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熟街区街道空间组织研究

2021-09-22李庆丽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1年27期
关键词:街道

李庆丽

摘 要:本论文的研究范围主要确定为城市的成熟街区,两侧用地功能较为明确,矛盾冲突严重的区域。通过调查分析各种类型道路的空间需求,在有限的条件下,合理分配街道空间,在保障交通安全、低碳出行环境提升的基础上,提高交通运行效率,营建街道空间有序的景观形象。

关键词:成熟街区;街道;街道分类;空间组织

中图分类号:TU984.113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机动车需要行车和停车空间,自行车需要方便连续的骑行空间,行人需要安全舒适的步行空间,以及对街道绿化景观空间的需求,但在已经成熟的街区,两侧的用地功能已经趋于稳定,街道空间较为局促,居民出行需求和出行方式较为稳定,各种矛盾冲突最为严重。

1 街道定义

街道是城市空间的基本单元,人们通过街道来体验城市。街道经常被误解为是一个可供车辆移动的二维平面。事实上,街道是由许多表面和结构组成的多维空间,包括建筑边缘、土地利用以及拓展到建筑红线之间的空间。它们提供了通行和休憩的空间,促进各种活动的开展。街道是一个动态空间,能够适应时间的变化,推动环境、公共卫生、经济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街道像一个由多个平面形成的户外房间:底部的平面是地面,建筑和路基边缘是侧平面,而苍穹就像是屋顶的天花板。每个平面都由诸多元素构成,这些元素由一系列不同的政策、规范、准则进行调控。把街道的各个部分理解为连续且可互换的元素,可为街道设计提供灵活的方法。人行道上的通行区、自行车道和行车道必须连续且彼此贯通,以便高效运行。可互换的元素,如停车位、树木、微型绿地和公交站,可以使街道适应周边环境。街道包含空间、设施、活动等诸多元素,它们共同组成了整个街道。

2 街道空间分类

本论文讨论的范围确定为生活范围浓郁、人、自行车、机动车、停车矛盾比较突出的成熟街区的支路。这类道路现状具有道路宽度差别较大、断面形式多样、道路景观水平参差不齐等特点,从道路宽度、两侧用地类型、街道空间的分配、景观等方面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

基于此,通过对不同用地街区支路的调研,总结交通特性,街道空间需求,将支路街道空间划分为居住型、商业型、办公型、校园型、医院型和工业仓储型街道。

3 典型类型街道空间组织

3.1 居住型街道

(1)一般设计要求。合理划分人行空间,设施带空间,非机动车骑行空间,机动车停放空间及行使空间,保障人行空间不被侵占。(2)人行空间设计。与建筑后退空间一体化考虑,应保持连贯、平整,避免不必要的高差;高差无法避免时应采用缓坡,不宜采用台阶。(3)设施带空间设计。电力电信箱、垃圾箱、路灯等市政设施,非机动车停放车位,应与路侧绿化带集中在统一区域内,避免不同设施横向错位分布在断面上,挤占有限街道空间,行人通行如同“绕桩”般在不同箱、杆间穿梭,最大化的保障步行空间的连续性及宽度。单独的乔木绿化,树池应与地面平齐,以提高空间利用效率。(4)非机动车骑行空间。设置在道牙线以内,利用路侧停车位与机动车行驶空间分割,保障骑行者安全;采用低矮隔离桩与机动车停车带分开,避免停车占用非机动车通行空间。(5)机动车空间。机动车停放空间控制在2.5米以内,通过标线与行车道分开;为控制居住区内车辆行驶速度,保障过街非机动车、行人安全,可缩减机动车道宽度至3.0~3.25米。

