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诗“三法”读海涅

2021-09-24谢莹

大学·课外阅读 2021年6期
关键词:阿格海涅读诗

谢莹

海因里希·海涅是继歌德之后德国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成就足以与英国的拜伦、雪莱,俄国的普希金,匈牙利的裴多菲等人相媲美。海涅的诗歌既有充满“玫瑰”和“夜莺”的爱情抒情诗,又有带着“剑”和“火焰”的斗志满满的政治讽刺诗。

外国诗歌阅读一直是诗歌阅读欣赏之中的难点,因为外国诗歌是翻译后的作品,消除了原生语言的韵律节奏美,即便译者的水平非常高超,可能也无法在音韵方面探求审美体验,加上因为地域文化的民族性限制,诗歌中的民族传说、文化隐喻等对我们来说比较陌生,这些都构成了阅读外国诗歌的障碍。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人类在情感和对美的追求上是共通的,阅读外国诗歌我们依然有法可寻。

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探寻阅读海涅诗歌的方法。

一、知人论世

诗人的思维是跳跃性的,因此读诗可以不去纠结个别字句通达的含义,可以“不求甚解”,但是要做到“知人论世”。

西利西亚的纺织工人

◎ 海 涅

忧郁的眼里没有眼泪,

他们坐在织机旁,咬牙切齿:

“德意志,我们在织你的尸布,

我们织进去三重的诅咒——

我们织,我们织!

“一重诅咒给那个上帝,

饥寒交迫时我们向他求祈;

我们希望和期待都是徒然,

他对我们只是愚弄和欺骗——

我们织,我们织!

“一重诅咒给阔人们的国王,

我们的苦难不能感动他的心肠,

他榨取我们最后的一个钱币,

还把我们像狗一样枪毙——

我们织,我们织!

“一重诅咒给虚假的祖国,

这里只繁荣着耻辱和罪恶,

这里花朵未开就遭到摧折,

腐尸和粪土养着蛆虫生活——

我们织,我们织!

“梭子在飞,织机在响,

我们织布,日夜匆忙——

老德意志,我们在织你的尸布,

我们织进去三重的诅咒,

我们织,我们织!”

诗人的创作一定不会完全脱离他所处的时代,所以,我们在阅读诗歌时,要尽量了解诗人的经历和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这样才能更贴近诗人的感受去总体把握诗歌的情感。

这首《西利西亚的纺织工人》创作于1844年,这一时期海涅在和马克思的交往中受到了更先进思想的影响,而这首诗也恰恰反映了诗人这一时期的思想认识。诗歌抓住了工人劳动的场面,用“三重诅咒”表达工人群众对反动统治阶级的仇恨和埋葬旧制度的决心。

二、加入自己的感受

我们阅读诗歌时,不要仅仅去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意思,还要加入自己的感受,去体味其中的深意,这样才能发现诗歌的审美价值。

我的心,你不要忧悒……

◎ 海 涅

我的心,你不要忧悒,

把你的命运担起。

冬天从这里夺去的,

新春会交还给你。

有多少事物为你留存,

这世界还是多么美丽!

凡是你所喜爱的,

我的心,你都可以去爱!

读完这首诗,先来回答一个问题:在这首诗里,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其实,带着自己的感受去读诗,哪句诗都能读出味道和深意。因为诗歌是心灵的延伸,诗歌是想象力的舞台,我们读诗时就要“以句自娱,有理而妙”,抓住诗歌中哲理性的诗句,充分展开想象。诗歌能够穿越时空,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正是因为每一代读者都可以在阅读的时候加入自己的生活感受,每个人的感受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独属于自己的收获,读诗而有所得就是好境界。

三、对比阅读

除了上述比较常规的读诗方法,我们还可以采用更有创造力的阅读方法,那就是比较阅读法。比如,赏析海涅的爱情诗时,我们可以借助中国爱情诗歌来进行比较阅读。在爱情里中國人追求的不是一团火的炽烈,而是一江水的长情,两种不同的情感处理方式的碰撞,能让我们体会出海涅诗歌的异域风情。

宣 告

◎ 海 涅

暮色朦胧地走近,

潮水变得更狂暴,

我坐在岸旁观看

波浪的雪白的舞蹈,

我的心像大海一样膨胀,

一种深沉的乡愁使我想望你,

你美好的肖像,

到处萦绕着我,

到处呼唤着我,

它无处不在,

在风声里,在海的呼啸里,

在我的胸怀的叹息里。

我用轻细的芦管写在沙滩上:

“阿格内丝,我爱你!”

