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青南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深部探矿效果
2021-09-23张继武张建良董超然韩世炯路磊涛王学阳戴台鹏
张继武 张建良 董超然 韩世炯 路磊涛 王学阳 戴台鹏
摘要: 大青南山金矿床位于黑龙江省北部,该区域是中国重要的有色、贵金属和能源矿产基地。通过系统总结已有资料,对大青南山金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矿区内圈出7个矿体,矿体产于碱长花岗岩中,受北东向断裂(构造蚀变带)控制,呈脉状、薄脉状北东向展布,矿石类型主要为含黄铁矿石英脉型和黄铁绢英岩型。围岩蚀变主要有钾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矿床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充填石英脉型。通过与区域内成矿特征相似的典型金矿床进行对比,认为该矿区深部具有良好的探矿潜力,并通过钻探、坑探等探矿工程对深部具有较好探矿潜力的区域进行了工程验证。结果显示:在矿区深部进一步控制了Ⅱ-1矿体,且探获了Ⅲ矿体、Ⅴ矿体等,共探获金矿石量(332+333)494 399 t,金金属量2 399 kg,金平均品位4.85×10-6,探矿效果较好。通过对矿区进行深部探矿,获得了良好的探矿效果,可为矿区进一步探矿提供支撑。
关键词: 碱长花岗岩;构造蚀变带;典型矿床对比;深部探矿效果;大青南山金矿床
中图分类号:TD15 P618.51 文献标志码:A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文章编号:1001-1277(2021)09-0039-08 doi:10.11792/hj20210907
引 言
大青南山金矿床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地处大兴安岭中段与小兴安岭西北缘的结合部位[1-2],成矿区带划分为古亚洲洋成矿域与古太平洋成矿域的叠加部位,大兴安岭中段华力西期、燕山期铜(钼)、铁(锡)、铅、锌、金、银成矿带东段,北东向罕达气—五道沟—三道湾子金及有色金属成矿带东端,该区域是中国重要的有色、贵金属和能源矿产基地[3-4]。區域上已发现矿种及矿床类型极为丰富,如斑岩型铜钼矿床,典型矿床为多宝山铜钼矿床、铜山铜钼矿床、乌努格吐山铜钼矿床等[5-6];矽卡岩型铁铜矿床,典型矿床为三矿沟铁铜矿床、小多宝山铁铜矿床、梨子山铁铜矿床等[1,5-6];热液型铅锌银矿床,如甲乌拉铅锌银矿床、额仁陶勒盖银矿床、下护林铅锌银矿床等[1,7-8]。然而,对于金矿床而言,矿床类型大致分为造山型金矿床与热液型金矿床,且热液型金矿床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9-12]。其中,造山型金矿床的典型代表为砂宝斯金矿床、老沟金矿床、大新屯金矿床等[13-14];热液型金矿床的典型代表为三道湾子金矿床、争光金矿床、三五八金矿床、522高地金矿床等[15-18],且热液型金矿床常形成大中型金矿床,甚至超大型金矿床[1-2],无论是在浅部还是深部,均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
