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药“祖发”的本草考证
2021-09-23艾买提江阿衣甫别克买买提努尔艾合买提买买提江阿布都瓦克
艾买提江?阿衣甫别克 买买提?努尔艾合买提 买买提江?阿布都瓦克
【摘 要】 目的:明确维药祖发的传统药材来源及其药用情况。方法:系统查阅国内外传统民族医药专著及相关译本,对维药祖发的名称、基原、分子鉴定、产地及采收季节、功能主治等进行本草考证。结果:维药祖发的基原主要为大苞荆芥Nepeta bracteata Benth.的干燥全草。结论:维药祖发基原的考证可为“祖发”的规范应用以及质量标准提升提供依据。
【关键词】 维药;祖发;本草考证;大苞荆芥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1007-8517(2021)16-0029-07
Herbal Textual Research on Uyghur Medicine“Zoufa”
Amatjan Ayupbek1 Mamat Nurahmat2 Muhammadjan Abduwaki2*
1.Xinjiang Uyghur Autonomous Region Institute for Drug Control, Urumqi 830054, China;
2.Xinjiang uygur medical school, Hotan 848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his study is aimed at the origin an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ethno-medicine “Zoufa”. Methods The ancient books on the herb and its medicinal formulae, such as the Canon of medicine (al-Qanun fi al-Tibb), the Medicines Collection of Bedi`iy (Ikhtiyaratiy Bedi`iy), the Huihui Formularies (Huihui Yaofang), the White Palace (Aqsaray), the Notes on the Canon (Sherhiy Elqanun) were reviewed.Based on on-site investigation and sample collection with the traditional medicine documents, the herbal textual research was conducted from the name, botanical origin, original place and harvest times, actions and indications and ect.of the Uyghur medicine Zoufa.Results Zoufa comes from the whole dried plant of Nepeta bracteata Benth.Conclusion the research on the origin of medicine Zoufa can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of quality standards of Zoufa.
Keywords:Uyghur Medicine; Zoufa; Herbal Textual Research;Nepeta Bracteata Benth
祖发,英文名 Zoofa(或 Zopha)是一种国内外传统民族医常用药材[1-8]。《中华本草》维吾尔药卷中记载“祖发”,维吾尔语称为(Zoufa),其之名始载于阿维森纳著《医典》(阿拉伯文),分野生和栽培两种,未单独成章记述,主要用于湿寒性和黏液性呼吸器官疾病治疗,如寒性哮喘、气管炎、肺炎、胸膜炎等。伊玛木丁·喀什葛日著《注医典》中对祖发形态进行了较细的描述,并指出其叶与散沫花叶相似。随着历史的变迁、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及文化交流的影响,在国内外传统民族医药的相互交流、互溶和互鉴过程中,形成了“资源互补、品种交叉、使用有别”的交互格局。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祖发药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用民族植物学、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等诸多方面,而单独对祖发的本草考证却极鲜见,且此类文献多是从植物学的角度对祖发的基原进行了简单说明,并未形成系统的本草考证与整理[3-8,11-13]。
