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钬激光尿道内切开术联合尿道灌注治疗短段尿道狭窄58例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1-09-23王小虎李亚灵
王小虎,李亚灵
(凉州医院泌尿外科,甘肃 武威 733000)
尿道狭窄属于男性较为严重的泌尿系统疾病类型,其发生与炎症、外伤、手术等多种因素相关,临床治疗难度大[1]。手术治疗仍为尿道狭窄最主要的治疗方案,常见的方法包括尿道腔内切开术、尿道扩张术、尿道成形术、支架植入术等,但上述方法形成的创伤较大,往往适用于长段尿道狭窄,对于短段尿道狭窄,临床一般采取内镜下尿道切开术治疗[2-3]。随着微创手术在泌尿系统疾病诊疗领域的开展,在尿道狭窄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价值,有学者认为冷刀切开与钬激光尿道内切开术在短段尿道狭窄治疗中,均具有较高的成功率[4]。基于此,本次研究进一步探究了内镜下钬激光尿道内切开术联合尿道灌注治疗短段尿道狭窄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58 例短段尿道狭窄患者,依据所行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组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组均为29 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年龄介于27-72岁,平均年龄(54.37±3.42)岁,狭窄部位:前尿道7 例,后尿道22 例,有24 例尿道狭窄长度不足1.5cm,其余5 例长度介于1.5-2.0cm;研究组患者年龄介于29-71 岁,平均年龄(54.94±3.57)岁,狭窄部位:前尿道9 例,后尿道20 例,有21 例尿道狭窄长度不足1.5cm,其余8 例长度介于1.5-2.0cm,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纳入研究者均主诉存在排尿困难、尿流中断、尿线变细、排尿时间延长、尿失禁等症状,其中4 例患者还合并急性尿潴留;②患者均于术前行尿道造影检查,证实确存在尿道狭窄,狭窄段长度均≤2cm。③患者均未合并前列腺增生,上尿路未见异常病症;④如患者合并泌尿道感染,需在术前遵医嘱运用抗生素治疗,于感染控制后再行手术治疗。排除标准:①排除合并神经源性膀胱炎、前列腺增生等病症的患者;②排除合并心、脑等功能严重病变的患者;③排除尿道狭窄段超过2cm 或多段尿道狭窄者;④排除近2 周有皮质类固醇激素用药史的患者。
1.3 手术方法
对照组实施经尿道冷刀内切开术治疗,患者均采取腰硬联合麻醉,麻醉起效后予以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尿道镜于直视下进镜,探查尿道狭窄病情,沿狭窄孔以放射状切开尿道,切开深度至黏膜下层,切开的长度为内外两侧均需要超过狭窄段的瘢痕,采取多次或单次切开方法,直至尿道镜顺利置入并通过,再次检查尿道狭窄段,如发现瘢痕组织残留,则需切开,手术完毕后将尿道镜退出,尿道内需留置尿管1周[5-6]。
研究组采取内镜下钬激光尿道内切开术治疗,方法如下:患者均依据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采取腰部麻醉或全身麻醉,麻醉起效后采取膀胱截石体位,根据尿道狭窄位置的不同决定导丝置入方法,其中前尿道狭窄患者经尿道外口将软头斑马导丝插入至尿道内,途经狭窄段,最后置入膀胱,后尿道狭窄的患者则需要先进镜观察狭窄段,最终置入狭窄远端,其后置入金属导丝直至通过狭窄段并置入膀胱,尿道膀胱镜沿着金属导丝置入,直至狭窄段的远端,狭窄环部位置入激光光纤,设置1.5-2.0J/10Hz的钬激光功率,启动钬激光,沿着导丝将狭窄段切开,尿道内存在严重瘢痕的先用钬激光将瘢痕组织清除后,再置入尿道膀胱镜,将导丝保留,并缓慢退镜,气囊导尿管沿着导丝置入。
术后处理:尿管拔除当日检查尿流率,最大尿流率不足15ml/s,则采取尿道扩张术治疗。术后2 周于尿管拔除后,两组患者均联合尿道灌注治疗,灌注液的组成成分包括:25mg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10ml 浓度为0.2%的利多卡因,8 万单位庆大霉素,上述药物溶入至10ml 生理盐水中混合均匀,自尿道口缓慢置入药液,每3d 进行1 次尿道灌注,完成6 次灌注后,采取每周1 次的灌注频率,连续灌注4 次,术后予以尿道扩张术治疗的增加1 次尿道灌注。
1.4 观察指标
①手术情况: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以及尿道扩张情况;②采用IPSS 国际前列腺症状量表对手术前后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价,同时统计患者的最大尿流率及排泄后残余尿量;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尿道扩张次数也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见表1。
