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建筑风格特色及发展趋势探讨

2021-09-23胡晓婷

山西建筑 2021年19期
关键词:建筑风格四合院民居

胡晓婷

(海南省经济技术学校,海南 海口 570100)

1 海南建筑风格特点概述

1.1 海南的气候对建筑产生的影响

1.1.1 预防日照潮湿

在地理位置上,海南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常年处于炎夏季节。气候特点为高温、潮湿、日照强。所以,建房时会考虑通风、遮阳等因素。选择丘地山坳缓坡地形,聚落前部挖塘,采用行列式、前低后高,前后对正的紧凑梳式布局,形成窄小的屋巷,引导风向形成小气候环境的整体格局;建筑外部加建檐廊,加大室内进深空间,周围种植茂密树林,形成利于遮阴的环境;采用坐北朝南的朝向,提高檐口高度,以镂空砌筑方式,引导阳光进入室内。

1.1.2 预防暴雨台风

海南地形四周低平,中间高耸,常年受到台风的袭击,所以海南人民建房时,门廊前构造柱、圈、梁等构件来增加房屋的抗风性。房屋以庭院为中心纵向延伸,墙面平整光滑可以减小台风袭击的阻力,其次房屋布局占地面积较大,引荐闽南风格的民居建造特点,左右设有护厝,有效的减少台风对房屋的破坏,增强抗风性。另外,传统民居的屋顶属于双面缓坡形,坡度也是经过科学计算而得出;屋面采用条石压顶,防止瓦面被台风损坏。结构上,在承重柱的基础上架木梁承接屋顶,使屋架更加的牢固,“马头墙”(如图1所示)和屋脊的做法也是参照了闽南方式的建造,不同的是,海南的屋脊相对闽南使其简化的形式呈现,多用草尾、祥云等图案(见图2)。在建筑大体的构造和细节上加强抵御暴雨台风的作用。

1.1.3 颜色对环境的适应搭配

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海南建筑的颜色多为淡雅凉爽,墙壁多以青砖为主,地面砖多为海南灰材料铺垫。由于海南的环境比较潮湿,海南多以实木,藤制家具为主,因此整体的色调以中式为主。房屋的里外接应,会发现大部分的海南民居多以镂空的木制通透的门、窗、栏杆等中式建筑风格来雕刻而成。在海南传统民居当中很多以四合院的结构来建造的,红毛灰加上木质构房材料,墙上的壁画彩绘和局部的精雕都体现了海南特有的文化特色。

1.2 海南各民族民居特点

1.2.1 海南汉族的四合院

中国传统四合院民居格局上讲究中心对称,左右平衡,布局方正封闭,体现了古代人传统封建的思想。在择地朝向上会根据风水风俗等习惯进行考虑,尽量会选择坐北朝南的位置。由于各地之间经济、政治、历史、地理等诸多因素的不同,各地四合院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传统的海南汉族民居大多也是以四合院为主(见图3)。布局上北京四合院规模大,庭院宽敞,而海南四合院的庭院面积较小,相对比较紧凑。这是因为北方天气干燥寒冷,所以庭院占地面积大,能够获取阳光吸收热量,并且降低风口产生的对流;而海南的环境属于日照强,潮湿,所以庭院规模较小,可以增大建筑物对庭院产生的阴影面积,提供较有利的乘凉地,并且有助于风口产生对流,从而通风防潮[1]。另外海南人热情好客又注重祭祖,所以有庭院常会盖顶棚,形成一个小厅堂用来会客和祭奠。在细节上北京四合院大门多以黑漆油饰,有黄铜门钹,后设影壁;屋顶平直,延伸出来的屋檐较少,屋顶装饰简单质朴。院墙没有那么高大,为了吸收更多的日照,海南的四合院在细节装饰上会比较夸张,并融入一些欧式建筑的风格[2]。屋顶设计成曲线微弧,屋檐延伸出来的较多,有利于雨后排水,并且院墙高大形成马头墙可以防台风又能很好的乘荫[5]。海南汉族四合院在传承北京四合院的基础上,表现出灵活适应海南地域自然环境,并根据地域环境和风俗特点,形成典型地域特色的建筑风格,彰显出地域魅力。

1.2.2 黎族的“船型屋”

海南少数民族最多的黎族,是海南最早居住的居民,他们渡海而来在海南岛繁衍生息,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民族文化特点,因此,黎族的建筑也十分有特点,例如:黎族的“船型屋”(见图4),船型屋的特点鲜明,因外形酷似一艘倒扣的船,屋顶呈拱形。屋顶覆盖茅草,构造低矮,茅檐几乎低垂到地面。它可以抵挡海南的台风,暴雨来袭时雨水可以顺屋檐茅草而下,不会因为雨水积压过重而压倒房屋,房屋的低矮,导致屋内的光线幽暗,有耐潮、防热的功能。这样的房屋构造,夏天可以抵御炎热,冬天起到防风保暖的作用。缺点是因建筑材料的简陋,会造成经常对房屋的修补,随着科技的进展船型屋逐渐消失,但部分船型屋还在被保留,在民族建筑风格上有一定的保留价值。

