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高职教育教学研究

2021-09-23杨玉慧

中国新通信 2021年15期
关键词:课程整合高职教育信息技术

杨玉慧

【摘要】    在“互联网+”时代,为了推进高职教育信息化进程,强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机整合具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本文立足高职教育教学现状,以平面设计课程为例,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及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助力高职课程教学信息化进程稳步推进。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平面设计课程    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在教育信息化进程快速推进的今天,高职教育也要赶上时代的潮流,加快推动课程教育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保证可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来对传统课程教学的内容及过程等进行改进及优化,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因此,如何推动高职课程教学和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值得深入讨论。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际上就是在课程整合过程中有效地融入信息技术,以此来对课程结构与内容进行革新,并且最终构建一个基于信息技术的全新课程体系。实际上,信息技术本质上是一种认知工具,在同课程进行整合期间二者具有一致的培养目标,即要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与信息素养的协同发展。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而言,信息技术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或者发挥的作用各不相同。因此,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期间必须要保证学习对象、学习工具和教学工具三大基本要素本身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以此方可顺利实现二者的有效整合目标。此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仅局限于课程内容方面信息技术的融合,也体现在课程教学准备环节、课程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等环节方面,力求最大程度发挥信息技术在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高职教育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势

2.1 丰富教学资源,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和信息素养

以平面教学为例,这是一门视觉资源非常丰富的课程,也是一门对学生审美要求很高的课程。学生需要不断的视觉刺激才能有效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如果仅依赖传统的教学教材,书中单薄的画面很难让学生产生对美学元素的欣赏与渴求,而通过信息技术与平面设计课程整合,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搜集网络上丰富的课程资源来补充学习内容,他们可以接受时尚最前沿的美学信息,耳濡目染中提高审美素养。此外,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主题和关键字,在丰富的网络资源中寻找他们所需的信息,筛除无效信息和不良信息,这个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可以提高他们的信息检索和收集能力,有效地提升信息素养。

2.2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向个性化教学迈进一大步

在以往的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包括平面设计课程在内的专业课程教学中更多地侧重灌输式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课堂主导的讲授式授课方式,学生处于被动听课状态,这样会限制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和听课效果,也无法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而借助信息技术,不管是课前预习,还是课堂教学及课后延伸,手段与策略都得以丰富。课前,教师分发预习单,学生自主搜集与之相关的素材;课中,学生利用网络、微课等辅助自身学习,利用社交平台,实现小组合作与竞争;课后,学生利用信息手段根据自身情况提优补弱,学习过程不再局限于一本书和一节课堂,只要想学,网上有用的资源触手可及,个性化教学不再遥不可及。

2.3 革新课程,教学评价模式多元化

以平面设计课程为例,随着信息技术的加入,课堂教学的评价不再限于单纯的教师凭一卷打分,教学评价模式可以呈现多元化,利用学习通、蓝墨云等学习平台可以实现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班级可建立微信公众号,进行优秀作品的推送。学生一学年的作品集,可以线性呈现,进步与否一目了然。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和主动性。

总之,实现信息技术和课程教学的有机整合,可以从根本上优化及改进传统高职教育教学方案,对提高课程教育教学水平,完善平面设计课程知识体系,构建精品课程等都有积极的意义。此外,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高职平面设计课程教学中的融入,对提升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綜合实践能力等也有很大帮助。

三、高职教育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策略

当下,高职教育教学和信息技术整合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如信息技术应用方式不合理,整合内容不适宜等等,直接影响了课程信息化教学效果。如何有效整合,笔者提出以下策略。

3.1 基于信息技术,丰富课程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个重要产物就是对课程内容进行丰富,构建更为健全的课程体系。以往的高职平面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更多地侧重平面设计课程教材内容开展授课,由于其中涉及到的许多课程内容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与趋势,尤其是其中没有涵盖当下平面设计领域全新的课程知识,这样的课程教学效果必然会大大折扣。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网络上诞生了众多的教学内容,它们都可以成为助力高职平面设计课程教育教学的重要素材。因此,在高职平面设计课程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模式中,首先需要充分挖掘及整合网络上关于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资源,构建数字化的平面设计课程资源库,以此可以为后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做好铺垫。