3.2 医院、校园型街道

(1)一般设计要求。保障行人空间不被侵占的同时,在学校、医院主入口附近适当增加步行空间宽度,设置行人集散空间。(2)人行空间设计。在设有出入口的支路上,建筑后退空间内不宜设置灌木绿化带,尽可能保障充足的步行空间;在出入口附近通过缩减机动车停放空间,增加人行道集散空间。(3)设施带空间设计。电力电信箱、垃圾箱、路灯等市政设施,非机动车停放车位,应与路侧绿化带集中在统一区域内,避免不同设施横向错位分布在断面上,挤占有限街道空间,行人通行如同“绕桩”般在不同箱、杆间穿梭,最大化的保障步行空间的连续性及宽度。单独的乔木绿化,树池应与地面平齐,以提高空间利用效率。(4)非机动车騎行空间。设置在道牙线以内,利用路侧停车位与机动车行驶空间分割,保障骑行者安全;采用低矮隔离桩与机动车停车带分开,避免停车占用非机动车通行空间。在增加的行人集散空间处,通过取消机动车停车带,非机动车道绕行,保障其连续性,借助隔离桩分离机动车,保障骑行安全,也避免停车占用。(5)机动车空间。机动车停放空间控制在2.5米以内,通过标线与行车道分开;为控制学校、医院周边车辆行驶速度,保障过街非机动车、行人安全,可缩减机动车道宽度至3.0~3.25米。

3.3 工业仓储型街道

(1)一般设计要求。在制造业及仓储加工区,设置绕行货运车辆集中停放区的自行车道,保障骑行安全。生产服务类、高技术类工业区,保障行人、非机动车通行空间不被占用。(2)人行空间设计。有货运车辆停放需求的路段,应考虑非机动车后绕货运停车位对人行道的挤占,适当降低建筑后退空间内的绿化宽度。(3)设施带空间设计。电力电信箱、垃圾箱、路灯等市政设施,非机动车停放车位,应与路侧绿化带集中在统一区域内,避免不同设施横向错位分布在断面上,挤占有限街道空间,行人通行如同“绕桩”般在不同箱、杆间穿梭,最大化的保障步行空间的连续性及宽度。单独的乔木绿化,树池应与地面平齐,以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在货运停车位区间,沿路侧设置货物装卸区。(4)非机动车骑行空间。货运车辆停放段,后绕货车停车位处货物装卸区,其余段可设置在道牙线以内,通过低矮隔离桩与机动车停车带分开,保障骑行者安全。(5)机动车空间。机动车停放空间控制在3.0米以内,通过标线与行车道分开;机动车道宽度以3.5米为宜。

3.4 商业型街道

(1)设计要求。保障公交车顺利进出站台的同时,为非机动车提供连续的骑行空间,尽量少挤占步行空间。(2)设施带空间设计。电力电信箱、垃圾箱、路灯等市政设施,非机动车停放车位,应与路侧绿化带集中在统一区域内,避免不同设施横向错位分布在断面上,挤占有限街道空间,行人通行如同“绕桩”般在不同箱、杆间穿梭,最大化的保障步行空间的连续性及宽度。单独的乔木绿化,树池应与地面平齐,以提高空间利用效率。(3)非机动车骑行空间。货运车辆停放段,后绕货车停车位占用部分人行道空间,其余段可设置在道牙线以内,通过低矮隔离桩与机动车停车带分开,保障骑行者安全。(4)机动车空间。机动车停放空间控制在3.0米以内,通过标线与行车道分开;机动车道宽度以3.5米为宜。

4 结语

街道的设计和研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围绕小汽车来展开的,但随着近年来各种交通问题的加剧,街道设计总体应朝着以人为本和步行、自行车友好的方向发展,提倡街道空间的合理利用,建立相互联系更加紧密的街道。

参考文献:

[1]李军.基于生态低碳理念的城市规划研究[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2]马强.走向“精明增长”:从“小汽车城市”到“公共交通城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潘海晡.城市交通空间创新设计:建筑行动起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4]邱红.以低碳为导向的城市设计策略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5]摩昌启.以低碳出行为导向的出行特征与住区规划策略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猜你喜欢

街道
城市共享街道建设探析
热闹的街道
步履不停
街道生活
熟悉的街道也有风景
街道学校
春·街道
风居住的街道
热闹的街道
街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