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点击
2021-09-23张鹏飞
张鹏飞
近年的作文教学有很多误区,让师生吃尽了苦头。例如,闭门造车式的作文课,阻隔了写作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饱受“无米之炊”的煎熬;学生被限制在命题作文中,丧失了写作主动权,积极性受挫,创造性也被扼杀;应试教育的怪圈套牢了作文教学,作文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敲门砖”;为了迎合“标准”以换取高分,说大话、空话、假话成了时尚,言不由衷的应试作文,因附庸“时髦”而扭曲了时代感,也扭曲了青少年的心理;题海战术泛滥成灾,形形色色的套路作文、模拟题、仿真题应运而生,学生在应试作文模式中机械操作,疲于奔命,苦不堪言,再也领略不到写作的乐趣;大而化之的作文,只讲“社会化”,不要“个性化”,学生就范于刻板的教学,让原本富含青春激情的文字,荡然无存;在“千人一面”的青少年作文中,人文价值,人文底蕴消失了,人的感情、地位,也可怕地消失了。凡此种种,难道不是那些错误的教学理念导致的结果吗?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历史教训能唤醒人们的觉悟。在这万象更新的时代,我们正满怀信心地走向语文教改新道路。作文教學理应走出低谷,也定会走出低谷。为师者要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开拓新局面、创造新辉煌的神圣使命。为此,教师要更新观念,用正确的理念为青少年的作文掌舵导航。
下面就树立作文教学新理念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作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作文教学要以人为本,鼓励学生敞开胸怀,抒发真情实感。长期以来,本应该富有人文性的作文教学,却沦为工具性纯技能的训练,结果导致文道相背,人文分离。其实,作文也是育人的摇篮,孩子们从小就在作文中塑造自己的心灵。写作的过程正是培养学生美德的好契机,从观察感知、体验顿悟、提炼素材,直至构篇立意,运笔成章,每个环节都可能让作者感受真情,领悟真理,陶冶情操,升华思想。写作的过程是让学生贴近时代生活,接受人文思想熏陶的过程。作文教学要弘扬人文精神,重视人格的养成,这既是时代的需求,也是作文本身价值的体现。作文课要面向生活,让学生走向社会,亲近自然,深入生活;要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自然、爱护生命、同情弱小的优良品质,这样学生笔下的文章会更富人文底蕴,体现人格的力量。
二、作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作文是个体精神劳动的思维结晶,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教师要时刻谨记,他们拥有写作的主动权,剥夺这种主动权是违背教学规律的。 施教者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武断地把违背青少年意愿,脱离生活实际的作文命题强加于人;再也不能用考试施压,让他们围着应试训练团团转。我们提倡自由写作,就是要给学生“松绑”,为他们创造宽松的写作环境,让他们有良好的构思心境,不受“文章理应这么写”的约束,畅所欲言。我们主张随心写作,就是鼓励学生在完成课业之余,阅读课外书籍,吸取书中精华,拥抱生活,走进自然,以丰富知识,开拓视野,增长才干。然后多多练笔,学生可以全凭自己的意愿、喜好去抒写生活,评说是非,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
三、让学生的个性在作文中彰显
文如其人,作文应彰显个性风采。因为每个作者都是有血肉、有灵魂、有个性的人。作文要能体现作者的人格魅力,展现人性的光辉。这样的文章既有灵魂又有生命。优秀作品之所以感人至深,就是因为它洋溢着浓郁的个性色彩;千人一面的干瘪文之所以令人厌恶,是因为它丢失了率真的个性,背叛了神圣的自我。作文个性的缺失,必然导致人文的流失。比如近几年高考中出现的种种怪现象,有的考生为了迎合“战胜脆弱”这一主题,竟然编造“父母双亡”的故事;也有考生为了取悦阅卷者,或抄袭“诚信”的童话,或胡诌所谓“切身的经历”。这些都是人格在作文中失落的明证。作文中没有“我”,就没有真生活,没有真感情,也没有真灵魂,于是人们呼唤“我”的回归。作文中的“我”是独一无二的“自我”,他不是社会的、共性的“假我”,而是血肉丰满、富有个性的“真我”!作文要张扬个性,就是要理直气壮地表现“自我”。诸如描述“我”的青春梦想,倾吐“我”的肺腑之言,叙述“我”的一念之差,袒露“我”的心中至爱,诉说“我”的烦恼困惑,抒写“我”的理想追求,发表“我”的主张见解,表现“我”的气质风度等等。只要说真话,抒真情,崇尚真善美,摈弃假恶丑,“我”的个性就是健康的、理性的;所表现的人性就是善良的、美好的。总之,作文要表现人性的灿烂,就要杜绝“美丽的谎言”,远离虚情假意。应该记住,求真、求诚是作文之本。教师要教导学生诚信为人,真情为文,在写作中不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让青春与文章一起焕发生命的光彩。
四、在作文中创新——永恒的主题
我们的时代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蒸蒸日上。这是一个充满幻想和创造的时代,这是一个令人精神焕发、浑身充满力量的时代。教师肩负培育一代新人的使命,他们应该是有理想、有才干、富有创造力的时代精英。作文教学要顺应时代的需求,树立教学新理念,把树立创新意识、发扬创新精神、培养创造能力放在首位。为此,我们要根据写作要求和青少年的特点去寻求培养作文创新能力的科学途径。根据笔者的经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以培养认知感悟力为起点,让学生用自己的目光审视客观世界,用自己的思想感知世间万物,以形成独特的视角,孕育鲜活的思想。其次,要把培养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联想和想象是构思文章、反映生活、创造新事物的有力手段。不会想象,思路闭塞,写不出作文,就更谈不上创新。要让学生学会通过联想和想象去构思,去写作,这是促进思维的活跃的有效方法,从而激发出创造的潜能。再次,要培养质疑评判力。质疑是创新的前提,评判是明辨是非、激浊扬清的武器。唯有拥有自己的价值观及审美判断,对事物的品评才可能有真知灼见。最后,要培养发散思维,让学生敢于突破思维定势,大胆求异,学会在多向思维中寻求最佳的作文创意。当然,弘扬创新精神,自然要驱除陈旧观念,打破思想枷锁,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天马行空,违背求真务实的原则。时下盛行一种过分宣扬“标新立异”的所谓“新概念”的写作理念,笔者认为是不可取的。中小学生作文要想达到创新的境界,不能求快,要一步步地提高学生的能力。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其实,“高徒”也会出“名师”。学生的成才会造就教师的成功,教学相长,实现双赢。因此,作文不但是教师教出来的,更是学生学出来的。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树立新理念,为作文教学把握好方向,这样学生的作文水平才能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