早在20世纪初,黑龙江右岸多地出现开采砂金矿,1921—1929年先后发现并开采泥鳅河主河谷及其附近支谷砂金矿,1922年为极盛时期。 1965—1975年,东北黄金勘探公司第十勘探队、冶金局 705队在五道沟二支沟一带以砂金矿为线索进行了岩金普查,开展了大量地质及物化探工作,发现了五道沟二支沟小型岩金矿床。1995年,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第二地质调查所系统研究了砂金过采区,在泥鳅河尾矿堆中发现相当数量的岩金矿石,后经进一步工作证实了这个判断,并在谷底发现了岩金矿体。2007—2008年,黑龙江润泽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对大青南山一带开展硅石矿普查,发现大青南山金矿区中部地表存在较大的石英核(不纯质石英脉),且发现了金矿体。2011年,烟台市牟金矿业有限公司委托黑龙江润泽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对大青南山金矿区进行了普查,且提交了《黑龙江省黑河市罕达气镇大青南山岩金矿普查报告》, 普查圈定了Ⅱ-1、Ⅱ-2、Ⅱ-3、Ⅲ、Ⅴ 5个矿体,探获金矿石量25 218 t,金金属量184.1 kg,金平均品位7.30×10-6;伴生银矿石量20 627 t,银金属量81.1 kg,银平均品位3.93×10-6[19]。大青南山金矿床已探明矿体均在地表及浅部,但区域上已知同类型金矿床无论是在已探明储量,还是控制矿体深度上都较为可观,因此认为该矿床同样具有较好的深部探矿潜力。在系统总结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在大青南山金矿区进行钻探、坑探等工程,对现有矿体进行深部追索, 对具有较好探矿潜力位置进行深部盲矿体探矿,以期获得找矿突破,为矿区进一步探矿及区域内同类型金矿床探矿提供借鉴。
1 区域成矿背景
大青南山金矿床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大兴安岭—内蒙地槽褶皱区(Ⅰ),大兴安岭地槽褶皱系(亚Ⅰ级),罕达气地槽褶皱带(Ⅱ级)的南缘,南邻小兴安岭—松嫩地块的沐河隆起带,北东向贺根山—黑河断裂从矿区西侧穿过(见图1)。区域内构造、岩浆活动较强,成矿地质条件较好。
区域内出露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地层。其中,古生界地层分为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及石炭系地层,中生界主要为白垩系地层,新生界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Q4)及法别拉河组(O3f)。奥陶系地层主要为裸河组(O3l)(见图2),为一套地槽型海底火山建造。志留系地层主要为卧都河组(S3w)、八十里小河组(S2b)和黄花沟组(S1h),为一套地槽型陆源碎屑岩及细碧角斑岩建造。泥盆系地层主要为德安组(D2d)、霍龙门组(D1hl)、金水组(D1j)、罕达气组(D1h)和泥鳅河组(D1n),为细碧角斑岩建造和陆相火山岩建造的组合。石炭系地层主要为星火组(C3x),为一套陆相火山岩建造。白垩系地层主要为姚家-泉头组(K2(y-q)),为一套陆相红色沉积岩建造。区域内金资源丰富,在沟谷发育地带,分布大片砂金过采区。
受北东向贺根山—黑河断裂影响,区域内构造极为发育,主要为断裂,其次为褶皱。断裂多被第四系覆盖,多为遥感、物探推测断裂。目前,区域内比较重要的断裂为F1断裂、F2断裂。其中,F1断裂长约5 km,宽3~8 m,走向45°,倾向北西,倾角约50°,断裂内岩石极其破碎,由构造角砾岩、断层泥、糜棱岩化碎裂岩组成,发育高岭土化、硅化、绿泥石化蚀变。F2断裂发育在侵入岩与志留系地层的接触部位,宽2~4 km,展布方向与侵入岩一致,倾角20°~30°,内部发育热液石英脉,性质为逆断裂。
区域内岩浆活动频繁,出露面积较大,主要为华力西期侵入岩和早期混合岩(Mi)。华力西期侵入岩岩性主要为中粗粒花岗岩(γ14)、闪长岩(δ34)、斜长花岗岩(γο34)及碱长花岗岩(κγ34)。局部发育少量岩脉,岩性主要为闪长岩(δ)和石英(q)。
2 矿区及矿床地质特征
