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快速路路线总体设计分析
2021-09-23裴旭东
裴旭东
摘 要:本文通过某位于主城区范围内的快速路工程实例,围绕其项目特点,针对其平面总体、纵面控制,以及横断面等各方面的相关设计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和设计方法。
关键词:主城区快速路;平面总体;纵坡;净空;横断面;立交匝道;景观
1 工程概况
某主城区快速路工程线路的总体方案采用的形式是高架主线+地面辅道,其快速路主线高架的设计速度确定为60 km/h;对高架下地面上原有的老旧道路实行改造施工,使其成为速度为40 km/h城市次干道,作为地面辅道;将沿线与之分别相交的另外三条城市主干道,全部做高架处理,作为第二层立交道路,将快速路主线设计在第三层,并按互通式进行立交设计。
2 平面总体设计
2.1 灵活应用连续S形曲线以及多单元的卵形曲线
对线位的规划中,平面线形的设计不是非常合理,其圆曲线对应的半径大小,缓和曲线设计,以及小偏角平曲线的具体长度,还有曲线间设计的直线路段长度等,在平面总体设计中,这些细节均需进一步优化。譬如在K5+390~K8+020路段当中,同向、反向曲线在长2.6 km的范围内接连出现:先是以500 m半径右转;接下来是以500 m半径左转;然后以400 m半径右转两次;最后又以760 m半径左转,而每一次由反向曲线过渡到同向曲线时,二者间均设计了一个直线段,不过直线长度全都满足不了规范中对于反向曲线要求的2V=120 m,也不满足同向曲线要求的6V=360 m。在维持红线基础上,对地面辅道布设情况予以综合考虑后,不断对该段当中连续出现的平曲线展开调试优化处理,在连续两次右转的400 m半径曲线间,引入一个半径为4 000 m的曲线,构建成7单元平曲线,将原本连接在曲线段之间的直线路段去掉,使其形成S形的连续曲线,或者是卵形连续曲线。优化时,为了使立交匝道端部以及变速车道在设计时更加方便,将立交范围内,以500 m为半径的左、右转曲线,优化成半径为600 m的超高曲线。另外,由于立交当中的交叉点也是纵断面上的最高点,尽可能将其与超高曲线中点靠近,好让设计时的纵断面平纵配合满足要求。为保证线形具有连续性,可设计为首尾直接的反向曲线,曲线半径在100 m~3 000 m之间,A值应取R/3左右。
2.2 起、终点衔接的长期规划
在对路线做总体设计时,在各路段的起、终点位置上的对接不应该仅考虑接头点所在范围,应该将范围扩大,立足于长远、多方位角度加以考虑,使其能与后续线位顺畅衔接,为接下来路段的施工打造有利基础。接线起点段设计为直线形,其两端均为反向平曲线,有一个虽然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内,然而也应予以统筹考虑,使其能够达到规范标准。由于该直线长度原本满足不了规范要求,本次优化设计时,直接对范围外的反向平曲线加以优化,使该处构建出S形曲线。
3 对纵面路线的控制
3.1 纵坡的极限控制
桥上要求纵坡最小为0.5%,规范要求的最大纵坡为5%,然而本次设计时,要求纵坡最大为4%,对高架桥当中的落地段以及上下桥匝道位置上应该格外关注。落地点因受受制于道路现状,不得不邻近地面平交口,虽然落地點距离交叉口停车线所需最小距离有所保证,但纵坡若过大,必然会让行车失去一定的舒适性与安全性;上下桥匝道位置上,因受制于用地面积与道路现状,其纵坡难免大一些,甚至接近5%,一旦主线纵坡也大,必然会使分合流鼻端与变速车道内的行车视距与安全性受到影响。
3.2 桥下净高
