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社工成长 提升治理水平

2021-09-24胥福媚

北京支部生活 2021年9期
关键词:社工书记分类

胥福媚

编者的话

打造社区书记工作室是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推动的一项基层党建创新实践。2020年4月,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印发《北京市社区书记工作室工作规定(暂行)》的通知,在全市着力打造50个社区书记工作室,充分发挥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的“传帮带”作用,提升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水平。社区书记工作室是集品牌引领、试点示范、培养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服务阵地,是社区党建创新“牵引机”、社区治理人才“孵化器”、服务党员群众“好平台”。本期,我们介绍一组社区书记工作室的经验,供大家学习借鉴。

“社区工作离不开‘为民服务四个字,而为民服务最重要的就是解民忧。”前不久,东城区清水苑社区宋淑贤书记工作室就小区楼道堆物问题召开现场会,面对随意堆物这一难题,社区党委书记宋淑贤与工作室学员分享自己多年的社区工作经验。

社區书记工作室自2020年成立以来,宋淑贤坚持学用结合、带教提升,努力将书记工作室打造成为手把手传授社区工作经验的桥梁,面对面传授党务知识、社区治理经验的平台,凝聚人心密切党群关系的阵地。

打造社区干部“孵化地”

社区“两委”换届后,社区新上任的书记和主任来自不同岗位,有的党务工作经验不足,有的缺乏社区工作经历。面对这一情况,宋淑贤在“传”字上下功夫,通过传经送宝,助力新任书记和主任增长党务本领,加快成长。

社区党委副书记刘鸿艳、社区居委会副主任李韡是工作室确定的带教学员。在谈心过程中,宋淑贤得知两名新干部上任后面对社区纷繁复杂的工作有些茫然,就向她们“一对一”地传授党务知识和社区治理经验,鼓励她们增加专业知识,提高社区工作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宋书记毫无保留地将她多年的经验传授给我们,增强了我们干好工作的信心。”刘鸿艳说。

社区工作者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宋淑贤扩大工作室传帮带作用,规定工作室组织的活动所有社工都可以参加。社区书记工作室建立每周一工作例会制度,请有经验的老居委会主任“现身说法”,交流群众工作案例,“以老带新”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群众工作能力。

激励社区党员做到“三带好”

“党员要做到‘三带好,发挥社区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一要带好家庭,带领家庭成员落实社区防控要求,为首都疫情防控作贡献;二是带好邻居,宣传疫情防控提示,为邻居中的老人等特殊人员帮困解难;三是带好楼门,参与楼门公共区域消杀,为居家隔离人员提供取快递等服务。”在今年春节前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面对记者提出的如何将疫情防护与帮助“就地过年”群体度过一个温暖祥和的特殊新年“两手抓好”的问题,宋淑贤这样回答。

“三带好”是清水苑社区党委常年坚持的社区治理的重要抓手,社区书记工作室激励社区党员们在社区工作中,爱社区、帮邻里,讲奉献、树正气,在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团队、志愿者服务等方面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和物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工作室多次召开会议,宋淑贤与学员们一起讨论如何落实社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社区党组织凝聚力。社区书记工作室号召党员继续开展社区“三带好”主题活动,带好家庭,带好邻居,带好楼门。

社区书记工作室动员全体社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社区成立了垃圾分类志愿者劝导队,志愿者每天在各楼前引导社区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志愿者主动承担盯守任务,发现未正确投放的居民及时劝导,同时宣传垃圾分类让社区居民增强回收分类意识。社区里的楼门管家志愿者每天深入各楼门,协助居民提高垃圾分类效果。各种宣传活动在社区形成了“人人践行垃圾分类、人人参与社区自治”的良好氛围,帮助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实现精准服务“零距离”

社区书记工作室在带教过程中,注重学习与工作的有机结合,利用现场会等形式组织讨论、分享经验,在解决社区治理实际问题中增强社工的实务操作能力。

“有了地下储物空间,可解决了我的大难题。”家住清水苑社区的张大爷说。张大爷平时喜欢做一些修车的活,也经常帮助楼里的邻居修修车,家中积攒了很多修车工具,但由于工具太多,他就在楼道里放了两个工具柜,占用了公共空间。

清水苑社区为老旧小区,房屋面积普遍较小,许多居民在楼道内堆放物品,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在开展楼道堆物清除活动中,社区书记工作室围绕小区楼道堆物问题召开现场会,集思广益,决定利用小区闲置的地下空间资源,建立家庭式储物空间,张大爷的工具无处安放的问题迎刃而解。“社区书记工作室要在实践中锻炼干部,加快社工的成长,让社工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好务。”宋淑贤说。

(责任编辑:李爽)

猜你喜欢

社工书记分类
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六届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常委简介
A Social Crisis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书记家的狗
给塑料分分类吧
透视“社工热”背后的“社工荒”
反腐败的度
破格提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