2.1 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内地层出露简单,仅发育志留系和泥盆系地层。其中,志留系地层主要为八十里小河组(S2b)和黄花沟组(S1h)(见图3),黄花沟组岩性主要为板岩及粉砂岩,八十里小河组岩性主要为石英砂岩及粉砂岩。泥盆系地层主要为泥鳅河组(D1n),岩性主要为粉砂质板岩,局部夹碳酸盐岩。
矿区内断裂发育,主要分为北西向断裂和北东向断裂。其中,北西向断裂位于矿区东北部,沿侵入岩与志留系地层的接触带分布。断裂两侧岩石极为破碎,形成破碎带,断裂面见黑色断层泥。北东向构造为矿区内重要的控矿容矿构造,分布在不纯质石英脉(石英核)上下盘,FⅡ、FⅢ、FⅤ 3条断裂大致平行斜列,分别控制着Ⅱ、Ⅲ、Ⅴ构造蚀变带,总体走向50°,倾向北西,断裂内岩石以绿泥石化碎裂花岗岩、断层泥、石英脉、煌斑岩为主。
矿区岩浆岩极为发育,大面积分布于中南部,侵入志留系和泥盆系地层中,岩性主要为碱长花岗岩(κγ34)。从岩体到边部无明显分带现象。受构造影响,岩石挤压破碎,普遍发育绿泥石化蚀变。矿区内已发现岩体多位于碱长花岗岩中。矿区内脉岩发育,岩性主要为石英(q)和闪长玢岩(δμ),均与金矿化关系密切。
2.2 矿床地质特征
2.2.1 构造蚀变带特征
矿区内圈出3条构造蚀变带,编号为Ⅱ、Ⅲ、Ⅴ,分布于不纯质石英脉(石英核)上下盘,控制着矿体的分布。
Ⅱ构造蚀变带:出露于矿区西南部,分布于4勘探线—23勘探线,工程控制长约480 m,宽3~8 m,走向45°左右,倾向北西,11勘探线以西倾角(42°~50°)较缓,11勘探线以东倾角(65°~75°)较陡。该构造蚀变带内岩石主要为碎裂花岗岩、碎裂闪长玢岩、含金石英脉、不纯质石英脉、断层泥,普遍发育绿泥石化、绢云母化、褐(黄)铁矿化。该构造蚀变带内赋存Ⅱ-1、Ⅱ-3、M1、M2、M3矿体。
Ⅲ构造蚀变带:出露于矿区中部,分布于17勘探线—35勘探线,位于不纯质石英脉(石英核)上盘,工程控制长220 m,宽5~12 m,走向42°~45°,倾向北西,倾角55°~75°。该构造蚀变带内岩石主要为碎裂花岗岩、碎裂闪长玢岩、含金石英脉、不纯质石英脉,普遍发育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褐(黄)铁矿化。局部闪长玢岩与含矿石英脉的相互穿插、包裹說明二者形成时间相近,与成矿关系密切。该构造蚀变带内赋存Ⅲ矿体。
Ⅴ构造蚀变带:出露于FⅢ断裂东南,位于不纯质石英脉(石英核)下盘,工程控制长约150 m,宽3~22 m,走向48°~54°,倾向北西,倾角55°~65°。 该构造蚀变带内岩石主要为碎裂花岗岩、含金石英脉、不纯质石英脉、断层泥,岩石破碎严重,普遍发育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该构造蚀变带内赋存 Ⅴ矿体。
2.2.2 矿体特征
矿体赋存于碱长花岗岩中,受北东向脆性构造控制,载矿岩石主要为含黄铁矿石英脉和绢英岩化碎裂花岗岩,矿体形态以脉状、薄脉状为主,沿走向和倾向具有明显膨胀和狭缩现象[20]。矿区内共圈出7个矿体,编号分别为 Ⅱ-1、Ⅲ、Ⅴ、Ⅱ-3、M1、M2、M3矿体。其中,Ⅱ-1矿体为主矿体,Ⅲ、Ⅴ矿体为次要矿体。Ⅱ-3、M1、M2、M3矿体为单工程圈定的零星矿体。
Ⅱ-1矿体:分布于10勘探线—23勘探线,赋存标高320~574 m,由10条探槽、6条穿脉及11个钻孔控制,矿体形态较简单,呈脉状,局部地段具有膨胀和狭缩现象;矿体总体走向46°左右,倾向北西, 具有南西(7勘探线以西)缓倾北东(7勘探线以东)陡倾的特点,倾角45°~68°。该矿体走向控制长约420 m,南西部延伸出探矿权范围,最大控制斜深约360 m,厚0.30~2.75 m, 平均厚1.75 m,厚度变化系数59 %,属于较稳定型。单样最高金品位14.12×10-6,金平均品位4.77×10-6;品位变化系数96 %, 属于分布均匀型,矿石类型为含金石英脉型和黄铁绢英岩型。