国外学者对祖发的本草考证尤其是其基原的研究较早,最初 1941 年伊朗斯迪克·苏菲·扎坦著《传统医学》(波斯文)中称之为 Zoofa-e-khashak,其拉丁学名记载为 Hyssopus officinalis L.[4]。之后作为祖发药材的来源参考,国外各民族传统医药一直沿用。1982年,依柯洛莫夫等译著《医典》(乌兹别克文)中称之为 Zoufa-e-yabis,其拉丁学名记载与前述一致。1984年,巴基斯坦玉苏因·艾斯瓦尼著《药物志》(乌尔都文)中名为Zufai,植物拉丁学名未变。Siddiqui N等从印度当地市场流通环节中采集传统医学常用药材 Gul-e-Zoofa,其基原确认为 Nepeta bracteata Benth.。从此,学者们也对祖发的基原产生了质疑,于是祖发的染色体数目分析、DNA 条形码分子鉴定等补充方法的不断被应用,试图解决祖发混用误用的风险。Hamedi S概括并分析了祖发的植物形态、生境、药理活性等生药学特征,阐述了在古籍文献中生境、主治功能与生态适宜、用量用法等因素相匹配的重要性。
国内学者张彦福针对祖发药材真伪鉴别重新进行古籍及近代文献中的品名、植物形态、拉丁学名的分析,并提出其中文名为神香草,拉丁学名为Hyssopus officinalis L.,其余将大苞荆芥 Nepeta bracteata Benth.、全叶青兰 Dracocephalum integrifolium Bge.作为流通环节的混浠品。20 世纪 70 年代起,国内学者考虑到中药外来资源的短缺难题,开始代用我国地产的神香草属植物,同时从国外引种栽培神香草 H.officinalis。刘勇民著《维吾尔药志》上册中收载硬尖神香草,维吾尔语名为 Zoufa-e-chini,其拉丁学名为 Hyssopus cuspidatus Borssi.,但是其附注中详细描述从巴基斯坦进口的药材大苞荆芥 N.bracteata[3,14],并据此提出了祖发的地产药材基原与进口药材的比较研究思路(见图 1)。鉴于此,本文对国内外文献有关“祖发”的记载进行系统整理,收集国内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的祖发样品(及其标本),结合实地考察与调研,分析现有药材来源的合理性,为祖发药材的品种整理、基原规范、质量标准提升提供依据。
1 “祖发”药材在各标准中的收录情况
祖发药材标准初始收载于《维吾尔药材标准》上册中,其来源为硬尖神香草 H.cuspidatus 的干燥地上部分。其形态特征为高15~50cm,茎从基部多分枝,具不明显四棱;叶对生条形,长1.3~4cm,宽2~3mm,边缘内卷,无柄无毛,密被油腺点;轮伞花序,偏于一侧,花蓝紫色,雄蕊花丝和雌蕊花柱外露,花冠二唇形,长约 10 mm;果为矩圆状三角形,气香,味辛苦。显微鉴别中有叶横切面特征,即表皮细胞、栅状细胞、维管束、栅栏细胞及其所含的淀粉粒等特征;粉末显微鉴别包括颜色、气孔、叶腺鳞、花瓣的非腺毛、花粉粒、螺纹导管、栅栏细胞等特征。性质为干热。《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维吾尔药分册中神香草标准的正文内容与前述基本一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药维吾尔药饮片炮制规范》(2010 年版)中,在上述正文内容基础上增加了检查(包括杂质、水分、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注意事项等项目,其性质修订为二级干热[20]。详见表1。目前,我国传统民族医亦常以神香草H.officinalis和大苞荆芥N.bracteata[21] 均作为外来中药资源入药,未对其引入、信息收集、实地调查、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开发和利用进行系统性的归纳总结,还未建立此药材及其饮片的质量标准。
