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侠寄语·江湖寻梦
2021-09-24蓝汀温吞
蓝汀 温吞
留言征集活动开始后,我们收到了许多热心侠友送来的祝福和真诚的建议,在此表示万分的感谢!你们的祝福和肯定,是我们坚持的动力;你们的意见和建议,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精选了一些精彩留言,与侠友们共同分享。
雨帆
20年太多想说的了,其实《今古传奇·武侠》陪伴我是从2004年开始的,那时候的自己刚初一住校,进入了人生的一个迷茫时期,这时候《今古传奇·武侠》的《墨香》、《洛阳女儿行》深深地吸引了我。过了几年推出了月末版,这简直是我每个月的期待。
那时候《华音流韶》系列霸屏了月末版,也让我第一次认识了印度的文化。刚工作的第一笔钱,也给了武侠的众筹——玄武纪以及2015年一整年全套,还买了2016年电子版全套。
武侠对我来说,它塑造了我的价值观、人生观,也是我逃离现实的树洞,在这样的熏陶下,我感觉自己很快乐,很幸运。最喜欢的作者是时未寒,毕竟山河系列影响太深了,这可能是未来想像收藏金庸书一样把它全集纳入书架。最喜欢的作品是《洛阳女儿行》、《大金巴》、《青青子衿》,现在还在脑海中回响。从2004年开始就是忠实粉丝了,那时候武侠风格很江湖,后来创新多了,也在不断发展。如果说有什么建议,我感觉可能需要坚持,可以通过众筹、会员活动、手办,卖版权出电视剧等等,其实现在生活中热爱武侠的人很多,但是大家都不敢说,怕被说老旧,不时尚,但是我想汉服兴起的现在,武侠也一定会兴起的,它就在每个人心里,就差有人点燃,在文学低谷、收入下降的时候,我希望做到坚持和发扬。武侠一直都在每个人心中,影响着每个国人的举止、价值观。
Deborah陈M
从2001年创刊号开始,就看《今古传奇·武侠》。第一次被惊艳到的是沧月的《夜船吹笛雨潇潇》,喜欢女金吾的敢爱敢恨,那句“我不要你了”的洒脱。然后是小椴的《乱世英雄传》,笔触细腻又不失宏大,一度揣测过小椴是男作家还是女作家。期间沈璎璎的每部作品都奇诡魅丽,直到时未寒的《偷天弓》、《换日箭》 惊为天人。然后就读大学离家,当时还买书不便,断了两年。再续上已是又一番天地了。扶兰、赵晨光的娓娓动人,步非烟的系列也快结束了。现在还是会偶尔看看《今古传奇·武侠》,非常想念创刊最初那几年的作家和作品们。
毕超
第一次看《今古传奇·武侠》是《沧海》的第一部连载。从此之后一发不可收拾,每期必买,印象最深的文应该是步非烟的《修罗道》,虽然是个中短篇,那会刚接触《今古传奇·武侠》不久,就在想怎么会有这么诡异的江湖。每个人物都是唐传奇小说中的人物名字,但又组成了一个全新的故事,感觉特别新颖。希望《今古传奇·武侠》一直办下去,为广大的读者分享最纯粹的武侠。祝《今古传奇·武侠》二十周年生日快乐。
隐形人
可以说,2010年之前的版本90%曾经都买过。翁子扬的国风插画跟卢波线描绘画是我对《今古传奇·武侠》的最深视觉印象,曾经还在学校拿着《今古传奇·武侠》让翁老师签过名。
特别喜欢凤歌的《铁血天骄》、《昆仑》、《沧海》。另外还记得黄易《边荒传说》有过停更,一直未有机会看完,还有步非烟的《华音流韶》、九把刀的印象也很深刻等等,特别渴望看到更多的作品。
东篱
看见公众号推文,才忽然惊觉——原来《今古传奇·武侠》20岁了,那么,我参加工作应该也19年了。
2002年,我从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一个偏僻的山村小学,路途遥远和环境艰苦对我来说并不是太大的难题,最要命的,是与世隔绝的同时也几乎与书隔绝了,每学期回家一次,除了生活必需品之外,总是想尽力地往行囊里塞满书,然而,想想那几小时负重步行的山路,又只好一本一本舍弃……