Ⅲ矿体:由ZK29-1、ZK35-1、ZK23-1、ZK29-4等钻孔控制,平均厚0.80 m,金平均品位4.69×10-6,矿石类型为含金石英脉型和黄铁绢英岩型。该矿体走向58°左右,倾向北西,倾角59°~63°,赋存标高400~500 m,走向延伸约90 m,倾向延伸约120 m。该矿体形态较简单,呈薄脉状,局部地段具有膨胀和狭缩现象。
Ⅴ矿体:由ZK35-1、ZK35-2、ZK41-1控制,呈脉状,平均厚1.48 m,金平均品位7.78×10-6,成分较为复杂,由闪长玢岩、断层泥、石英脉组成。该矿体走向50°左右,倾向北西,倾角55°~63°,形态较简单,呈薄脉状。
2.2.3 矿石特征
根据野外观察,矿石自然类型可分为氧化矿石、混合矿石和原生矿石。氧化矿石多分布于地表以下3 m内, 混合矿石分布于地表以下3~5 m, 原生矿石分布在地表5 m以下。根据主要矿物组合特征,矿石工业类型可划分为含黄铁矿石英脉型和黄铁绢英岩型。
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黄铜矿,少量方铅矿、闪锌矿及金矿物;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和绢云母。 其中,石英可分为3期,分别为成矿前期石英、主成矿期石英和成矿后期石英,主成矿期石英呈烟灰色,网脉状、碎裂状,主要矿物为石英(70 %~90 %)、黄铁矿(1 %~3 %)、方铅矿(<1 %)、黄铜矿(< 1 %)等, 总体特点是硫化物较少、粒度较细,并有混熔现象。该类石英严格受成矿断裂控制,与金成矿关系十分密切。
矿石结构较复杂,反映矿物结晶程度的主要有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他形不等粒结构、鳞片粒状变晶结构,反映矿物经受应力作用的结构有碎裂结构等(见图4)。矿石构造主要有块状构造、条带状构造、细脉浸染状构造,次为脉状构造、斑杂状构造、团块状构造、角砾状构造等。
矿体的顶底板围岩多受热液交代作用均已蚀变,直接围岩为蚀变花岗岩,间接围岩为硅化花岗岩、绿泥石化碎裂花岗岩等,岩石较破碎,蚀变类型主要为钾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
2.2.4 礦床类型
断裂控制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就位后,断裂活动加剧,形成一系列北东向断裂(构造蚀变带),为硅质热液和含金硅质热液充填提供了空间,形成一系列石英脉和含金石英脉(矿体)。矿体多半形成在张扭性构造中。从矿石结构特征看,成矿过程中和成矿后仍有继承性构造活动,矿体分布于华力西晚期碱长花岗岩中,受脆性构造控制。综合分析认为,大青南山岩金矿床属于中低温热液充填石英脉型金矿床。
3 典型矿床对比及深部找矿潜力分析
为探明大青南山金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潜力,通过与区域上成矿特征相似,且空间距离较近的三五八金矿床与争光金矿床特征进行对比,结果见表1。
三五八金矿床位于大青南山金矿床北部,为黑龙江省近年来新发现的金矿床。目前,通过激电中梯测量、井中物探、探槽、钻探等,该矿床已圈定工业金矿体4条,低品位金矿体4条,低品位钼矿体3条,工业钼矿体1条,低品位钨矿体1条,探明矿体深度超过200 m[5,21],且激电中梯测深反映深部极化体有向南侧伏的趋势,视极化率反映矿体逐渐变深,表明矿区深部仍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