例如,在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期间,可以有效地利用网易公开课等平台来搜集一些关于平面设计课程教学的慕课、微课以及其他教学课件等资源,将它们进行有机整合之后,可以结合本校平面设计课程教学的目标来进行适当删改、补充及完善,之后将它们纳入到教师所构建的数字化平面设计课程教学资源库当中,以此可以不断丰富平面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特别是其中可以有效地录入一些本校学生的优秀平面设计作品,这些也都可以成为辅助平面设计课程教学的重要教学资源。然后可以在平时的平面设计课程教学中有效地利用这些数字化教学资源来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尤其是可以将这些数字化平面设计课程教学资源借助网络云盘、QQ群共享文件等多样化方式传递给学生,让他们可以在课下进行自由下载和学习,这样就可以保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避免因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资源短缺而直接影响了最终的课程教学效果。此外,除了教师负责对信息化的平面设计课程资源进行持续补充,不断优化平面设计课程知识体系之外,也要注意充分发挥高职学生的作用,让他们可以自主搜集一些网络上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在平时课堂中进行分享,保证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上丰富的平面设计素材来构建完善的平面设计课程知识体系,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夯实基础。

3.2 基于信息技术,创新课程教学方法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期间,为了最大程度发挥信息技术助力课程转型及升级方面的积极作用,还要注意在构建数字化的课程体系基础上,借助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来对传统课程教学方式方法及模式等进行不断创新,保证可以最大程度利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及手段来满足高职学生个性化、差异化以及多元化的学习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他们学习相关课程知识的效果。因此,在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期间融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模式期间,要注意结合平面设计课程教学额目标与内容,以及高职学生的学习特征、个人喜好与学习规律等,科学选择一些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如慕课、微课、多媒体技术等都是非常符合高职学生学习需求的重要教学手段。如果可以将它们灵活地应用于平面设计课程教学实践中,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主动学习需求,学习效率大大提升。

例如,在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期间,借助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将多媒体技术融入课程教学当中,以此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氛围,有利于促使高职学生更乐于开展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尤其是可以借助这些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来突破当下平面设计课程教学困境。比如,为了激发学生自主设计的兴趣,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当堂演示一些精彩的设计作品,或者播放一些生动的平面设计作品创作视频,这些都可以有效活跃课程教学氛围,对提高学生听课效果有很大帮助。又如,为了辅助学生高效地学习各种平面设计课程教学的重难点知识,可以采取微课教学手段,将各个课程教学的重难点知识专门性设计成微课课件,之后将它们分发给学生,让他们在课下自主开展学习,这样可以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地高效地开展自主学习,最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应用来提高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效果。此外,为了进一步促进平面设计课程整合和信息技术相融合,还可以创新运用各种基于手机终端的APP来满足学生课下自主学习,这些学习APP可以实现实时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并反馈他们学习成果等功能,对辅助高职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有很大帮助。

3.3 基于信息技术,强化课程教学评价

任何一种方法都有其适用条件,不存在万能教学法,因为高职课程教学的内容,教学面对的对象以及授课教师等各不相同,所以同一种教学方法在不同条件下应用中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同理,在高职教育教学期间融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理念期间,也不能套用已有的教学经验与步骤,必须要做到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开展授课,这就要通过开展课程教学评价来及时完善课程教学方案。

例如,在高职平面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模式期间,为了及时发现这种教学模式应用的不足与问题,就需要做好课程教学评价及反思。以往的教学评价只能够局限于课堂教学,但是通过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那么可以借助微信、钉钉等平台来构建线上师生互动及沟通平台。借助这些在线学习平台的应用,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在线课程教学评价活动,如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进入微信群中就课程教学的成效以及自己对课程教学的意见和看法等进行相互讨论,期間教师可以主导整个线上教学评价过程,保证可以借助这种便捷的沟通及交流方式来更好地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模式应用于平面设计课程教学的效果,最后可以借助相应的教学评价结果来及时改进和完善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方案,保证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最大程度提升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效果。当然,信息技术在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也有不少值得注意的地方。首先,信息技术并不是越多越好,使用信息技术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一切华而不实的技术秀应当摒弃,因此,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及教学工具,要将传统教学手段与信息技术协同互补。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被取代,不能认为有了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教师就可以完全放手,这样会由于缺乏教师主导而让学生迷失方向,或由于缺少监督使学生在课堂中离教学内容越走越远。

总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构建全新课程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教学模式,对提升高职教育教学水平有很大帮助。在高职教育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模式期间,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创新课程教学方法,强化课程教学评价,保证不断提升高职教育教学水平。

参  考  文  献

[1]许忠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索[J].黑河教育.2018,(12):85-86.

[2]叶俞圻.浅议信息技术在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卷宗,2019,29(14):176.

[3]何克抗.关于我国教育技术学研究现状和教育变革着力点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18,(5):1-15.

[4]何克抗.如何实现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J].教育研究.2017,(10);88-95.

猜你喜欢

课程整合高职教育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指导》课程整合的探索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