1.2.3 苗族民居建筑特点

传统的苗族建筑大部分以吊脚楼形式建造,海南的苗族和内陆的苗族建筑风格也大不相同,历史上,苗族的选址受到历史境遇和自然条件的影响[3]。民国时期海南岛上的苗族屡遭欺压和驱赶,他们躲进山林,靠山建居,居高临下的眺望,可以便于逃跑,同时可以挡风向阳,消暑散热。同时海南人民十分讲究风水,这也是在建居时考虑的因素之一,苗族人民把山理解为人丁,水理解为钱财,所以多数苗民把村寨建在周围拱顾的青山绿树,面朝曲折的溪流,他们认为这样才会人丁兴旺,财源不断。海南的苗族住的是长而窄的茅草屋,三间一幢,屋檐较长,檐下走廊是休息的地方。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苗居早已不是当年的茅草屋,但传统的三间一栋的廊房至今建居还在被参考。

通过以上各民族的民居建造的风格特点,体现出海南岛民的智慧,从古至今居民长期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克服种种的困难,再结合他们各民族风俗文化,不断的改进调适成绿色适应性建筑,形成民族传统的智慧结晶,也促进了当地民居的发展和创新。

2 海南民国时期建筑风格特点

民国时期,海南人因赴洋受到南洋文化的影响,所以,这个时期的建筑逐渐融合了南洋风格,带来了新的元素。因民国前期融入内陆各个地方的建筑风格,海南岛形成了多元化的建筑特点,这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一个重要标志。

民国时期的“海口骑楼老街”是我国保留规模最大的骑楼建筑,中西的融合使建筑呈现了海口的历史背景。这个时期海口的建筑特点是中式传统的民居和欧式建筑特色的结合,结构上多以前店后宅,下店上居的格局。楼下建设合适尺度的长廊,贯通成排来抵挡强烈的太阳辐射,功能性上,人们可以闲暇散步还可以遮风挡雨,成为当时风靡一时的商业中心[4]。屋顶多为青瓦,墙面腰线多为灰泥浮雕和镂空的雕刻为主。海南是注重风水民俗的地方,因此,屋顶上会安放吉祥物,上楼下廊的设计很好地解决了居住与经商的关系。它的三段式的构建延续至今。它的建造浓缩着海南民国时期的发展,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目前,海口骑楼老街已经成为海口的标志性建筑,它的仿古建筑加上南洋的风格特色,以及接地气的街道景观入选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名街和文化遗产,也是海口八大景观之一,吸引了众多的游客慕名而来。

3 海南当代建筑设计特点

海南近几年发展迅猛,房地产建筑的崛起,开启了海南建筑设计的另一个时代,旅游业的发展也推进了国际旅游岛的建立,一系列的贸易港,免税店,高尔夫等产业链的推进,引发更多国内外人的关注和期待,这使得海南原本并不规整的规划设计,一步步的规整和完善。

3.1 适应气候环境

海南建筑设计考虑的最大因素就是环境因素,常年的风吹日晒,台风暴雨让海南在建筑材料上不断的更新开发,考虑到采光,通风,耐潮等因素。所以海南的建筑为了更好的防御台风,首先会在墙面里打好钢筋,在结构上地基打深,避免头重脚轻,有些高层建筑还会装风阻尼墙,创造出新型建筑涂料[6]。其次建筑布置区域的选择,建筑与建筑之间的形式和布局(如图5所示)如何更有效的降低台风对建筑的影响,外观的设计多采用流线型的设计来减小风压,以及在建筑环境区域外围布置防风设施,如防风林(如图6所示)等。可以让人们更舒适的度过炎热的夏天。使海南现在的建筑不仅造型高端而且功能性较高,再加上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反映出了海南热带气候的特点和滨海特色。

3.2 适应时代发展

海南现在的设计与民国时期的设计大有不同,传统的建筑多以自然景色融入为主,起到保护不破坏的原则。现在的设计大多为中西结合为主或引荐国外的几何建筑,利用植物造景,以景观包围建筑的开放设计,虽然人造痕迹过重,但是相对于传统建筑设计来说,可控的范围比较大,根据不同的人群增加了不同的功能。如老人健身功能器具,儿童有木马,过山车等娱乐功能……,更理性的考虑到人们需求的同时更注重美感。从现在海南的建筑设计上来看,造型多以曲线为主,以独特的几何结合中国的文化寓意。这些新动向更靠近概念设计的设计模式,造型设计与概念设计的相互结合。海南现代建筑设计的改变体现出了海南不再落后,它已经突飞猛进与时代同步甚至引领现在的潮流建筑设计。

3.3 注重文化传承

海南传统建筑在加大力度的保留和重塑,让其具有历史风味的民宿,农庄古镇等。让更多的人体验到不同时期海南民居特色,感受海南当地文化和自然的乡土风情。政府为保留海南的建筑古文化,将海南市县下的乡镇进行统一改造“儋州中和古镇”“黎安海风小镇”。不但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还加强了旅游业的发展。

4 结语

海南建筑的进步体现了当代人们对审美的需求,自然环境进一步的应对以及用户体验是否便利等多方面因素的发展。通过自然景观与人工设造相结合和中国的传统与西方的理念相结合,打造出具有国际性热带滨海城市特点。

猜你喜欢

建筑风格四合院民居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北京乐成四合院幼儿园
张铭:向全球传递家乡文化融合中外建筑风格
四合院下的宝藏
浅析云阳彭氏宗祠的建筑风格和文物保护
人性化建筑设计的多角度分析
北魏和盛唐中原地区佛塔建筑风格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