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字头”:挺起共和国工业脊梁

2021-09-23李源

党员生活·中 2021年9期
关键词:武钢铁水字头

李源

清朝末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汉倡办实业,奠定这座城市的工业基础,武汉成为“驾乎津门,直追沪上”的全国第二大经济中心。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一五”时期,国家在武汉投资兴建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武汉钢铁公司,布局武汉重型机床厂、武汉锅炉厂、武昌造船廠等大型重点项目,武汉成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毛泽东见证武钢第一炉铁水

1949年12月底,毛泽东访问苏联,在与苏联签订的援助项目中,包括在我国南方建设钢铁工业基地。从1952年春到1954年3月,中苏专家沿着长江两岸反复勘测选址,历经5次大型野外踏勘以及10余次研究论证,最终,一幅蓝图在武汉市郊青山镇铺展。

彼时的青山镇村户凋零,多为荒丘野地,人称“荒五里”。正是在长江南岸这一片横直约5里的洼地上,新中国第一个特大型钢铁企业——武汉钢铁公司动工兴建,开启了我国钢铁产业的新纪元。

1958年9月10日,正在湖北视察的毛泽东主席得知武钢可在国庆节前出铁时,高兴地说:“到出铁的那一天,我一定要去看看。”

9月13日,武钢一号高炉建成投产。当天,毛主席登临高炉,观看了第一炉铁水的诞生。他扶着栏杆,凝视着火红的铁水流向铁罐,充满信心地说:“这次铁出的不多,今后会多的,会多的。”

投产至停炉的61年间,武钢一号高炉累计生产生铁超过5000万吨,为武钢生产发展和国家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被武钢人亲切地称为“光荣炉”。

四大“武字头”企业齐头并进

新中国成立之初,作为中国近代工业先发城市之一的武汉,与全国其他城市一样,工业百废待兴。

1953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出炉,武钢、武重、武锅、武船等多个国家重点项目在汉落地。

1958年,是“武字头”企业的高光时刻:武钢炼出第一炉铁水,武锅第一台锅炉试制成功,武船造出第一艘潜艇,武重建成投产……

四大“武字头”企业,为我国工业发展装上了强有力的“心脏”。

1959年,武汉工业总产值达到33.89亿元,比1957年增长了133%,比1952年增长了613%,仅次于上海、北京、天津,居全国第四位,是长江中游最大的制造业城市。

到1962年“二五”计划完成时,武汉已形成了冶金、机械制造、纺织三大支柱产业和食品、化工、医药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这些在荒芜的土丘湖地建起来的“武字头”企业,不仅铸就了武汉工业重镇的基石,也挺起了中国工业的脊梁。在武汉工业的发展历程中,它们曾推动形成了包括钢铁及深加工、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等一批产值超过千亿的产业。

红色印记: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1957 年湖北全省工农业总产值达56亿元,比1952年增长74.2%,年均增长11.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为湖北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为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猜你喜欢

武钢铁水字头
一座城的独家记忆
《羊字头》教学设计
武钢今昔
风暴中的武钢“雪上加霜”
谁撒手,惩罚谁
谁撒手惩罚谁
基于RFID的工艺铁路机车车辆定位系统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