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涅诗歌里的印度元素

2021-09-24婉月

大学·课外阅读 2021年6期
关键词:海涅恒河莲花

婉月

19世纪初,随着英、法、荷等国殖民势力的扩张,印度文化也随之传入西方。在这个过程中,印度的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对海涅的影响尤深。其诗歌创作中常常使用源于印度的诗歌意象,或者化用印度的文學题材,表达具有时代意义的主题。

一、使用源自印度的诗歌意象

对于印度,海涅并不带有大多数殖民者所固持的傲慢与偏见。相反,他在诗中总是以接近童话的浪漫笔触,勾勒着这座拥有古老悠久文明的国度。

在早期的抒情诗中,海涅总幻想自己坐在恒河的岸边,嬉戏在棕榈树下,唱着爱情的歌谣。抒情诗《乘着歌声的翅膀……》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乘着歌声的翅膀,/心爱的人,我带你飞翔,/向着恒河的原野,那里有最美的地方。

一座红花盛开的花园,/笼罩着寂静的月光;/莲花在那儿等待/它们知心的姑娘。

紫罗兰轻笑调情,/抬头向星星仰望;/玫瑰花把芬芳的童话/偷偷地在耳边谈讲。

跳过来暗地里倾听/是善良聪颖的羚羊;/在远远的地方喧腾着/圣洁的河水的波浪。

我们要在那里躺下,/在那棕榈树的下边,/啜饮爱情和寂静,/沉入幸福的梦幻。

一般认为,“莲花”是印度的“国花”,蕴藏着印度人独特的情感和意识。即使同为东方文化,印度文化中的莲花内涵也与中国的也不一样。中国文人咏赞莲花那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它是文人们追求高洁的精神境界的象征,而印度文化中的莲花则更多带有圣洁的意味。譬如,印度诗中常用“莲花”“莲眼”“莲足”“莲臂”来形容人物的外貌;佛教中,一些人物总是出于莲花之中,或是手持莲花。至于“恒河”,众所周知,它在印度文化中是一条“圣河”,在印度人民心中具有净化人的灵魂、涤除罪孽的神奇力量。

在《乘着歌声的翅膀……》一诗中,海涅以“莲花”“恒河”“羚羊”等印度诗歌里象征纯净圣洁的意象,描绘了一对依偎在安谧静美的圣河岸畔的神仙眷侣。在这片伊甸园里,爱情也仿佛超越尘俗,飞抵了理想的高度,令人无尽向往。诗歌起兴造境无与伦比,诗句悠扬动人,堪称绝响。

二、化用印度的文学素材

人们对异域文化的接受,往往是为本民族服务的。海涅在理解印度文化时,没有忘记德国的现实问题。面对19世纪初依旧处在狭隘封闭的专制社会中的德国,他将印度神话故事积极地融入诗歌中,以此讽喻德国黑暗的社会现实。

在《摩诃婆罗多》中,有一个以仙人众友(毗尸婆弥陀国王)和极裕(忏悔僧婆悉尸陀)为主人公的故事。众友是一个刹帝利,而极裕是一个文弱的婆罗门(婆罗门的地位高于刹帝利)。极裕有一头神奇的牛,能满足他的一切要求。众友见状,便想用一万头普通的牛向极裕换神牛,遭到了极裕的拒绝。于是,众友“按照刹帝利的习惯”抢夺神牛,但神牛从自己的身体里变出强大的军队,把众友的人马打得狼狈逃窜。至此,众友意识到婆罗门才是真正的强大。为了变成婆罗门,他放弃了王位,去森林苦修,最终成了婆罗门仙人。

这个印度神话故事所展现的“婆罗门至上”的观念,给了时时刻刻关注着德国现实的诗人新的启迪。彼时,在欧洲,国王和教皇围绕着任命主教之权进行了长期的斗争。海涅认为,“他们(指众友和极裕)所争夺的利益,不也是我们这里的国王和教皇所争夺的同样的利益吗?尽管争执的焦点在欧洲这里叫作‘祝圣主教之权,而在印度叫作‘如意神牛”。

于是,海涅在《还乡集》中以辛辣的笔触这样写道:“毗尸婆弥陀国王,/终日忙碌东奔西走,/他想通过征战忏悔/赢得婆悉尸陀的牛。啊,毗尸婆弥陀国王,/你可真是一头蠢牛,/你连年征战忏悔不休,/全是为了一头母牛! ”海涅以婆罗门与刹帝利之间斗争的传说,暗喻当时教皇与国王之间的权力之争,以诗歌为利刃,剥下了国王和教皇争权夺利的伪善面具。

猜你喜欢

海涅恒河莲花
恒河边上
恒河风情录
莲花岛再见
让人心安,是为大善
海涅助人让人心安
海涅寄石头
印度邮局提供恒河水快递业务
恒河
让莲花自由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