表12 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s]
表12 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s]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n 29 29 tP手术用时(min)42.76±2.94 43.17±2.83 0.541 0.591尿道扩张次数(次)8.47±1.94 12.93±2.26 8.064<0.001术中失血量(ml)15.24±6.42 30.82±5.43 9.978<0.001
2.2 2 组患者疗效评价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的IPSS 评分、排泄后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对比,组间数据均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术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其中IPSS 评分、排泄后残余尿量组间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研究组最大尿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见表2。
表22 组患者疗效评价指标比较[±s]
表22 组患者疗效评价指标比较[±s]
组别研究组(n=29)对照组(n=29)IPSS 评分排泄后残余尿量(ml)最大尿流率(ml/s)tP术前21.47±2.23 21.62±2.18 0.259 0.797术后6.42±1.26 6.62±1.31 0.593 0.556术前58.64±5.37 59.89±5.25 0.896 0.374术后10.34±2.16 10.93±2.09 1.057 0.295术前6.83±2.65 6.94±2.57 0.160 0.873术后23.84±4.37 20.26±3.92 3.284 0.002
3 讨论
尿道狭窄指的是因创伤、炎症等因素所致尿道周围黏膜海绵体发生了纤维化改变,由此导致的尿道管腔的狭窄性改变,尿道狭窄可发生于任何一段尿道。尿道狭窄患者多主诉存在排尿困难等阻塞性尿路症状,并可出现反复感染、膀胱结石、尿瘘等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7-8]。根据病因的不同,尿道狭窄可分为医源性、特发性、炎症性、外伤性等类别[9]。实践诊疗中发现,及时明确诊断并早期给予治疗,对于减轻尿路阻塞症状,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对于短段尿路狭窄,临床多采取微创术式治疗,最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直视下尿道狭窄冷刀内切开术及内镜下钬激光尿道内切开术,二者均为经尿道腔内操作,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微创等优势,其中直视下尿道狭窄冷刀内切开术在内镜下可直接观察到狭窄部位及瘢痕组织,提高了切割、松解的精准性,有效扩张了尿道狭窄部位,但因管壁较薄,无法完全切除瘢痕组织,往往术后疗效不满意。
为进一步提升疗效,本次研究采取钬激光尿道内切开术治疗短段尿道狭窄,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尿道扩张次数也少于对照组(P<0.05),钬激光手术凝血效果较为满意,减少了术中的失血,内镜下操作术野更为清晰,有效缩短了手术用时,钬激光切割性能好,术中能彻底切割瘢痕组织,减少了尿道扩张次数,改善了术后的尿流率。本次研究中,术后研究组最大尿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证实了钬激光手术具有良好的改善术后尿流率的效果。本次研究中的两组患者在术后均运用了尿道口灌注药物治疗,该方法直接作用于狭窄切除后的部位,自尿道口注入,确保药液与尿道黏膜充分接触,同时本研究应用的药液不会损害正常尿道黏膜,通过术后强化抗感染治疗,有助于预防术后尿路感染所致尿道狭窄,为确保手术疗效,防止病情复发,打下了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内镜下钬激光尿道内切开术治疗短段尿道狭窄,有效提高了疗效,且术中失血较少,联合尿道灌注起到了强效抗炎、消肿的作用,且灌注操作较为简单、实用,预防了尿道的二次损伤,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