学期结束,到邻村的一所小学监考,当时住在他们学校一位老师的房间(同样到其他学校监考了),不经意间,在他桌上发现了几本鲜艳(必须用这个词儿,当时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封面!)的杂志——是的,这就是我与《今古传奇·武侠》的第一次邂逅。两三天的监考时间,我把他桌上所有的《今古传奇·武侠》都看完了,至今还能回忆起好多篇名来,如《风过江湖不留痕》、《剑啸西风》、《青丝井的传说》、《憨侠》、《马后桃花马前雪》等等,故事内容反而已经忘记了。
回到自己学校后,对这本杂志一直念念不忘。邮局送信的小伙儿每年都会到学校送一大本订阅报刊的目录来,我就撺掇着学校里一位中年教师订了这个(自己太穷,只好曲线救国),于是,跟他名正言顺地蹭看了好多年,从这本杂志里,迷上了小椴、时未寒、李亮、凤歌、燕歌、步非烟、沧月、江南、马伯庸、孙晓、杨叛、扶兰、沈璎璎、楚惜刀……(篇幅有限,没有提到的大侠们千万恕罪)
后来,有次假期里逛城中唯一一家旧书店,发现老板居然也收来了一部分这本杂志,没实力订阅,只好退而求其次买起了旧书。我近乎疯狂地收集了好多年,以至于后来每次去旧书店,老板都会很体贴地告诉我——这堆是你已经挑过的,这堆是你上次来过之后又收的……也许是地方太小,这些杂志我直到如今都没有集齐。
特別要一提的,是看着看着,自己也心痒了,于是有个国庆节,独自一人呆在学校,用刚刚才学会的电脑输入,悄悄写了篇自己的“武侠”,往杂志里印着的投稿邮箱里发了出去——当然,结果是石沉大海。虽然再也没有勇气尝试过投稿,但对这本杂志的钟爱,一直持续了很多很多年。
近三四年来,也许是工作更繁忙了,也许是读书的范围更广了,对《今古传奇·武侠》的关注的的确确减淡了许多,那些收集来的杂志,整整齐齐码了一柜子,竟好久没有翻过,而缺着的那几期,依然还缺着……今年,不经意间又读到燕歌的新书《大明火枪手》以及李亮的新书《战国争鸣记》,那些关于《今古传奇·武侠》的记忆,忽然又涌上心头来。
原来,它一直还在。
我回来了,生日快乐!
小怪兽胡萝卜
小学某一年的儿童节,前桌的男同学带了一本特别厚的书过来,我问他:能借我看吗?他说:可以,但是只借今天。于是那个充满零食香味和同学笑声的下午,我在自己位置上,翻完了一整本书。不敢说看,因为的确是囫囵翻过,内容一点也没记下,现在唯一能想起的,只有封面的三个字——《鹿鼎记》。很早我就相信命中注定这四个字,在知道金庸这个名字之后不久,我就在学校转角的小书店,看到了《今古传奇·武侠》。后来买书买到和老板都成了朋友,只要我一进门,直接给我指放在一边的新刊。再然后,别人私下里偷摸看的都是风花雪月,我的全是刀光剑影。好处在于,那些书全班传阅一遍,就基本不知去向,而我的能保留至今。这些明明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当下想起来,却依然是很鲜艳的记忆。
如果说起志同道合的朋友,我记得当年写信给编辑部,被选中留言刊登在杂志页脚,从那以后,每天放学最期待的,就是打开信箱,里面总会有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印象最深的是个湖南的小姐姐,和她的通信陪我度过初中,两个人聊作者,聊新出的《今古传奇·武侠》,聊生活,聊未来。后来上了高中慢慢没了消息,直到去年整理旧物,翻到了一盒当初的信件。我在最后一封信上找到了一个号码,也是抱着试试的心态,神奇的是打通了,也是她本人!可惜的是,我再提起,她早就不记得还有我这么个笔友的存在。挂了电话,内心一阵失落,可又觉得,至少那段时光的故事,在这一刻,把句号画完了。看到视频里《千门》的那个封面,听说这部小说影视化了,马上就要开机。