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特点及创新发展的建议

2021-09-24李昕昱

今日财富 2021年30期
关键词:劳动者少数民族素质

李昕昱

本文重新审视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意义,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模式特点的分析研究,探讨在当今金融视角下,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困境及发展方向,研究如何助力少数民族地区商业模式创新。通过阿克塞模式改变其经济发展,重建流程;提升劳动者素质技能,加速产业升级;利用优化机制,再造资源配置方式。提出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路径建议。

一、引言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是中华民族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因区位条件、人力资源条件及社会人文条件的不够完善,致使经济发展缓慢。目前从整体来看,少数民族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随之第二、三产业比重逐步呈现上升态势,虽然整体发展良好,但是民族地区的工业化与沿海地区相比其进程仍处于工业化的初期阶段,技术创新方面来看,民族地区也远远落后于全国,产业间的关联度也较弱。本文对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模式的特点进行梳理,并给出相应经济发展建议,打造新的经济格局。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二、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模式的特点

“少数民族”是中国的一个特有词汇,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法律上予以认可的55个人口居于少数的民族统称,虽然从人口数量上来看相较于汉族较少,但是同样作为中国的民族,少数民族在法律上与汉族是平等地位,且有一定的民族区域自治权力,中国共有少数民族自治区5个,自治州30个以及自治县117个,基于其所含范围之广也可以得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就是中国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经济发展关乎了1.2亿以上人口的福祉,同时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步运行与和谐。少数民族经济的区域条件、自然环境与资源环境条件、人力资源条件以及社会人文条件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均有别与汉族,从而体现出自己的特殊性。此外少数民族经济相较于汉族而言,经济发展质量水平还相对滞后,论证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的特殊性,是对其分析的前提和基础。

(一)区域条件

地理、交通与经济区位包含于区域。区域的优劣通常在经济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主体与蒙古、印度、阿富汗及越南等国家相邻,这些国家基本属于低收入国家,由此对于我国少数民族经济来讲,地理环境形式比较严峻,但少数民族的所处区域的劣势,有时也可能是一种潜在的优势。比如历史上的英国,虽然是游离在欧洲大陆的岛国,但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国际贸易航线也渐渐转移到大西洋,而英国恰好处于这条干线上,至此,英国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也显现出来,岛国的优越航运条件对现代英国的经济发展仍然起着深远的影响。同理分析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区域条件,其区域价值被重新定位的要点也在逐渐显现。此外,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远离世界、亚洲和国内的经济中心,90%以上的少数民族地区位于西部,75%以上的少数民族也生活在西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发展西部也是对中国少数民族的发展。

(二)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

自然环境包括地貌、气候、生物等各类要素,是发展经济的基础条件。针对地貌来看,我国少数民族居住区域以山地、高原为主。从气候特征来看,少数民族地区气候比较复杂且多样,也正是因为气候的多样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适宜条件。但是大部分民族地区还处在干旱与半干旱的气候区域内,缺水严重也成为经济发展的困境。

自然资源是自然界中人类可以利用的一切物质要素,少数民族地区资源丰富,其森林、草原面积、水资源以及矿产资源面积在全国占比都非常大。内蒙古煤炭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二、宁夏第五,新疆地区的油气资源储量巨大。此外,少数民族地区的地热、太阳能、风能资源也非常丰富。民族地区多样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也造就了民族地区成为我国的旅游宝库。少数民族地区气候、地貌旅游资源多样,如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是我国登山爱好者的乐园;桂林的山水、云南的石林为代表的岩溶地貌的旅游资源;云南的洱海、青海的青海湖、西藏的纳木错等都是高原风景湖旅游资源。几百年的历史发展与演化过程中,各个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传统、宗教习惯和民族服饰,如蒙古族的那达慕、傣族泼水节、彝族火把节等。

(三)人力资源条件

人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唯一目的,地区的人力资源条件是区域发展条件最重要的一部分。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基数较大,增长速度较快,年龄结构也相对比较合理,但人口素质、就业结构、人口城乡结构都处于偏低状态。与汉族相比,少数民族的学历水平与文化程度也都相对较低,且从事第一产业及第二产业的少数民族较多,这对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有一定的限制。此外因为大部分民族地区处于偏远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一定程度促使少数民族小农思想难以消除,靠天吃饭也成了大部分人选择的生活方式,加之对传统原生观念的认可,使得群体很难接纳新兴事物。正是因为固化的传统观念且不愿改变,使得贫困加深,生活拮據,在日常生活中总要思考花费与开销的问题,不得不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目前最为迫切的需要上,这种“理性”的思维,实际上就是仅仅局限于眼前利益,此时的投资也就无法发展。长期的贫困状态,巨大的贫富差距会使得阶层间出现一定程度的排斥,也会使得贫困群体不愿与外界进行交流与沟通,使得贫困再次加大。大部分少数民族过分依赖政府及社会的救济,想直接获得低保救济金、补贴金,也不愿自力更生或者参加扶贫培训项目,甚至一度出现“人人争当贫困户”的想法。

(四)社会人文条件

区域发展的物质资源条件十分重要,但是社会人文条件在经济中常常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物质资源比较匮乏,但社会人文条件具有相对优势的地区,往往可以实现高速发展;而物质资源比较丰富,但社会人文条件比较匮乏的地区,通常只能处在低速发展的阶段。社会人文包含内容较多,比如人的预期寿命、文化水平和卫生健康,同时也包括文化教育、科学以及宗教习惯等。

社会人文发展速度在少数民族地区比较低,文化教育、科学发展缓慢,这就使得民族人口在延长寿命、素质教育等方面受到极大制约。少数民族的自身文化与外来文化相融合形成独有的人文资源,是值得珍惜的宝贵财富。但这些独有的人文资源是从小农经济中剥离出的,许多方面与现代经济也出现了相悖之处。大部分的少数民族宗教其所宣传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从落后的经济形态中发展而来的,人文资源的竞争、法制、公平意识都是比较弱的,且大部分少数民族对待生活的态度都是靠天吃饭、与世无争。如何传承少数民族社会人文的同时又不被边缘化,也是研究少数民族经济尚待解决的难题。

猜你喜欢

劳动者少数民族素质
Jiao Ayi| 《娇阿依》
致敬劳动者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致敬最美劳动者
少数民族的服装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在云端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
数学素质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