在受限制的地方,特别是上下桥与立交当中的匝道位置上,因匝道长度有要求,再加上纵坡大小也有限制,对桥下净高应该按至少5 m加以控制。在没有限制的路段上,为保证视觉感受效果,使桥下空间能被充分利用,可以将桥下净空设计为9 m~10 m,净空如果太低,两侧的地面辅道会有压抑感,而且桥下光线会变暗,使地面辅道上面的行车安全受到影响。对桥下空间的利用通常是加设过街天桥,还有BRT公交站需要设置的天桥,而行人天桥净高需要2.5 m,
天桥梁加上铺装需要1.5 m高,天桥下需要留出车行净高至少5.0 m,故而高架桥下设计的净高最小也要2.5 m+1.5 m+
5.0 m=9 m,具体示意见图1。
在主线高架从两条主要道路上方连续斜跨的地方,应该将其布置规格为45 m+3×70 m+45 m跨的一联变截面混凝土连续梁。在70 m大跨径位置上,混凝土梁需要一定的高度,梁根高度可达4 m,梁中也有2.5 m高,同时,该联具有300 m
的里程。若展开纵面设计时仅按地面道路5 m净高予以考虑,地面道路必然会特别压抑,特别是在地面曲线段上,其行车视线必然受到严重影响,另外,其景观效应必然会很差。故而在针对该段纵坡展开设计时,对于桥下净空至少要加大到9 m~10 m,才能让视觉与景观效应达到较好状态。
3.3 沿线景观
接线会自位于首义南路道口的起义门带经过,起义门(含城墙)是个三层建筑,属于省级文物。主线高架自首义南路道口跨越后,前行400 m再自中山路高架跨过。为了使起义门段高架能够比一层城墙高度略低一些,需要在符合高架桥下对于净空要求的同时,将高架桥高度适当降低,接下来以2.95%的纵坡对中山路高架实行上跨,避免高架桥阻断起义门的视线。另外,对会影响到起义门城墙的桥梁上部设施,包括墩型、护栏等实施景观化设计,可借助涂装、景观亮化等方式使其与起义门景观保持协调,降低对历史景观的影响,让高架桥能够融入起义门景观带当中,形成一个良好的景观效应。
4 横断面设计
散车道、辅助车道,以及渐变段,还有匝道加宽、超高等,导致其断面复杂且变化多端,再加上以上众多因素的限制,设计横断面的时候,一定要对规范灵活运用做出合理布置。对于双车道当中的匝道出入口,需设置一定长度的辅助车道,且辅助车道长度按规程要求,在分流端必须在1 000 m以上,要求合流端至少在600 m以上,然而由于规划红线、桥墩布置、地面辅道,再加上地铁与地下管线的多方面限制,辅助车道设根本置不了这么长,故而需要对双车道匝道出入口进行渠化处理,转换为单车道,使车道数保持平衡,规避辅助车道,然而为保证行车安全,变速车道需要适当加长。参照规范,在圆曲线半径不足250 m时,断面需要加宽,主线曲线半径通常均超过250 m,因此无须加宽。然而主城区设置的立交中,由于其匝道半径达不到250 m,故而需要参照《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要求,设置其加宽值。单车道路面宽7 m,其标准匝道断面宽8 m;单向双车道路面宽9 m,其标准匝道断面宽10 m。对于主线横断面当中的超高,应该参照规范灵活设置,合理即可,超高最好不要过大,特别是主线桥结构中,当曲线半径不大时,可做限速处理。
5 结语
主城区范围内的快速路项目由于涉及专业太多,又受限于外界复杂多变的因素,对技术指标往往有较高要求,在路线设计期间,应该灵活一些,需要考虑到前瞻性、综合性,以及景观效果。对路线做总体设计时,既要预判相关不利条件,还要为后期创造条件。对受限路段,更应该对规范加以灵活运用,确定合理的技术指标。在路线设计时,既要考虑其本身景观,还要考虑与周边其它景观的协调性。
参考文献:
[1]CJJ129-2009,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S].
[2]CJJ193-201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S].
[3]JTG/D21-2014,公路立体交叉设计细则[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