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这个先登番外再放正传的任性故事。那时候夏生的《蜀山的少年》,扶兰的《巫山传》,哪个不是连载一期都不舍得落下,番外一篇也不放过的。后来这些作者都慢慢远离了我们的视线,能搜到的讯息也不多,后面的新生作者一波波地登录,我喜欢后来人的作品,但也怀念有老作者的岁月。所以很希望,二十周年的日子,能找到那些为《今古传奇·武侠》打过地基的作者,再来写一篇故事吧。其实自从金庸先生去后,一直少一部能让武侠重新进入大众视线的作品,推广的不是之前的冷饭,就是伪命题,也希望你们能打破这个局面,我们的童话书,还需要你们来写。
一尘
十七岁,高二上半学期,期末考试前有一段时间老师不上课,自己复习。百无聊赖,看几个同学在传看什么书,随手薅来。《今古传奇·武侠》月末版——《逝鸿传说》。自翻开那一刻起,殊不知,少年从此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烟客稀
我是个零零后。
第一次接触《武侠》是我初三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班上都流行看一些网文,一开始看还觉得新奇,但看到后来总感觉枯燥乏味,套路都一样,且文笔大多不怎样。
后来我无意之间去学校图书馆逛逛,竟发现了尘封在角落里的《今古传奇·武侠》,杂志有些发皱,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零几年刊印,跟我年龄很相似,但我当时觉得武侠离我这个时代太远,有点“土”,不过抱着闲来无事就看看的原则,还是翻开来看了一下。
但一打開来就被《昆仑》吸引,于是当机立断,在图书馆里寻找以前的刊期,找来找去也只看到了三本,而且期刊号还不是连在一起的,但是我还是没有犹豫地把三本都借走了。
三本看完之后剧情连接不上,却又很想再看,心痒痒的。课间的时候书放在桌面上,被我们的语文老师看见了。语文老师年纪比我较大,很惊奇地对我说:你居然也看这个,当年我还连续订了不少呢。
我于是便在课间与老师闲谈起这本杂志来,老师说她很欣赏沧月这个作家。后来等到放学,我问她有没有连载了《昆仑》的期刊,她回复我,帮我回家看看。
第二天语文课后,她居然真的把刊登着连载的杂志全拿给了我。
在课余时间,我将《昆仑》看完了,收获良多,它打开了我对武侠这个世界新一面的看法,在此基础之上,我在老师的推荐下又阅读了金庸、古龙等大家之作。风格迥异、背景宏大、价值不朽,令我震撼。
毕业之时,我问老师能否把《今古传奇·武侠》赠送于我,她却拒绝了,她告诉我这是她当年的青春。
其实这又何尝不是我的青春呢?
王进
《今古传奇·武侠》可算是我最喜欢的杂志了。不只因其中刊登的正篇故事,更因为还有那些篇幅短小、插科打诨的小文章,都很有市井间的热闹气息。事实上,我觉得每一期杂志都像是一座小城市,有高门大宅,有茶楼酒肆,也有热闹的菜市场。总之错落有致,一本满足。
青月小小妖
小时候聊天,问外公读过什么书。外公说上班的时候看过一点武侠小说。我便缠着让他讲一点。就是这一小段故事,从此我心中有了江湖。长大后才知道,其实外公的那段故事至少融合了三本武侠小说的人物情节,他记混了书的内容了。故事包含了《书剑恩仇录》、《玉娇龙》还有别的。
第一次碰见《今古传奇·武侠》是在放学途中的报摊上。匆匆路过,随意一瞥,就此结了缘。没记错的话,应该是2012年12月的那版,封面是古剑奇谭的一个角色,配字是金庸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当时真的很惊喜,没想到竟然有专门的武侠杂志。回家是又急切又舍不得地把它看完了,从此每个月有了期待。
最喜欢的作者是八刀红茶,非常喜欢他的《香火》系列,看完后还爱屋及乌对八极拳产生了兴趣,顺便问一下可以求个单行本吗?
