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有效阅读教学策略
2021-09-22王建芬
王建芬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阅读不仅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教师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阅读习惯,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带领学生以点带面,有片段教学到整本书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加阅读量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阅读教学;有效阅读;策略
大诗人杜甫曾在诗中写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基于即将到来的大语文时代,阅读就是学习语文的重中之重,听说读写教学,以读为根本。全国著名教师王林波“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的阅读理念,是我们这代人应该追求的。可是面对网络盛行的时代,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阅读量大不如从前。曾经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调查,发现学生课外阅读量根本不达标,有四分之一学生一年阅读书籍不到2本书,有一半以上学生没有阅读的主动性,大部分学生没有阅读兴趣。部编版语文教材,非常注重语文阅读教学,教会学生阅读经典,由一篇到一类,能够系统地进行有效阅读。而如何才能有效地进行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师一直研究的课题。
一、创设情境,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一学段的第一个阅读目标就提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因此,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知大意,积累语言,实现教师、学生、文本编者之间的充分对话。这也是进行有效阅读教学的前提和根本。兴趣是有效学习的一项重要因素,同样是学习效率的原动力。四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教学时,我就以本单元的课文进行铺垫,对科普作品有了一定的认知,并通过《十万个为什么》,带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不断质疑,并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方法进行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科普类作品的兴趣,學生才能进行快乐阅读。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温儒敏教授说过:“阅读教学除了学习知识,提高能力,还有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高尚的读书习惯,把阅读作为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而这恰好也是很多学生甚至大人缺乏的一种习惯。
1.自主阅读。课堂上,教师应该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熟悉课文内容。时间要根据内容而定,并进行有意识的限时,以此来慢慢锻炼学生阅读的速度。
2.课外阅读。要想增加阅读量,锻炼阅读速度仅仅依靠课堂上的老师留的那些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课后,老师也应该给学生布置一定的课外阅读任务,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也可以老师推荐书籍,进行阅读,才能达到有效阅读。
3.养成阅读习惯。人的习惯一般是可以在21天内养成的,坚持21天,基本上就是已经养成了习惯,这样就可以长久的坚持下去了。所以,老师应该督促学生每天都给自己定一个阅读的时间,坚持下去,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才能更好的学会阅读。
三、从一篇到一类,指导学生阅读方法
1.以点带面,激发阅读兴趣
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学生除了本单元学习的四篇课文之外,就以《十万个为什么》进行教学,导读课上,以“为什么铁会生锈?面包放久了为什么会发硬?为什么谁会带走脏东西……”一系列的问题导入科普作品阅读的课堂,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四年级的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精神,再进行片段阅读:你们家里每天总有人生炉子,煮马铃薯……先让孩子自主阅读,再进行交流,阅读分享。孩子在进行自主阅读时,引导孩子带着问题,运用学过的方法尝试解决(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查阅资料,请教别人)。有时,读完某个故事,还可以引导学生查一查其他资料,看看书中讲到的科学问题,现在有没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孩子在分享的过程中,都能将问题弄明白。最后推荐阅读中国版《十万个为什么》,李四光的《看看我们的地球》等经典作品。
2.开展班级读书会,进行整本书阅读
阅读没有一定的读书氛围,没有跟踪阅读过程,学生的阅读就落不到实处。我便带领学生以《十万个为什么》(米·伊林),在班上开展读书会。(1)制定好读书计划。第一周:自来水龙头、炉子、餐桌和灶台;第二周:锅架、碗柜、衣柜。(2)做好读书笔记,师生一起进行全班阅读。读书笔记可以形式多样:绘制思维导图,读书笔记摘记,阅读小报,读书卡等,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3)阅读分享。每周五下午,进行阅读分享。师生一起参与读书分享活动,将本周阅读的内容以小组交流,全班分享的方式,让每位学生参与其中。学生都会带上书本,做的读书笔记等,分享自己的收获。分享过程中,学生还能将自己的困惑提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这样,就能达到有效阅读的效果。
四、由课内到课外,积极推广课外阅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课标》的实施建议中,提到 “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所以说,最好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课外阅读。
在读完《十万个为什么》(米·伊林)这本书,我便推荐他们进行其他的科普类作品。推荐他们用同样的方法阅读中国版《十万个为什么》、李四光的《看看我们的地球》、高士其《灰尘的旅行》、贾兰坡《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等经典作品。学生在一段时期系统地进行科普类作品阅读,不但对科普作品兴趣浓厚,对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知识也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形成一种科学精神,慢慢地也就形成了一定的阅读能力。
五、建立评价机制,有效深化阅读
评价激励可以有效地深化阅读教学,而且,教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要依附于教学评价,同时,教学评价不管是在课堂或者是在课外都会对学生的阅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实施差异化的评价能够从根本上影响学生的阅读程度。所以,针对其阅读水平,教师要予以不同的评价。我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方式,以此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能让学生的阅读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温儒敏.《温儒敏谈读书》.商务印书馆.
[2].王林波.《指向语用的阅读实践》.福建教育出版社.
基金项目:此文为陕西省规划课题SGH20Y0875《四年级语文“快乐读书吧”实施策略研究》课题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