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让夏令营变“夏利营”

2021-09-23曾珠

公民导刊 2021年9期
关键词:夏令营机构家长

曾珠

近日,河北3名儿童在夏令营被打,写纸条求救一事引起网络热议。

为了孩子的全面成长,家长们信心满满地利用假期将子女送到广告内容诱人、带有军训色彩的夏令营。而短短几天里,煎熬信息不断。

当惴惴不安的家长接到孩子时,被眼前一幕震惊:“孩子被打得遍体鳞伤,双腿和腰上都被打破皮了,胳膊上好多块淤青”。

河北夏令营事件暴露出的是该夏令营管理混乱,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公众对同类机构的关注和警惕。

夏令营成暑期火爆产品

“我们组织夏令营已经办了5年了,希望在孩子心中可以种下热爱科学的种子。”重庆一家探索科学主题夏令营的负责人说,“参加的孩子大多是熟人推荐的。一期夏令营大约需要一个星期时间,会组织孩子们到云南、贵州、四川等地进行野外探索,所以定价将近10000元,在市场上算是中等偏上的价格。”

为什么家长们对夏令营乐此不疲?

“现在的孩子除了学习就是关在家里,需要多出去长长见识,暑假正好有时间,我也给孩子报了个夏令营。”重庆一名小学五年级学生家长欧媛说。

因为担心新冠肺炎疫情,欧媛想给孩子选择了在重庆市内开展活动的绘画主题夏令营。通过朋友介绍,不到一个星期,欧媛就和夏令营相关负责人取得了联系,并确定了出发时间。

谈到孩子在夏令营的生活,欧媛说,培训老师每天都会在群里发孩子的照片,自己并不担心发生虐打孩子的事情。至于夏令营的培训结果,她笑着表示,“把孩子送去夏令营,主要是想让孩子多看看世界、结交朋友,并没指望孩子通过夏令营把绘画学到什么样的程度。”

近年来,夏令营、研学活动,成为不少家长解决暑期孩子托管问题,让孩子增长见识、锻炼身心的重要选择。对于家长来说,各具特色的夏令营可以很好地解决孩子“去哪儿过暑假”的难题。

近日,中国教育报微信公众号就“暑期夏令营”话题开展了专项调查。在近2000名参与调查的家长中,有近80%的家长想给孩子报夏令营。其中,三分之一的家长愿意给孩子报素质拓展类夏令营,其他家长则选择了科学、艺术等不同类型的夏令营;而近30%的家长希望孩子能从中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有需求就有市场。

家长们的“愿望”,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让夏令营迎来“新风口”。

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约有4.8万家夏令营相关企业,其中约80%的企业是在近五年时间内成立的。

中国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暑期夏令营行业市场前瞻与未来投资战略分析报告》指出,目前暑期夏令营的承办主体多数为旅行社,而部分中小学校、培训机构、社会团体、新闻媒体等也在利用自身行业或资源优势,竞相参与暑期夏令营市场。

机构良莠不齐 市场乱象丛生

当前,由于传统夏令营为公益属性,目前国家尚未对夏令营组织机构的准入条件及运营规范作出明确规定,也没有将其纳入教育、文旅等相关部门行政许可事项。

然而,随着消费需求日益增长,夏令营行业“低门槛”导致不少机构一拥而入,资质参差不齐,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在国家“双减”政策推动下,有些培训机构也换个马甲开办夏令营,游离于监管之外。

早在2009年暑期,“全国青少年海陆空将帅特训营有36名学生确诊甲流”“广东从化千人夏令营陆续有学生因感冒不适入院”“一名16岁少年在广西南宁市‘起航拯救训练营离奇死亡”等事件相继被曝。

纵观市场上“铺天盖地”的夏令营宣传广告,无不是以“为孩子提供各种综合素质教育甚至精英培训”为噱头,恰到好处地拿捏住了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而实际上,这种看似“无所不能”的夏令营,只是由“引人入圈”的虚假宣传造就。