争光金矿床位于大青南山金矿床西部,为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自2000年以来,投入钻探超过6万m,探槽近12 m3,以及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激电测深等一系列物化探手段,该矿区内已探明金金属量超过35 t,已达到大型金矿床规模,伴生银金属量超过100 t,找矿成果显著。该矿区划分为5个矿带,其中Ⅱ号矿带规模最大,2009年探明金储量达23 t,矿体膨大收缩、分支复合、尖灭再现现象明显,已探明矿体深度超过600 m[6,22],且深部矿体未完全得到控制或封闭。根据可控源音频大地测深、极化率异常及磁异常等特征,认为矿区深部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
大青南山金矿床、三五八金矿床、争光金矿床均为区域内典型的热液型金矿床,矿体均产于中酸性岩体中或与地层的接触带上,受北东向或北北东向构造控制,而且三者在矿体形态、矿体产状、矿石类型、金属矿物、脉石矿物、矿石结构、矿石构造、围岩蚀变,以及矿床成矿时代等方面均具有较好的相似性。三五八金矿床与争光金矿床已在深部探明了矿体,且矿体具有向深部延伸的趋势,矿区深部仍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大青南山金矿床与三五八金矿床、争光金矿床的成矿特征极为相似,根据相似类比的勘查理论[23],成矿特征相似的矿床,找矿方向也具有相似性。目前,大青南山金矿床仅控制了地表和浅部的矿体,其深部成矿应与三五八金矿床、争光金矿床相似,同样具有良好的深部找矿潜力。
大青南山金矿床矿体产于碱长花岗岩中,受北东向断裂(构造蚀变带)控制,呈脉状、薄脉状北东向展布;矿区地表有较大的石英核(不纯质石英脉),石英核上下盘断裂较发育,断裂内岩石金矿化较好。因此,矿区地表探矿应在断裂附近的碱长花岗岩分布地 段,深部探矿应按断裂及碱长花岗岩产状,对深部矿体进行追索。断裂内蚀变岩及石英脉发育地段,应探明蚀变岩及石英脉产状,指导深部探矿。此外,含少量硫化物(主要是黄铁矿和方铅矿)、条纹(带)状和角砾状构造石英脉或其风化产物是直接找矿标志,应对这类现象加以重视。
4 深部探矿效果
4.1 Ⅱ-1矿体
在0勘探线布置了钻孔ZK0-2,在430 m标高探获矿体Ⅱ-1,矿体金平均品位11.34×10-6,厚1.30 m;在525 m标高布置了穿脉CMON,探获了矿体Ⅱ-1,矿体金平均品位3.10×10-6,厚1.20 m。
在3勘探线布置了钻孔ZK3-1、ZK3-3。其中,钻孔ZK3-1在470 m标高探获矿体Ⅱ-1,矿体金平均品位5.42×10-6,厚1.46 m。钻孔ZK3-3在470 m标高探获低品位矿体M2,矿体金平均品位1.47×10-6,厚3.64 m;在395 m标高探获矿体Ⅱ-1,矿体金平均品位2.81×10-6,厚3.70 m。
在7勘探线布置了钻孔ZK7-1、ZK7-2。其中,钻孔ZK7-1在460 m标高探获矿体Ⅱ-1,矿体金平均品位5.00×10-6,厚4.89 m。钻孔ZK7-2在330 m标高探获矿体Ⅱ-1,矿体金平均品位4.49×10-6,厚5.72 m。
在11勘探线布置了钻孔ZK11-1、ZK11-2。其中,钻孔ZK11-1在370 m标高探获矿体Ⅱ-1,矿体金平均品位5.06×10-6,厚4.47 m。钻孔ZK11-2在450 m标高探获矿体Ⅱ-1,矿体金平均品位3.32×10-6,厚2.17 m。
在17勘探线布置了钻孔ZK17-1、ZK17-2、ZK17-3、ZK17-4(见图5)。其中,钻孔ZK17-1在440 m标高探获矿体Ⅱ-1,矿体金平均品位4.73×10-6,厚3.12 m;在410 m标高探获低品位矿体M3, 矿体金平均品位1.11×10-6,厚1.23 m。钻孔ZK17-2 在495 m标高探获矿体Ⅱ-1,矿体金平均品位3.52×10-6,厚0.68 m。钻孔ZK17-3在360 m标高探获矿体Ⅱ-1,矿体金平均品位3.05×10-6,厚3.03 m。钻孔ZK17-4在240 m标高探获低品位矿体Ⅱ-1,矿体金平均品位0.40×10-6,厚2.71 m。
4.2 Ⅲ矿体
