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沥青冷再生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分析

2021-09-23刘洪岐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1年24期
关键词:沥青路面质量控制公路

刘洪岐

摘 要:某公路建成通车多年,沥青路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比如裂缝、车辙、坑槽等。在使用期间,为了恢复路面使用性能,延长工程使用寿命,对公路进行了多次维修养护,效果都不明显。为此,本文采用冷再生工艺对本路段进行改造维修施工,从而达到经济、合理、有效的目标。

关键词:公路;沥青路面;冷再生;施工;质量控制

1 公路沥青路面改造冷再生施工技术要点

1.1 施工准备

铺筑冷再生层前,需清理干净下承层表面,可采用吹风机等工具。若发现下承层平整度不足,需铺筑水泥稳定材料进行整平。待清洁、整平施工之后,可将一层透层油洒布其上,保证透层油内沥青含量在50%以上,每平米洒布量控制在0.8 kg左右。在整个洒布过程中,洒布车必须匀速前行,洒布完之后,需及时清理干净多余的透层油。

1.2 冷再生料拌和

冷再生混合料拌和施工当中,需严控拌和时间,保证粗集料表面乳化沥青不会出现剥落、提前破乳现象。按照配合比合理掺加各类材料,掺加顺序为“集料—水泥、矿粉—乳化沥青、水”。拌和施工当中,需进行干拌、湿拌施工,拌和后保证所有矿料颗粒分布均匀,颗粒全部裹覆沥青,无离析、无结团、无花白料。卸料时,应保证车辆之间距离合理,以免发生碰撞现象。卸完材料后,應及时进行车厢清理,保证车厢内洁净、无杂料。

1.3 冷再生料运输

冷再生施工当中,运输车辆宜采用载重20t以上的自卸汽车,当运送到施工现场后,严禁运输车辆急转弯、急掉头,不得对路面透层、下承层造成损坏。此外,自卸车数量的多少需根据拌和能力、运输距离、摊铺能力等进行充分考虑,保证运力略高一些。

1.4 冷再生料摊铺

摊铺施工时,摊铺机速度必须与供料速度匹配,且始终保持匀速、缓慢、连续施工,不允许摊铺过程中出现随意变换速度、中途停顿等现象。当供料不足时,需采用运料车集中等候、集中摊铺的方式,尽可能减少摊铺机的停顿次数。这种情况下,摊铺机每次应将剩余的冷再生混合料铺完,做好临时接头。若等料时间过长,冷再生混合料已完成破乳过程从而影响继续摊铺时,需及时挖除破乳的冷再生混合料。

1.5 冷再生料压实

一般情况下,可将碾压施工分为三个阶段,初压时,采用双钢轮压路机进行1遍静压,初压区长度不宜过长,可保持在40 m以内。复压时,应采用采取大吨位压路机进行4~6遍碾压。终压时,采取轮胎式压路机进行多次揉压,直至轮迹消除。在整个路面碾压施工当中,需提前做好压路机准备工作,比如加油、加水、维修、调试、保养等。施工中,尽可能在摊铺施工后30 min内开始初压,合理控制整个碾压施工过程。在整个碾压过程中,要时刻关注碾压质量,一旦出现起皮、松散等情况,需及时进行处理,保证施工质量。

1.6 接缝处理

冷再生施工当中,往往会出现2类接缝,比如横向接缝、纵向接缝。若接缝处理不好,将会严重影响基层收缩性,致使基层开裂,甚至形成反射裂缝。为此,必须处理好沥青路面接缝问题。首先,针对纵向接缝,当道路宽度小于7 m的情况下,将会出现大量纵向重叠问题,应尽可能采取全幅施工法,不宜采用半幅施工,有效降低重叠量,提高施工效率。为此,必须合理控制重叠宽度。其次,针对横向接缝,施工过程中,必须尽量减少停机,若出现再生设备运行问题,无论停顿时间再短,都会产生横向接缝。为此,必须认真对待,有效处理横向接缝问题,要求下次启动设备施工时,必须合理控制搭接长度,做好搭接拌和施工。比如拌和前一段时,需预留3 m~5 m不作碾压处理,待后一段施工时,可将预留段同时碾压。

