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日剧《70岁生第一个孩子》的家庭教育指导研究
2021-09-22谌燕辉
谌燕辉
摘要:社会上出现了一种现象——老年生子,对于这一现象社会上褒贬不一,本文基于日剧《70岁生第一个孩子》这一个案,关于社会对于老年生子这一现象的看法、老年生子家庭出现的问题以及指导建议进行研究,旨在呼吁社会正确对待老年生子这一社会问题。
关键词:老年生子;家庭教育;死亡教育
一、社会上对于老年生子家庭的看法
2019年10月29日,山东枣庄67岁的高龄产妇诞下一女的新闻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大家关注的重点在于67岁,在这样一个超过正常生育的年龄是如何能够生孩子的,还有更多的是67岁,当奶奶的年纪,在已经有一儿一女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冒着生育风险把孩子生下来。
对此事的看法社会上众说纷纭,主要分为支持和反对两派。反对的人持有的观点是:第一,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双方精子和卵子的质量是下降的,由于高龄产妇生产难度大,可能会导致胎儿畸形;第二,高龄产子会滋生许多的问题,例如合并症、并发症会增多;第三,由于父母年龄较大,伴随年龄的增长,身体素质会不断下降,在后续会出现一系列的身体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幼儿造成影响,更加严重的情况是如果父母双方到一定年纪都去世后,幼儿年纪还少,就会使幼儿成为孤儿,并且造成不可逆的心理损害,他们认为这是对幼儿不负责任的行为。反之,支持的人是这样想的。首先,孩子是一个生命,在不违背伦理道德的情景下,我们是不能剥夺他来到世界上的权力的;其次,在父母双方都有能力和条件的情况下,我们也不能剥夺他们做父母的权力。
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大家对于老年生子的看法,并且我本人的观点是支持的,首先,孩子是上天给父母的礼物,我们不能随便的践踏生命;其次,孩子是他们一直梦寐以求的,当孩子来临时我们更应该欢迎和鼓励。但是,如何避免高龄生子带来的问题,我们就需要从社会、父母双方及家庭教育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导。笔者将从日剧《70岁生第一个孩子》中分析我们如何对这类家庭的家庭教育进行指导。
二、对于老年生子家庭的教育指导
(一)增强自我认同感
剧中江月曾这样说到“年轻真好啊,理所当然的怀上孩子,理所当然的养育孩子,谁也不会对此存有疑虑。和我们家不同,我们家全是问题啊!”当妻子怀上孩子的时候,他对自己产生了不认同,不论是来于社会的眼光,还是自身对于老年生子的不认同,对于这件事情他都是没有自信的。
所以首先对于老年生子的家庭,要增强自我认同感,你们与别人并无什么不同,只是年龄比普通的大一些而已,没有谁规定说老年人不可以生孩子,每个家庭都应该拥有生孩子的权利,并且每个孩子都有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权利。社会舆论也不能因为你们是老年人,而剥夺你们拥有孩子的权利,所以在有能力的条件下,生孩子都是可以的。
(二)加强锻炼,保持健康的身体
在剧中我们可以看到江月和夕子,因为身体原因,担心自己活得不太久,不能给予未来很好的陪伴。所以对于老年生子家庭,在生孩子之前应该加强身体锻炼,保持健康的身体,这样才能够陪伴孩子成长。并且老年的父母和年轻的父母在体力上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所以更应该加强身体的锻炼,保持一个健康的身体。
(三)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
江月和夕子的年龄都比较大,随着不断出现的身体问题,他们不知道后面自己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害怕意外的到来。所以对于老年生子家庭有必要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死亡教育是一个探讨生死关系的教学历程。这个历程包含了文化宗教对死亡及濒死的看法与态度。希望借着对死亡课题的讨论,使学习者更加珍惜生命,欣赏生命,并且这种态度反映在日常生活中。死亡教育不仅让人们懂得如何活得健康,活得有价值,活得无痛苦,而且还要死得有尊严。通过死亡教育使人们认识到死亡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死亡教育可以让幼儿正视死亡,从容的面对死亡。
关于死亡孩子们的说法各有不同。“什么是死亡从没想过这个问题,我想就跟植物大战僵尸一样,你要去打仗吧。”“死亡就是像马航一样,飞着飞着人不见了。”“没考虑过这个问题,死亡就应该像雷锋孙洛洛一样,肉体没了精神还在。”“死了就会变成星星了。就是去另外一个国度了,去了之后就不能回来了。”在一些调查研究中发现很多父母都不愿意在孩子面前提死字,当孩子追问的时候,父母才会委婉的“美化一下”匆匆带过。很多父母不愿意在孩子面前提这个问题,是因为他们觉得死亡是不好的事情,他们会下意识的在孩子面前闭口不谈,想把灾难,恐怖,黑暗等隔离在孩子的世界之外,避免他受伤害。然而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正视死亡,教他如何直面现实。美国的家长便会让孩子从小接受正确的死亡教育,让孩子毫无阴影的正确对待生死,通过实现更有意义的事来提升生命质量。
