求(即教师美的着装、板书和言行)和特殊要求(即针对学科特点而设置的美育标准,要求教师体现本学科之美,总结美育课堂研究经验)。学生维度的评价关注学生的美育学习过程和效果:一是过程性课堂评价,教师借助学校选课走班平台进行追踪评价;二是终结性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量化评价。
自我评价新内容。将学生的审美情趣、兴趣爱好、身体健康等方面纳入量化评价范畴,使其成为学生的必修内容。要求学生每学年观看一次艺术展览、参加一次艺术评比、参与一条研学路线、参演一次主题展示、完成一个艺术作品、拍摄一次美育记录,并形成相应的自我评价档案袋。在五育融合下,評价学生在各类美育综合活动中的审美、创美能力。
美育指向生命的内核,聚焦生命的尊严,发现生命之重。学校仍将继续深入研究,让美“育”学生未来,引领学生在美中增强自信、健全人格,最终实现以美润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以美养心、以美促劳、以美圆梦。
责任编辑:王梓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