专栏的话,喜欢每期杂志开头介绍的武术名家或是拳种、传统文化什么的。不过自从报亭被拆掉以后,几年未看《今古传奇·武侠》了,惭愧,不知道这个专栏还在不在。
武侠肯定是侠更重要,但是武侠小说不能只有侠没有武。《香火》吸引我,2012年12月版的第一个故事就吸引了我,包括后面一些民国背景的,比如《李家桥》。不仅仅是因为侠,还因为其中包含了真实的社会背景和传武的知识,这些令故事有了真实感、代入感。哪怕是《千门》、《键器》这种定位现代科技的,也非常吸引人,因为真实感非常强。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但希望《今古传奇·武侠》能多一些有烟火气的作品。
仍记得初中的图书馆,在那里看完了第一本武侠小说,梁羽生的《武林天骄》。到初中升高中的那个暑假,看到了《三少爷的剑》,从此爱上了浪子的潇洒。时至今日,我已经分不清是因为武侠而爱上了历史、武术、传统文化,还是因为我本来就喜欢这些而被武侠所吸引。虽然很久都没看《今古传奇·武侠》了,但武侠一直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写了这么多,想想还是因为身边没有可交流的人。其实,我只是想告诉小编,虽然纸媒式微,但对于“武侠”仍有热爱它的人,仍有热爱它的年轻人(我与《今古传奇·武侠》同岁)。最后,祝《今古传奇·武侠》生日快乐!非常期待20周年纪念刊,一定支持!
几回落叶
一晃20年了,岁月果然不饶人。那个午后的阳光还历历在目,时光却早已流走。那是午饭后,走读生陆续回到教室,朋友笑着把《今古传奇·武侠》放在了我课桌上,那时,那种心中的激动与惊喜,难以言喻。那是2002年第2期,總第4期,倚天剑号。一眼,封面就吸住了我的眼球,前面是手握利剑的年轻侠客(令狐冲),后面是肤若凝脂的美女(霍青桐)。按捺不住,下午偷偷看完了,《侠女灵襄》就这样开启了我的《今古传奇·武侠》之始。下午有一节是体育课,担心放课桌里不见,而一直带在身上,后来想起,那种感觉真难以言表。看见杂志里有邮购前面三期的广告,立即决定放学后去邮局。为了这个,还专门和朋友练了练普通话。当磕磕绊绊用很不标准的普通话把邮购办好走出邮局时,朋友突然说了句“好像不用普通话……”那一刻我们才恍然大悟,就在咱们这小县城说什么普通话,难怪觉得邮局人员眼神怪怪的。那种尴尬现在也成了记忆里的美好。那本杂志现在还在静静呆在书柜里,朋友却已好几年不曾见面。看朋友圈一切都还好,那就好。
执书卿
转眼都二十年了啊。第一印象可能比较特殊,是在语文试卷上看到的作为范例的那句“今古传奇,奇传古今”,何等的豪气干云!后来偶然在报刊亭发现了喜欢作家的作品正刊载在100期上,于是万分惊喜地开启了追刊之旅。如今虽是江湖儿女日渐少,但相信总有人心存江湖!
叮叮花的猫
想起来挺好笑的,第一次看《今古传奇·武侠》是在初中,自己的校园小说被男同学借走又被老师搜到了。我不愿意,他没办法就还给我一本被翻得有点破的书,就是《今古传奇·武侠》,然后我就像被打开了一个新大陆一样,看的第一部就是小椴的《洛阳女儿行》,我当时就感觉读着真痛快!书上:“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我一直记在心里。
起点-荆棘之歌
沧月《东风破》、《七夜雪》,凤歌《昆仑》、《沧海》 。“跋涉千里来向你道别,在最初和最后的雪夜。冰冷寂静的荒原上,并肩走过的我们,所有的话语都冻结在唇边。一起抬头仰望你可曾看见,七夜的雪花盛放了又枯萎,仿佛短暂的相聚和永久的离别。”真没想到,十几年了我居然还会背。原来我已经这么老了。
柘柘略呆xyt
从读第一本《今古传奇·武侠》开始,就注定是一辈子的武侠迷。从最初的《乱世英雄传(杯雪)》,到后来的《开唐》。《开唐》最是意难平,柘柘、耿鹿儿与李浅墨……扶兰的《巫山传》,凡有所学皆成命运,小温侯与姬瑶花……都是回忆,如今已二十有四,对武侠的喜爱依旧不减半分。望《今古传奇·武侠》越来越好。再陪伴我更多的十年二十年。
将离曦语只想谈情不说爱
昆仑沧海听雪楼,青崖白鹿鼎剑阁,洛阳女儿好颜色,武林客栈任逍遥。椴公、凤歌、月姐、璎璎、非烟、丽端……二十年弹指一挥,感谢青春有你们的陪伴,回忆满满。
haosir-wang
《今古传奇·武侠》陪伴了我整个青春。高一时书报亭见到《今古传奇·武侠》试刊号,然后是创刊号,一发不可收拾,一直看到高中毕业、大学毕业,包括上半月、下半月、月末、单行本等,小椴、凤歌、步非烟、沧月、九把刀、时未寒……明将军系列现在依然坑……不说那么多了,擦泪……希望《今古传奇·武侠》越办越好,侠义精神长存!