在23勘探线布置了钻孔ZK23-1(见图6),在490 m标高探获矿体Ⅲ,矿体金平均品位2.80×10-6,厚2.00 m;在370 m标高探获矿体Ⅲ,矿体金平均品位10.00×10-6,厚0.55 m。
在29勘探线布置了钻孔ZK29-1、ZK29-4。其中,钻孔ZK29-1在410 m标高探获矿体Ⅲ,矿体金平均品位3.38×10-6,厚0.95 m;在330 m标高探获矿体Ⅲ,矿体金平均品位3.37×10-6,厚1.28 m。
4.3 Ⅴ矿体
在35勘探線布置了钻孔ZK35-1、ZK35-2、 ZK35-3(见图7)。其中,钻孔ZK35-1在495 m标高探获矿 体Ⅲ, 矿体金平均品位1.71×10-6,厚0.76 m; 在440 m标高探获矿体Ⅴ,矿体金平均品位6.29×10-6,厚1.20 m。钻孔ZK35-2在480 m标高探获矿体Ⅴ,矿体金平均品位144.00×10-6,厚0.48 m。钻孔ZK35-3在350 m标高探获矿体Ⅲ,在280 m标高探获矿体Ⅴ。
在43勘探线布置了钻孔ZK41-1、ZK43-1、ZK43-2。其中,钻孔ZK41-1在490 m标高探获矿体Ⅴ,矿体金平均品位31.90×10-6,厚0.64 m。钻孔ZK43-1在490 m标高探获矿体Ⅲ,矿体金品位1.52×10-6,厚0.16 m。钻孔ZK42-2在430 m标高探获矿体Ⅴ,矿体金品位0.40×10-6,厚0.66 m。
本次对矿区进行深部工程验证,共探获金矿石量(332+333)494 399 t,金金属量2 399 kg,金平均品位4.85×10-6。其中,332金矿石量173 292 t,金金属量912 kg,金平均品位5.26×10-6;333金矿石量321 107 t,金金属量1 487 kg,金平均品位4.63×10-6。
5 结 论
1)大青南山金矿床矿体赋存于碱长花岗岩中,受北东向断裂(构造蚀变带)控制,矿区内石英脉与闪长玢岩脉发育,均与金矿化关系密切。
2)大青南山金矿区内圈出3条构造蚀变带,编号为Ⅱ、Ⅲ、Ⅴ,分布于不纯质石英脉(石英核)上下盘,控制着矿体的分布。矿区内共圈出7个矿体,Ⅱ-1矿体为主矿体,Ⅲ、Ⅴ矿体为次要矿体。矿石类型主要为含黄铁矿石英脉型和黄铁绢英岩型。围岩蚀变主要有钾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矿床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充填石英脉型。
3)通过与区域内成矿特征相似的三五八金矿床与争光金矿床特征进行对比,认为矿区深部具有良好的探矿潜力。通过施工钻探、坑探等探矿工程,在矿区深部探获多处矿体,共探获金矿石量(332+333)494 399 t,金金属量2 399 kg,金平均品位4.85×10-6,探矿效果较好,最大控制深度超过300 m,但并未完全控制矿体,表明矿区深部具有进一步探矿的潜力。
[参 考 文 献]
[1] 武广,王国瑞,刘军,等.大兴安岭北部主要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和区域矿床成矿谱系[J].矿床地质,2014,33(6):1 127-1 150.
[2] 王忠文.黑龙江右岸金矿资源预测[D].长春:吉林大学,2015.
[3] 宋国学,秦克章,王乐,等.黑龙江多宝山矿田争光金矿床类型、U-Pb 年代学及古火山机构[J].岩石学报,2015,31(8):2 402-2 416.
[4] 王凤博,杨言辰.大兴安岭北段上马场金矿床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J].矿床地质,2019,38(3):571-585.
[5] 高燊.黑龙江省黑河北部中生代金成矿系统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
[6] 蔡文艳.黑龙江省多宝山矿集区铜—钼—金多金属成矿作用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20.