但可恶的波浪

打在这甜美的自白上,

把它消灭。

折断的芦管、冲散的沙粒、

泛滥的波浪,我再也不信任你们!

天色更暗,我的心更热狂,

我用强大的手,从挪威的树林里,

拔下最高的枞树,

把它插入爱特纳的火山口,

用这样蘸着烈火的笔头

写在黑暗的天顶:

“阿格内丝,我爱你!”

从此这永不消灭的火字

每夜都在那上边燃烧,

所有的后代子孙

都欢呼着读这天上的字句:

“阿格内丝,我爱你!”

你的名字

◎ 纪 弦

用了世界上最轻最轻的声音,

轻轻地唤你的名字每夜每夜。

写你的名字,

画你的名字,

而梦见的是你的发光的名字:

如日,如星,你的名字。

如灯,如钻石,你的名字。

如缤纷的火花,如闪电,你的名字。

如原始森林的燃烧,你的名字。

刻你的名字!

刻你的名字在树上。

刻你的名字在不凋的生命树上。

当这植物长成了参天的古木时,

啊啊,多好,多好,

你的名字也大起来。

大起来了,你的名字。

亮起来了,你的名字。

于是,轻轻轻轻轻轻地呼唤你的名字。

对比海涅的《宣告》和纪弦的《你的名字》,同样是写爱情,一样的深情厚谊,却表现得截然不同。海涅的诗歌,情感是层层递进像火把被点燃的燃烧过程,随着再不信任“折断的芦管、冲散的沙粒、泛滥的波浪”,蘸着火山口的火在天空中写下永不消灭的字,那字的内容是“阿格内丝,我爱你”,感情表达滚烫而直接热烈。比较而言,纪弦的诗更偏重情感的内敛,勇敢地“写你的名字”“画你的名字”“梦见的是你的发光的名字”,但是也只是“轻轻轻轻轻轻地呼唤你的名字”。不同民族诗人对待同一爱情主题,处理方式的不同让我们获得了与众不同的审美体验。

比较阅读鉴赏法可以不局限于整首诗的比较,某些相通语句的对比鉴赏也能起到很好的理解诗歌的作用。比如在欣赏《夜思》这首诗的时候,读到“夜里想起德意志,我就不能安眠,我的热泪滚滚,我再也不能闭眼”,你会不会联想到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在比较阅读中,体会到相同的情感有助于加深情感体验,对比出不同表现手法有助于加强独特的审美体验。

除了不同诗人之间的对比,我们也可以尝试对比诗人自己同类型的作品。比如,前文提到的诗歌《西利西亚的纺织工人》,它和《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写于同一年,同學们可以试试把这两首诗歌放在一起对比阅读,看看能得出哪些新的阅读启发和审美体验?

思考题

1 阅读海涅的《克雷温克尔市恐怖时期追忆》《颠倒世界》两首诗歌,体会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诗人在这两首诗中使用的讽刺手法有什么不同?

2 阅读海涅的《一棵松树在北方》,你能读出诗人针对爱情要表达什么吗?你觉得诗歌这样表达情感妙在哪里?

3 比较阅读海涅的《我们那时是小孩》和顾城的《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两首诗是如何表现童真童趣的?两首诗中孩子们真诚的愿望是什么?谈谈你对于这两首诗不同的阅读感受。

4 比较阅读海涅的《罗累莱》和孟郊的《巫山曲》,两首诗都写得极美,都从传说入手,在诗歌人物形象塑造和诗歌艺术风格上有何异同?

猜你喜欢

阿格海涅读诗
穷小子竞标
阿格戒酒
读诗的窗口
让人心安,是为大善
海涅助人让人心安
海涅寄石头
实习侦探
看花的人回过头来读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