综合上述,我国国家及地方药品标准等中的收载内容,认为祖发的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硬尖神香草H.cuspidatus,药用部位为地上部分,炮制为除去杂质、洗净和阴干,药材检定中包括性状、叶横切面和粉末显微特征的鉴别、检查项目等,性质二级干热,用量 3~9 g,用于治疗咳嗽、急性感冒、哮喘、气管炎、肺炎及水肿、胸膜炎、胸肺黏稠性顽疾等。
2 本草文献考证
2.1 名称考证 国内外传统民族药文献中,祖发始载于《医典》,一直应用波斯语(或阿拉伯语)之名Zūfā(或 Zūfā)。此外,为了便于交流,多数采用“药材名(或+附加名)”的形式表述,如《注医典》中称之为Zoofa-e-khashak;再努勒·艾塔尔著《拜地依药书》中记载为 Zoofa-e-yabis,其药材名为波斯语Zoofa,其附加名khashak(或yabis)之意是指药材的地上(或干燥)部分。印度语之名为Zoofaa或Zuufaa Yaabis,是指阿育吠陀(Ayurveda)中的长苞荆芥(Nepeta longibracteata)植物名及其干燥部位[19]。
祖发(Zoufa)在我国中文文献中亦有记载,即如《新疆中药材》、《维吾尔药志》上册、《中国民族药志》第三卷、《新疆植物志》第四卷、《中华本草》维吾尔药卷、《中华医学百科全书》维吾尔医学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药维吾尔药饮片炮制规范》等,其基原为硬尖神香草H.Cuspidatus。以“中文名+民族文名(或+音译中文名或拉丁文名)”形式表述,并从植物学分类、中药生药学、中药质量标准、中药炮制规范等多种角度做了详细、系统的描述[22-23]。《维吾尔药材真伪鉴别》中,对祖发药材的名称、药用历史、原植物、鉴别、化学成分、性质、功能主治等诸多方面做了详细的系统阐述,还有当时国内药材市场中流通的祖发混淆品进行了简要分析。
参照上述各古籍文献和中文工具书进行逐步比对,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文献中Zoufa的维吾尔语译名大致有两类,即音译名Zufa,以维吾尔医药用的神香草和荆芥属植物的药材品种划分名(如硬尖神香草H.cuspidatus 和大苞荆芥 N.bracteata);基原植物中文名(如神香草H.officinalis、硬尖神香草H.cuspidatus 和大苞荆芥N.bracteata等)。
2.2 基原考证 关于祖发的基原,《医典》(维吾尔文)、《回回药方》(中文)中未见有其形态的记载,难以考证其基原。关于祖发的形态记载,最早见于《注医典》译本中记载:“为一种植物全草,绿色,叶与散沫花叶相似”[12]。《拜地依药书》译本记载:“其叶形类似于野生散沫花,分山区生和戈壁生 2 种……”[9]阿富汗穆罕穆德·玉赛因著《药物大全》记载:“为一种野生植物,叶与裂叶荆芥近似,气香,茎枝有节,节上开花,黄色花,味辛苦。”[4]穆罕默德·伊明塔孜贡著《药物之园》记载:“为植物全草,叶与猫耳草(即红丝线)叶相似,对生,气香;花偏黄色,生于枝叶腋上,顶端呈穗状。”[12]伊朗斯迪克·苏菲扎坦著《传统医学》记载:“为平展生植物,叶与浓香的百里香和马郁兰相似,多节茎枝,节上开黄色花,味苦。”[4]
据上述古籍及近代文献记载,祖发早期为一种野生草本植物,茎直立或倾斜,有分枝,绿色;叶对生,叶片呈椭圆形、卵圆形至卵圆状矩圆形或披针形,详见图 2;花生于叶腋内,顶端成穗状花序或头状花序,花冠黄色,气香,味苦。这些形态特征也系荆芥属多数种类共有的形态特征,仅据上述民族药用植物形态描述尚难以准确确定物种。
据近代国内外传统民族医药专著中记载,“祖发”药材基原为荆芥和神香草屬植物,即有 3 种,多以地上部分入药。各文献主要以神香草H.officinalis、硬尖神香草H.cuspidatus、和大苞荆芥N.bracteata 为正品,但存在不同地区的习用品或代用品,如我国西北、巴基斯坦、印度和中亚各国还使用长苞荆芥N.longibracteata。
2.3 产地、采收季节的考证 传统民族医药古籍文献中关于祖发的产地记载极少且粗略,其资源主要来自野生。《拜地依药书》(维吾尔文)中记载其产自沙特阿拉伯;《古希腊生药》(乌尔都文)载,分布于埃及沙姆沙伊赫、伊朗。
