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厝赤子心

2021-09-23五花肉小姐

悦游 Condé Nast Traveler 2021年9期
关键词:晋江泉州

五花肉小姐

掌上春秋

在泉州晋江的几天,我一直住在梧林村的青普文化行馆。青普提供在地艺文课程,我乐在其中;在布袋戏的体验课上,我被老师的一段话打动。“布袋戏最讲究手掌和手指的功力,称作‘掌上春秋。我从小开始学布袋戏。可我毕竟是一个男孩子嘛,我也喜欢篮球,天天津津有味地站在篮球场边看别人打球,但我的师傅和家人都不让我打。理由很充分‘, 玩篮球会让你的手指变硬。后来我也慢慢释怀了,每种职业都有让人着迷的地方,也有约束人的地方;虽然我不能打,但我还可以看呀。”

这位布袋戏传承人年纪不大,我猜顶多30岁出头。我在闽南见到越来越多这样沉下心气来、用无尽时间研习传统戏剧的青年。甚至,他们并不急着立刻创新。他支起台布,站定幕后, 演三国,演水浒,曹操从左边上场,关羽从右边上场,美娇娘从中间上场,裙裾翻飞, 扑面而来。我一面应接不暇,一面提问:

“老师,我发现木偶头是固定一体的,但每个人物好像可以呈现很多种表情和神态。”

“對,神情是学习布袋戏多年的手艺人才能把握的。你看,颔首摇头,还有肩颈的细微动作都可以表现出神情。”

“你用手在表现他们的步态,那你自己的身子会不会也呈现同样的步态?”

“当然。”

他用双手牵引着偶,走到幕布前,展现他的整个身姿。布袋偶的服装极其华丽(这是另一项传统民艺),这位传承人则穿着很简单的衣裤,但他们的神色、步法、氛围全然一致,像在协同打造某个能够在烟火市井里随时鸣锣的仪式、镜像般的仪式。

世俗世界和英雄世界共存,两个世界互为镜像,这是泉州的日常。我一次次来泉州,似乎早有准备,却总被这种日常重新拨动。

老厝赤子心

走出体验布袋戏的茶局,走进村子,暮色升起来,暑气降了下去。天边积着艳粉色的晚霞, 很像布袋偶的袖边。有些袖边滚了12层的花饰,层层推进,神气活现,似乎反过来给素面朝天的制作者增添了几抹内心的艳色。

梧林村正被陆续亮起灯的建筑群一点点撑开。这是座侨村,眼前近100栋老建筑便是注脚;民国时期,华侨们纷纷从南洋回乡,用新的眼界和新的钱财比拼建房。有的请来外国设计师和上海滩工匠,轰轰烈烈地盖洋楼;有的思维活跃,盖起中西合璧的建筑(现在叫番仔楼);另外还不忘把传统居所红砖大厝修缮得更加堂皇。

那个时候,建筑材料源源不断地从南洋运来,很拼。

我先是去找大厝和番仔楼外壁上的滴水兽。闽南地区的滴水兽在清末后出现,带有西方中世纪滴水神兽的痕迹,也呼应了故宫的排水构件螭首。有人说这是闽南人下南洋的学习成果,也有人猜这是清末传教士活动于泉州港口地带的交流成果。不管如何,它显然是中西文化对话的一个产物。这还不是最好玩的,我觉得这群滴水兽的真趣在于,它不似西方的精细,也远不如清朝宫廷的恢宏——它们很有天真气,以狻猊、麒麟、鱼为主,不算复杂,有点憨,和泉州人插在祭祀碗里的、用大米和糯米做的小神仙一样,是与人亲近的。其中一些的身体呈陶土色,局部覆盖上明亮的瓷片,更增加了一点儿尘世的嘹亮。

各路神仙与龙凤并置,以家常的瓷碗瓷碟为材料,剪拼出来的形象却尽情地璀璨热闹——这里有闽南人的一股蛮劲。

若是对这种剪瓷形式感兴趣,在离梧林村半个多小时车程的报恩禅寺,你便可以看到峰峦叠起的屋顶剪瓷雕。各路神仙与龙凤并置,以家常的瓷碗瓷碟为材料,剪拼出来的形象却尽情地璀璨热闹——这里有闽南人的一股蛮劲。

说回村子里的建筑。待天色黑透,一栋方正清俊的三层西洋建筑十分出挑,我便和村民有了如下对话:

“它为什么叫修养楼呢?”

“咦?我们更常叫它‘枪楼。它是一座碉堡,20世纪30年代,村民的自卫队还在这里轮流值勤哪。”

“这么美的碉楼?用这种纯西式的雕花?”