[7] 曹鹏,任云生,侯召硕,等.满洲里地区甲乌拉铅锌(银)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时代[J].黄金,2018,39(9):5-12.
[8] 许立权,刘翠,邓晋福,等.内蒙古额仁陶勒盖银矿区火成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定年[J].岩石学报,2014,30(11):3 203-3 212.
[9] 薛明轩.黑龙江省内生金矿成矿作用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
[10] 陈静.黑龙江小兴安岭区域成矿背景与有色、贵金属矿床成矿作用[D].长春:吉林大学,2011.
[11] 李成禄.黑龙江省嫩江—黑河构造混杂岩带金矿成矿作用及找矿预测[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
[12] 韩世炯.小兴安岭北麓晚中生代浅成热液金矿系统的岩浆流体作用与金成矿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13] 孙琦,任云生,李德新,等.黑龙江省砂宝斯金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物质来源[J].黄金,2016,37(5):10-15.
[14] 刘宝山,王少轶,牛延宏,等.黑龙江黑河大新屯金矿区地质特征及成因机理初探[J].黄金,2013,34(11):16-19.
[15] 吕军.黑龙江省黑河市三道湾子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条件及矿床模型[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
[16] 张建良,董超然,韩世炯,等.黑河市522高地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J].黄金,2021,42(5):18-23.
[17] 郝宇杰.黑龙江省多宝山矿集区成矿作用与成矿规律研究[D]. 长春:吉林大学,2015.
[18] 谭红艳.黑龙江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成矿系列及找矿远景评价[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
[19] 胡洪濤,马公凯,戚向阳.黑龙江省黑河市罕达气镇大青南山岩金矿详查报告[R].济南: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正元地质勘查院,2014.
[20] 李园.黑龙江省黑河市大青南山岩金矿地质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2):74.
[21] 沈俊刚,蔡咏欣,宋微微,等.黑龙江省黑河市三五八金矿普查报告[R].齐齐哈尔: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地质勘查总院,2021.
[22] 佟匡胤,杨言辰,宋国学,等.黑龙江争光金锌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及找矿潜力探讨[J].地质与勘探,2015,51(3):507-518.
[23] 叶天竺,吕志成,庞振山,等.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M]. 北京:地质出版社,2014.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eep prospecting effect of
Daqingnanshan Gold Deposit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Zhang Jiwu1,Zhang Jianliang2,Dong Chaoran3,Han Shijiong4,Lu Leitao5,Wang Xueyang1,Dai Taipeng1
( 1.Changchun Gol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 2.Geology Archives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
3.Fifth Geological Exploration Institute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 4.College of Earth Sciences,Jilin University ;
5.Henan Xuchang Xinlong Mining Co. ,Ltd. )
Abstract: Daqingnanshan Gold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north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an important base in China of nonferrous and precious metals and energy mineral resources.Based on systematic summary of existing data,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aqingnanshan Gold Deposit are studied in detail.There are 7 orebodies delineated in the mining area.The orebodies occur in alkali feldspar granite and are distributed in veins and thin veins to NE direction under the control of NE trending fault (tectonic alteration zone).The ore types are mainly goldbearing pyrite vein type and beresite type.Wall rock alteration mainly includes potassium alteration,silicification,sericitization,chloritization,etc.The type of deposit is mediumlow temperature hydrothermal filling quartz vein type gold deposit.By comparing the typical gold deposits with similar metallogenic characteristics in the area,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deep part of the mining area has good exploration potential,and the deep area with good exploration potential is verified through drilling,pit exploration and other exploration project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Ⅱ-1 orebody is further controlled in the deep part of the mining area,and the Ⅲ orebody and V orebody are detected.The total reserve of gold ores (332 + 333) is 494 399 t, the reserve of gold metal is 2 399 kg,and the average grade of gold is 4.85×10-6,showing good prospecting effect.Through deep exploration in the mining area,good exploration results are obtained,providing support for further exploration in the mining area.
Keywords: alkali feldspar granite;tectonic alteration zone;comparison of typical deposits;deep prospecting effect;Daqingnanshan Gold Depos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