日本有一个纪录片叫做《生命教育课》,在中国,对于死亡而滋生诋毁的大人都不愿过度提起,更别说教育孩子了,而日本却把生命教育列为必修课,为期6个月,主旨是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和重视生命。在日本的生命教学课程中,课程开始,每个孩子都分到一颗鸡蛋,并且为自己的鸡蛋做上记号,学习相关的孵化知识,同学们都小心翼翼的将鸡蛋放进孵化箱中,最后怀着激动的心情,等待着小鸡破壳而出的那一刻。大约一个月后,每个孩子都领到自己的小鸡仔,大家又开始忙着为小鸡取名字带脚环等,从孩子们的表情和动作就可以看出他们是多么珍贵,自己的小鸡并把他们当成自己的朋友一般。后面的日子里,孩子们开始喂养小鸡陪小鸡玩耍,看着他们一天天的长大。但是很快他们就不得不面临和小鸡永远分离的命运,而这样的分离让人直呼残忍,孩子们必须亲手杀掉他们。不仅如此,宰杀完成后,老师和孩子们还要一起处理鸡肉,做成一道美味的菜,要吃进肚子里,直到这时这门课才算结束,这个过程,孩子们伤心哭泣却又不得不面对。
我理解的生命教育应该是这样的,让孩子懂得生命的神奇和美好,同时也明白,生命的结束是我们无能为力的事情,虽然会给人心痛,但是可以真切的體会到生命的可贵。所以我认为在这个过程中,这个死亡教育做的不是很到位。在对幼儿进行时死亡教育时,我们应该让他懂得父母离去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首先我们要大方的和孩子,谈论生死。告诉孩子什么是死亡,死亡时会经历怎样的过程,甚至可以带孩子去一些提供善终服务的地方,真正与死亡近距离接触,面对了死才能真正体会到生的可贵。第二,我们可以借助工具让孩子体会更深刻,比如儿童绘本《爷爷变成了幽灵》,就很好的诠释了死亡教育。再比如电影《寻梦环游记》,也是非常适合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的影片,对于孩子来说,这样的形式可以让孩子更能接受死亡,同时明白死亡和生存的意义。最后要让孩子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家长不要避讳与孩子谈论内心的感受,引导孩子将悲伤倾诉出来,只有这样孩子才更加依恋生命,感受到生的希望与美好。
(四)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对于老年生子家庭,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也是相当重要的。父母随着年龄的增大,会离开这个世界,只剩下孩子一人在这个世界上,所以如何在这世界上生存成了很重要的一个问题。这就要求父母在世时对孩子进行独立意识的培养。
首先,凡事靠自己,让孩子适应这个社会,告诉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孩子学会自己动手,不要取代他们的动手能力,孩子做事的时候也许会做不好,这时父母要加以指导和分析,千万不要跟孩子说这件事你做不好,我来帮你做吧,这样会打消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其次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要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生活经验和智慧,让孩子在自己的生活中获得成长。然后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父母应该多培养孩子自己思考问题的习惯,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远比获得知识更重要,孩子的独立意识是将来一切成功的基础。最后孩子的独立意识需要慢慢培养,父母面对孩子的时候,要把孩子当成朋友来对待,帮助孩子一点一点成长。
三、总结
日剧《70岁生第一个孩子》只是老年生子的一个特殊案例,在其中有许多做的很好的地方,例如在剧中日本政府做的比较好的地方主要有第一:政府机构齐全,服务种类多样,怀孕过程中会开设新生父母课堂,让父母学会育儿的一些基本技能,孩子出生后以后进行家庭访问,调查了解父母的精神状态以及在育儿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及时给予一定的指导,还有一系列的政策补贴缓解家庭的育儿压力;第二,社会重视幼儿的教育,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水平高,幼儿能够得到较好的教育。
但是每个国家的国情不一样,基于《70岁生第一个孩子》我有以下建议,第一,政府完善机构设置,对老年生子家庭在政策上给予支持;第二,社会上加强生育知识的普及,宣扬正确的舆论导向,增强对老年生子家庭的认同;第三,国家加大学前教育资金投入,培养优秀的幼儿教师;第四,完善社会福利政策,当老年生子家庭的父母突然离世时,有一定的機构对孩子进行抚养和教育;第五,对幼儿进行死亡教育,正视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