如,最近发生的河北石家庄3名儿童在夏令营被打写纸条求救事件,该涉事夏令营就是打着军事训练的幌子,实际上对未成年学生们进行简单粗暴的管理。

一家开办过夏令营活动的文化传媒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只要在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合法登记注册公司,取得营业执照和相关经营许可证,并且不超范围经营,就可以开办夏令营。

目前,国内夏令营市场野蛮生长、管理秩序混乱、安全风险高,机构良莠不齐等乱象,归根结底是没有明确对应的管理部门,监管大多处于模糊乃至空白的状态。

除教育系统、旅行社组织的夏令营或研学旅游有主要监管部门外,校外培训机构、商业机构及其他拓展培训机构开办的夏令营并没有明确的监管主体,存在严重的执法监管“空白”地带。加之,国家和相关部门未制定或出台夏令营行业标准进行规范。

家长群体对夏令营的需求也是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急切心理恰恰成了商家的“引爆点”。

不少受访家长表示,他们并不清楚市面上复杂多样的夏令营属于什么性质、是否符合资质,通常是在朋友圈看别人给孩子报,也就跟着一起报了。

而高额利润的诱惑,也是助推夏令营野蛮生长,让夏令营演变成营利性产品最直接的原因。

夏令营定价本由市场调节,是否参加决策权在家长,只要明码标价,双方按照国家规范的合同文本签订合约,即可生效。但令人诟病的是,当前夏令营多采取“先付款再签合同”的报名流程,给后续维权埋下诸多隐患。

正是因为夏令营没有统一收费标准,让不少机构以“夏令营”之名,行“夏利营”之事。

一位业界人士告诉记者,除去硬性开支,一般夏令营的利润平均可达30%-40%,一些規模小、成本低的夏令营甚至能达到60%-80%。

规范市场监管迫在眉睫

近年来,夏令营作为教育事业和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如何有效解决市场乱象,让夏令营回归寓教于乐的本意,正在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

对此,不少家长开始担心,孩子在夏令营的安全问题,到底应由谁来监管?

“夏令营的组织者应当承担活动期间儿童安全监管责任,必须尽到审慎的教育和管理义务,并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渝中区人大代表、重庆志和智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胡平说。

胡平表示,如果儿童参加夏令营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遭受人身损害,家长可按照民法典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的人身损害赔偿标准,与组织者协商赔偿问题;协商不成的,家长应及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进行索偿。

然而,面对鱼龙混杂的夏令营市场,家长们怎样做才能规避风险,杜绝孩子在夏令营发生危险事故?

胡平表示,家长在选择夏令营时首先要选择资质齐全的活动组织单位,谨慎核验组织者的各项证照;必须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并明确组织者的安全保障义务,注意甄别有无不合理的组织者安全责任免除条款;在活动过程中与组织者保持沟通,紧密关注孩子的安全状况。

但夸大宣传、鱼龙混杂、追求暴利、事故频发……诸如此类的夏令营乱象愈演愈烈,并不因家长的重视而消失。因此,加强夏令营及相关市场规范化管理也迫在眉睫。

多位受访家长表示,在给孩子选择夏令营时发现夏令营机构收费标准不统一,多采取“先付款再签合同”的报名流程,一旦出现问题,消费者处于弱势群体,维权困难。

他们建议,可以分类建立价格指导目录和划定收费红线,让更多孩子“玩得起”,让消费者遇违规收费行为时可维权。

“建议市场监督、教育及旅游等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夏令营的监督和管理力度,联合查处不具备相应资质而开展夏令营活动的机构组织,并对处罚结果进行公示,为家长甄别违法夏令营组织机构作好有效提醒。”胡平建议,对不具备相应资质但采取欺诈、诱导手段吸引家长、儿童参加夏令营的个人和组织机构,信用管理部门应当将其纳入失信名单,供公众核查。

同时,他认为,学校、家长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假期安全教育,提高儿童在夏令营活动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猜你喜欢

夏令营机构家长
家长错了
难忘的夏令营之旅
夏令营让我成长
难忘的夏令营
我的夏令营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