“是哟,白天你还可以在墙上看到弹痕。”

次日,我又去看了枪楼,再走远些,看到了更多风度雍容却未完成的裸楼。据说,这些都是因建设一半遇到抗战,房子主人将资费捐了出去而被中止的工程。

看这些楼,就像在看这些往往复复的赤子心。

赶海去

青普文化行馆· 晋江梧林的客房也由老厝改成。建筑外观几乎不变,其内安置了一个传统被消化之后的现代居所——年龄百岁的老柱子还在,它们没有成为阻碍物,而是将居所分成四叠进的空间:茶室、客厅、卧室、浴室。我坐在茶室,透过两根柱子,看向客厅的月亮灯,看向卧室里麦褐色的无名画,看向浴室镜面的光,好像由此获得了一种身处大厝的踏实的分量感。

传统里融入开拓进取的一面,这在晋江体现得尤其典型。晋江在大泉州的东南角,三面环海;晋江人在海外学习经商,又重在家乡把现代实业做得如火如荼:安踏、恒安、七匹狼。世俗世界里的生意、手艺、快乐和忧烦给这个亚热带地区赋予了某种奇异的“热带感”。

夜里,我和朋友跑去衙口海滩,这里是当地人的赶海胜地。“赶海”一词和“冲浪”一词同样直接,海潮退去,人追着海,和潮间带的未知生物展开嬉戏。朋友说,赶海像寻宝,又像集邮——尤其是海水带来的无脊椎生物,形态无穷无尽。当我们到达的时候,天呈深蓝紫色,月亮像一艘瘦船,看不清海,只见沙滩上闪烁的赶海人;每组赶海人形成一方圆形舞台。衙口海滩所处的深沪海湾曾被考古发现一片7000 多年前的古森林和9000多年前的古牡蛎礁群。站在夜里,我被大海逐渐深切的呼吸包裹,整片沙滩成了一座不知今夕何夕的时空剧场。

另一位当地朋友给我发了一张图,他说,衙口海滩白天可不这樣,到处是彩色小推车,卖两样东西:土笋冻(一种沙虫)和拳头母(一种猪肉丸子)。沙滩上细薄的海水倒映出彩色推车和塑料椅子,对于本地孩童,这就是乐园。

晋江城区也给我这样的感受:人口稠密,街道与商铺都以务实为特色,但本地人精气神饱满。我看到小小超市挂着朴素招牌,上书“环球百货”,觉得可爱又自由。好像因为有海,有那些蜚声在外的企业与企业家,有远处村落里精心建造的宅子,有布袋偶华丽的袖边,有人们脸上的渴望,这个形貌单调的城镇也被赋予了诸多新奇的意义。

潮头岸边

离开晋江之前,我又去了一次位于安海镇的安平桥。安海港是泉州港的重要支港,海船从广州到泉州,最先抵达的就是安海港;在安海港所面向的港道,飓风潮流强劲,于是有了这座长达2.5 公里的石桥——它建于南宋,是官民通力合作的结果,那又是一幅传奇风俗画了。几年前,我来到安平桥,对它的建造智慧饶有兴趣。由于横跨多个港道,设计者根据潮水的流速、流向和不同的地质条件,分别设计了长方形、单尖船形和双尖船形三种桥墩——比如,双尖船形墩就用来分解溪流和海潮的两相冲击。

这次再看安平桥,因为有2/3桥段正在修缮,不似往昔壮丽冷峻。但因为本地人对这座桥的青睐,它好像开辟出一个有点儿诗性的沉静之所。

朋友示意我看水域里的鱼。

“看到了吗?大眼海鲢实在是太多了!”

“什么?在哪里?”

“你仔细看,就在桥墩边上。那些翻动出银色背脊的、不断在跳动的。快看!那边有一群。”

“为什么翻动银色背脊的就是大眼海鲢?”“看这里的水域,再结合鱼的特征!”

于是,我果然看到了越来越多翻动背脊的海鲢,它们简直是一天里日光淡去时的馈赠。安平桥下的水域是淡咸水,淡水和咸水混杂,咸水在两层淡水间,形成楔形,至陆地变薄。站在岸 边,低下头,你就能看到模样机灵的淡水螃蟹。啊,海与溪的共生。我想到头一日在梧林村看到的文那的作品。文那是我很喜欢的艺术家,她在梧林村用壁画和雕塑创作了一群当代神仙。其中一幅是“靠海吃海”,海蛤、章鱼、沙虫、牡蛎,还有一众杂鱼都成了扬手舞蹈的神仙小童子。

那么,不如再回到街头,吃一碗加足海料的沙嗲面吧。

晋江三天两夜

Day1

入住青普文化行馆·晋江梧林,由度假顾问引导,每天可参与酒店策划的艺文课程,了解和体验闽南传统民艺。同时,酒店餐厅备有每顿不重样的闽南在地美食。

Day2

漫游酒店所在的晋江梧林古村落,参观近百栋洋楼、番仔楼和闽南红砖古厝组成的建筑群。朝东楼、侨批馆、修养楼、五层厝尤其值得一看。你还可以去村里的榕树下咖啡和纪茶局感受福建风味与南洋风味的对撞。艺术家文那创造的比心神殿也颇有趣。

傍晚看准涨潮退潮时间,可参加青普文化行馆安排的赶海体验。驱车30分钟就可前往衙口海滩,赶海时一定要有具备经验的当地人陪同。

Day3

从酒店出发,驱车前往草庵摩尼教遗址公园、安海镇安平桥,两处都是这次泉州申遗的重要点位,兼具历史趣味和感官趣味。

你还可以把时间留给塘东村的触角海滩,感受独特地形结构带来的开阔和惊喜。如果对城市氛围有兴趣,你也可以逛一下接地气儿的晋江市区,在路边停下来,尝尝本地人离不开的沙嗲面、 土笋冻与肉粽。

猜你喜欢

晋江泉州
“晋江经验”的研究分析
你要去泉州吗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福建泉州推进与印度金奈建立友城关系
晋江之变
晋江小吃
泉州刺桐花咏兼呈赵使君(节选)
不等式的应用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