据《中国植物志》、《昆仑植物志》、《巴基斯坦植物志》、《印度植物志》第四卷记载,荆芥和神香草等 2 属植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有较大差异,前者中大苞荆芥 Nepeta bracteata,主要生长于温带荒漠区域,即如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和中亚等各国区域、属于大陆型温带干旱气候,土壤贫瘠,一般年降水量低于200 mm,甚至不到100 mm,也表明祖发应为产自各地。另一种长苞荆芥 Nepeta longibracteata,别名为 Zufayi Yaabis Indi,是印度西北部当地历史悠久的常用药材,如其地上部分用于肝胃疾病,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新疆和西藏、印度、巴基斯坦、吉尔吉斯坦等区域,属于高原高寒荒漠区域,即如昆仑山和帕米尔高原海拔4000 m以上。此外,Nepeta ispahanica和小花荆芥Nepeta micrantha等在伊朗民间作为祖发入药,前者为当地特色药材,后者亦在我国新疆有小尺度分布均匀的短命草本植物,其生境属于温带干旱气候,冬季寒冷、夏季干热,年降水量低于150 mm[24-26]。从前述可见,民间常用的祖发由于各地医师多自行采集野生药材,同时各地使用的种类可能不同,亦难以明确各种类的具体产地。
神香草H.officinalis为我国中药外来资源,近 30 年以引种培育为主,现在新疆天山山脉北麓及附近平原地大面积人工栽培。其原产地为地中海,之后作为香料资源,逐步在欧洲南部和亚洲温带区域栽培,主要系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类型为温带草原,冬季寒冷,夏季较热,雨量显著集中夏季。此外,现印度北部的喜马拉雅山区海拔2300~3400 m 区域亦分布[18]。硬尖神香草H.cuspidatus主要分布于温带大陆性草原区域,如我国新疆北部、哈萨克斯坦、蒙古国和俄罗斯,属于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年降水量300~500 mm。其作为神香草H.officinalis的地产替代品入药,现为祖发在我国的栽培、流通主流品种之一,亦为我国国家药品标准收载的祖发来源品种。此外,据我国上世纪 50 年代的文献报道,祖发药材来源也包括宽唇神香草Hyssopus iatilbiatus和大花神香草Hyssopus macrathus等,主要分布于我国新疆,后者也分布于哈萨克斯坦[13,17]。关于采收季节,未见有明确记载,但根据形态描述中对花的记载,推测当是在花期采集(6~8月),现有的有关标准中也记载祖发“在 6~7 月花期采集”[13,17]。
2.4 功能主治的考证 中药民族药是其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的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和医疗保健的药物,经中医药临床学验证的药效物质,应该从临床使用的复方开始,而天然药物(或现代植物药)的研究正好与之相反。传统民族医学典籍中记载祖发的临床应用广泛,详见表 2。《医典》成书时期(10 世纪)祖发就已用于复方配伍,用于治疗哮喘、肺炎、胸膜炎等病症,其应用更加广泛,并成方中有剂量、功能等说明。根据历代传统民族医药文献记载可知,祖发其味辛苦,性质为三级干热,临床可用于呼吸道疾病、胃肠病和软组织疼痛等症的治疗,外用可用于治疗毒虫咬伤,古今应用基本一致,并有稍扩展[27]。
3 国内市场上流通的祖发药材基原考证
中药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方法具有快速高效、特异性强、准确可靠等优点,作为传统形态分类的有效补充,已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 年版,目前广泛用于中药民族药材的资源研究。据文献[28-29]报道,选用 DNA 条形码以 ITS2 为主体序列、psbA-trnH 为辅助序列,对我国新疆市场上流通的祖发药材进行基原鉴定,结果其有大苞荆芥Nepeta bracteata、Nepeta binaloudensis、Nepeta assurgens、硬尖神香草Hyssopus cuspidatus 及混淆品Salvia daghestanica等多种基原。其中“祖发”的进口药材中,除前述的荆芥属植物大苞荆芥外,还有两种其代用品,此在传统民族医药文献中未有记载。近代文献中记载的“祖发”名称及来源详见表3。
4 讨论