1.7 养生

在冷再生层上加铺上层结构之前,即可进行养护处理。在整个养护阶段,需封闭交通,不得车辆、行人通行,待各项指标满足规定要求后,方可通行。

2 冷再生施工质量控制分析

2.1 水的用量

在施工质量控制当中,水的添加量多少直接关系到再生材料的湿度,因此,必须合理控制水的用量,从而保证材料的分散效果。在合理配置沥青混合料时必须合理控制水量。在具体施工当中,应综合考虑再生材料的现场含水率变化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确保混合料质量。

2.2 再生料的级配组成

级配组成对路面沥青性能影响较大,由施工来讲,再生料级配具有极大变异性,若控制不到位,极易对路面施工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为此,在施工当中,必须做好再生料筛分和分档处理,尽可能减少再生料变异现象,有效控制混合料的质量。

2.3 再生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佳干密度

在沥青混合料当中,再生料的含水量、干密度对再生层压实度影响较大。为此,在整个施工当中必须合理控制再生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一旦再生料出现变异性,需及时控制再生料用水量,合理控制再生层压实度。

2.4 再生混合料的拌和质量

再生混合料施工应用当中,拌和质量极易影响路面施工质量。为了合理控制再生混合料拌和质量,可先目测进行简单评定,随后进行详细评定,以此保证材料质量。在整个观测过程中,需查看再生混合料是否存在丝状沥青,或者沥青团。在拌和时,若再生混合料无法形成有效的紧密团块,则表明拌和质量不符合规定,需及时调整再生混合料的参数,从而提高拌和质量。

2.5 再生层完工厚度

在沥青路面冷再生施工技术应用当中,再生层的完工厚度将会对路面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比如,再生层厚度不足时,极易严重影响再生层结构承载力,进而导致路面质量不佳。为此,在整个施工当中,必须保证再生层厚度统一,需要控制好基底标高待完成施工之后,应及时检测再生层厚度,保证满足设计要求。

3 质量检测

为了检验公路沥青路面改造冷再生施工效果,选取试验段进行了长期的跟踪观测,主要对路面破损、路面车辙、路面结构刚度进行了测定分析。所得结果如下:

3.1 路面破损情况分析

在工后2年内进行了路面破损情况的连续性检测,工后经检测路面行车道破损率为0,工后1年后,由于通车运行了1年时间后,各个车道破损率均有所增长,但相对而言,增长幅度不大,在0.005%~0.03%之间。工后2年时,路面破损率增长幅度较大,在0.1%~0.7%之间,究其原因在于路面防水性能较差,路面自由水下渗至路面结构层,在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极易加大路面破损率。

3.2 路面车辙检测分析

通过长期跟踪检测分析,经冷再生维修施工后,工后路面车辙平均值为3.2 mm,低于基本要求。工后1年,路面车辙平均值为4.72 mm;工后2年,路面车辙平均值为5.13 mm,由此可见,在工后2年内,路面整体车辙变化幅度不大,说明冷再生处理后,路面具有良好的抗车辙能力。

3.3 路面结构刚度检测分析

路面结构刚度检测时,主要检测指标为路面的弯沉值。经过冷再生处治之后,路面弯沉值明显下降,建成通车2年以后,路面弯沉值衰减并不明显,基本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由此表明,路面具有较好的结构刚度及耐久性。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路是最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近年来,我国公路里程逐年递增,公路密度越来越多,进一步扩大了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覆盖范围,优化了路网布局和技术结构。实施路面改造是一项急迫而又意义重大的工程,关系到社会的每一个出行人员。通过路面改造施工,可以进一步提升道路通行能力,改善地区公路网整体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杨尔南,王新宇.试论公路沥青路面病害原因及防治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8):221.

[2]沙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原因及处理方法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3):2307.

猜你喜欢

沥青路面质量控制公路
我国建成第三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
“十四五”浙江将再投8000亿元修公路新增公路5000km
公路断想
沥青路面养护的新工艺新方法探讨
公路造价控制中的预结算审核
浅谈机车总风缸的制作质量控制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
浅谈石灰土基层施工及质量控制
黄土路基台背回填的质量控制
基于Matlab的沥青路面力学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