星星想看华晨宇音乐剧
嗨,二十年了,从第一本试刊号开始,买了十几年,搬家的时候几大箱子都不舍得扔,谢谢《今古传奇·武侠》让我认识了沧月、小椴、步非烟、凤歌、沈璎璎、丽端……见证大陆新武侠时代的开启,爱武侠的心永远不改。
一不留_神
这书可是我们初中的硬通货,常常一本就能传遍整个班级。最喜欢的作者是步非烟,至今仍对其中掀开头盖骨冒出一群毒蜂的情节不能忘怀。后来升入了了无生趣的高中,没有时间也没有一起讨论武侠的小伙伴,渐渐离它越来越远,今天看到友人的转发,不禁又勾起快意江湖的侠客豪情。相逢十八载,唯有祝福。
古今哦哦
初高中追《今古传奇·武侠》最疯狂,你要问我最喜欢谁,这还真难以抉择,小椴、方白羽、赵晨光、李亮……印象最深的是赵晨光和李亮,至今脑海里仍有他们作品的痕迹。感觉李亮的作品有一种力透纸背的感觉,赵晨光的作品又如云雨托人,轻飘飘的,每次读她的文字都感觉淋了一场场春雨。
Oldfishes
90后大概是受这本杂志影响最大的一代人吧,我是从上初中开始看的,一直看到现在,一度差点踏上写武侠小说的道路。最喜欢凤歌,当时为了看《昆仑》和《沧海》的连载连零食都不吃。家里现在都还放着连号的一摞,偶尔想起来了再去翻翻,感觉还是很好看,希望《今古传奇·武侠》杂志能够永远办下去,越办越好!
庚阳子
对于《今古传奇·武侠》我有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武侠IP的开发。《今古传奇·武侠》有很多优质IP,凤歌的《昆仑》、《沧海》,沧月的鼎剑阁系列,小椴的《洛阳女儿行》,步非烟的《华音流韶》。然而这些IP真正拍成影视作品的却几乎没有,唯一拍成电视剧的和《今古传奇·武侠》沾边的《镜·双城》和《听雪楼》其主要内容还并非在《今古传奇·武侠》上登载。因此如何加强《今古传奇·武侠》IP开发,提高《今古传奇·武侠》的知名度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要争取老作者的回归。《山河》依然望眼欲穿,其他老作者如李亮、王晴川、燕歌等人近些年也并非没有新作问世,假如能让老作者回归,应该可以挽回一批老读者。
第三,要和优秀网络作家合作。虽然网络文学的篇幅不适合杂志连载,但是假如登载一些热门网络小说的番外,无疑可以吸引一批新读者。
最后,我觉得《今古传奇·武侠》应该做好电子版杂志。目前纸质媒体的衰落已经不可避免,电子杂志必然是未来的唯一出路。
最后的最后,作为一个《今古传奇·武侠》铁杆老读者,在《今古传奇·武侠》创刊20周年之际,我祝愿它越办越好。
结语
武侠20年,感谢有你!我们陪你们走过了成长的路,你们也陪我们走过了筑梦的旅程。愿未来江湖不老,一路仍有你们与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