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卡脖子”难题,“纺织之光”回访两项科技获奖项目
2021-09-23
7月29—30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叶志民,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理事瞿静一行先后回访考察了曾经荣获“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的项目应用单位浙江日发纺机技术有限公司、“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的项目完成单位海宁市栩通新材料有限公司。
项目名称:针织数字化车间智能生产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
所获荣誉:“纺织之光”2019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完成单位:浙江理工大学、江南大学、浙江恒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泉州佰源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叶志民、瞿静在日发纺机董事长何旭平、总经理吕永法,浙江理工大学教授彭来湖等人陪同下参观了浙江日发纺机技术有限公司工厂。
据何旭平介绍,随着用人招工问题的日益凸显,离散型自动化设备形成的信息孤岛化生产已经不能满足针织企业的生产需求,针织生产车间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成为必然趋势。项目主要针对针织数字化车间智能生产关键技术进行研究。
项目第一完成人、浙江理工大学教授胡旭东介绍,获得“纺织之光”科技奖后,项目在第二年又获得了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瞿静认为,该项目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国产纺织装备的可靠性、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程度,促进了国产针织智能化装备产业化发展。
叶志民提出,在产品上,制作出爆款很容易被竞争单位跟上,需要不断推新。作为设备制造商,要先从实现产品设计需求出发,不断进行完善改造,明确设备制造改进的方向。中国向纺织强国迈进,不能一味追随国外的市场规则,而要成为市场的引领者。
项目名称:高速经编机槽针的研发生产和应用
所获荣誉:“纺织之光”2020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完成单位:东华大学、义乌云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佛洛德针业有限公司、海宁市栩通新材料有限公司
海宁市栩通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潘益森与东华大学教授朱世根、白云峰、董威威陪同叶志民、瞿静一行参观海宁市栩通新材料有限公司工厂。
潘益森介绍说,高端槽针属于行业重大需求器材专件。以前,针织生产用针一直被德国格罗茨公司独家垄断,随时有被“卡脖子”的风险。该项目突破了精细槽针制造难度的极限,使我国经编生产摆脱了核心零件断供的威胁。
项目第一完成人、东华大学教授朱世根说,产品2013年开始实际装机试用,2014年开始稳定生产和推广,已为经编企业节约成本20亿元。
瞿静表示,从行业角度,这项技术解决了行业的“卡脖子”难题,打破了国外垄断,实现了国产替代。
叶志民强调,该项目的突破与纺织“十四五”發展规划契合,符合行业发展趋势,是产学研融合的优秀案例,从研发到推广有着很好的合作机制。学校有好的创新想法,应更多与产业结合。面对纺织行业被“卡脖子”的风险,需未雨绸缪、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