4.1 维药祖发的基原 《拜依地药书》(维吾尔文)、《注医典》以及《药物大全》(波斯文)中记载的祖发形态,从中应当理解为荆芥属植物,难以考证其基原。近代文献《传统医学》(波斯文)中,首次祖发来源定为神香草,其拉丁学名为H.officinalis, 但神香草的植物形态与祖发的古籍文献描述有较大的差异。祖发在国内外传统民族医药中的相互交流、互溶和互鉴过程中,形成了“资源互补、品种交叉、使用有别”的格局。其药材资源的利用早期主要为野生植物,当时各地在生态适应性区划中呈现出独有的特色。因此,利用祖发药材在古籍文献中的形态(或性状)和产地生境描述,与各地人们群体的自然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相结合,对其生态适宜的药材来源进行溯源性分析,主要体现在温带荒漠环境类型植物的大苞荆芥N.bracteata,甚至与古籍文献中记载的形态、产地的特征一致,充分阐明了药材的地域特征及其生境的重要性。
4.2 维药祖发的命名 祖发药材命名在不同的人们群体中都运用了各自的语言要素,依照语音(或语义)加工衍生而造词,体现出本药材命名的类比性、单一性的主要特点。如“Zūfā(或 Zūfā)”“Zufa(或 Zufayi hashak)”“Zufayi Yabis”和“Zoofaa(或 Zuufaa Yaabis)”,也是在本草考证中溯源的主要起点。其中,Zoufa在各民族医药中一直沿用,其修饰词“hashak”“Yabis”在各自语言中是指干燥的全草或地上部分。我国民族医药和周边各国的传统医药形成的交互格局中,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醫药属性。目前,以“祖发”之名的药材,主要用于我国维吾尔医药的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尤其是在其医疗机构和民间医师的复方制剂多见[11-12,15-17]。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我国民族医药学者将神香草H.officinalis 引种,随着国内民族医药产业发展使之多面积栽培,现在我国新疆已形成神香草H.officinalis 和硬尖神香草H.cuspidatus的规范化、标准化的栽培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维吾尔药分册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医医疗机构制剂标准》中,也以祖发之名为神香草使用。此前,一直使用以祖发之名药材是主要靠进口的中药外来资源大苞荆芥N.bracteata,保持了相当长的时间。
5 结论
关于维药“祖发”,由于维吾尔医药古籍文献中记载的描述简单,以及国内外的相关文尚未得以整理并翻译,限制了维药祖发的品种延续和变迁考证。从维吾尔药祖发的文献整理中发现,国内外各传统医药的文献记载或翻译存在差异,甚至同一著作的描述内容中出现了混淆或自相矛盾之处。因此,对维吾尔药进行考证时,需要与维吾尔医药古籍文献原文及其译文进行勘对,再与植物分类学、产地生境、生态适宜、实际使用等共同确定其基原。
参考文献
[1]阿维森纳.医典(第二卷)[M]. 乌鲁木齐: 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 2001.
[2]AMIN G R. Popular Medicinal Plants of Iran(Vol 1)[M]. Tehran: Ministry of Health Pub. 1991.
[3]刘勇民. 维吾尔药志(上册)[M]. 乌鲁木齐: 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 1999: 423-429.
[4]新疆药物研究所维吾尔药重点实验室编. 维吾尔药材真伪鉴别[M]. 乌鲁木齐: 新疆电子音像出版社, 美术摄影出版社, 2007: 301-305.
[5]IBRAR M. HUSSAIN F.A. Ethnobotanical studies on plant resources of ranyal hills, district Shangla, Pakistan[J]. Pakistan Journal of Botany, 2007, 39(2): 329-337.
[6]QASIM H M. AJA K M. MUSHTAQ A.et al. Ethnotaxonomical approach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useful medicinal flora of tehsil pindigheb (district attock) Pakistan[J]. Ethnobotan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2008, 6:35-62.
[7]HAJAR M.MOHAMMAD K.FEREYDOON M.,et al. A review on botany and ethnobotany of Nepeta bracteata Benth. grown in khorasanrazavi province[J]. Journal of Herbal Drugs, 2012, 3(4): 223-232.
[8]JING W,LI F S,PANG N N, et al. Inhibition of asthma in ova sensitized mice model by a traditional uygur herb Nepeta bracteata Benth[J]. 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2016(11): 1-8.
[9]再努拉·艾塔尔. 拜地依药书[M].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2010: 226-227.
[10]宋岘. 回回药方考释[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6.
[11]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维吾尔医学)[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229.
[1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 中华本草(维吾尔药卷)[M]. 上海: 上海科技出版社, 2005: 295-297.
[13]新疆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新疆植物志·第4卷[M]. 乌鲁木齐: 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245-250, 332.
[14]新疆維吾尔自治区卫生厅. 维吾尔药材标准(上册)[M]. 乌鲁木齐: 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 1993: 297-298.
[1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维吾尔药分册)[S]. 乌鲁木齐: 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 1999: 8, 198.
[16]斯拉甫·艾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医医疗机构制剂标准[S]. 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17]茹克亚木·沙地克. 维吾尔医常用药材学[M]. 乌鲁木齐: 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 1993: 457-460.
[18]HOOKER J D. Flora of British India(Vol IV)[M]. London: L. Reeve & Co. 1885: 649, 656-660.
[19]KHARE C P. Indian medicinal plants: An illustrated dictionary[M]. Berlin: Sringer-verlag, 2007: 320-321.
[20]新疆维吾尔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药维吾尔药饮片炮制规范[S]. 2010:219.
[21]Flora of Pkistan:110. http://www.efloras.org/florataxon.aspx flora_id=5&taxon_ id=250090504.
[22]新疆中草药编委. 新疆中草药[M].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1975: 88.
[23]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中国民族药志(第3卷)[M]. 成都: 四川民族出版社, 2000: 369-372.
[24]JOHARCHI M R. AMIRI M S. Taxonomic evaluation of misidentification of crude herbal drugs marketed in Iran[J]. Avicenna Journal of Phytomedicine, 2012, 2(2):105-112.
[25]RUSTAIYAN A. NADJI K. Composition of the essential oils of Nepeta Ispahanica Boiss. & Nepeta Binaludensis jamzad from Iran[J]. Flavour and Fragrance Journal. 1999, 14 (1): 35-37.
[26]SAGGOO M I S. SRIVASTAVA D K.GREWAL P. Meiotic studies in 14 species of the Nepeta L. (Lamiaceae) from cold desert regions of Lahaul-Spiti and Adjoining Areas of Northwest-Himalaya, India[J]. Cytologia, 2011, 76(3): 231-236.
[27]HAJIHEYDARI M R.YARMOHAMMADI M E. IZADI P, et al. Effect of nepeta bracteata benth. on allergic rhinitis symptom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linical trial[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edical sciences, 2017, 22(1):128.
[28]杨珺, 樊丛照, 李晓瑾. 基于 ITS2 序列的维吾尔药材神香草鉴定研究[J]. 中国现代中药, 2017, 19(5):625-630.
[29]李亚伟,YAWEI L I, 刘强, et al. DNA条形码技术在新疆进口民族民间药材基原考证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中药, 2018, 20(4): 377-381.
(收稿日期:2021-01-17 编辑:刘 斌)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70830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医药管理处新药研发项目(2017-01-02)。
作者简介:艾买提江·阿衣甫别克(1973-),男,柯尔克孜族,博士,副主任药师,研究方向为民族药质量标准研究。
通信作者:买买提江·阿布都瓦克(1975-),男,维吾尔族,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维吾尔医药作用机理研究及新药开发。E-mail:muhammatjan7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