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语文课堂中如何推进党史教育
2021-09-22钟容鲜
钟容鲜
摘要:高中阶段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密不可分,文学知识也与历史、政治息息相关。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教学中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已经成为了各科教学的重中之重。对于高中语文学科来说,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也要把思想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积极推动党史教育,促进高中语文在思想层面的指导作用不断发展,也成为了语文教学的关键。本文以高中语文课堂为教育背景,论述了党史教育在当下教育领域的重要性,为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党史教育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希望能在党史教育融入课堂方面做出一定的参考共享。
关键词:高中语文;党史教育;策略探究
语文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强的课程。学习和使用语文是高中党史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主要渠道。对于高中生来说,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非常重要的。高质量的语文学习是塑造学生素质和健康人格的关键。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在日常语文教学中进行党史教育培养,转变教育观念,与时俱进,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抓住党史教育教育的机遇,将党史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趣味性强、知识性强,使学生不仅能有兴趣地学习语文,而且能得到思想层面的全面发展。
一、党史教育的重要性
中国共产党党史介绍了中国共产党三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特点和背景。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可以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领导能力,用唯物史观、辩证的方法分析和评价事件,勤于思考,敢于在新形势下创新。在党史教学中,学校要以科学的思维方式讲述党史故事,介绍和分析当时中国经济外交的历史背景和特点,启发学生思考。同时,有必要根据中国历史进程和近代成就和事实,对党史上的许多错误认识进行分析和驳斥,要创新和实践各种学习方法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党史的兴趣。
在实践和发展中,我们党逐渐形成了贴近现实、贴近群众、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和传统,具备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等革命精神。这些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通过学习这些精神和传统,高中生可以顺利地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许多难题,理顺自己与他人、社会和国家的关系,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高中生正处于价值创造的关键阶段,外界不良的社会思想很容易影响和欺骗年轻的学生。因此,我们必须开展党史教育高中学生,这样他们就可以了解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历史,建设和改革由人我们党领导下,加强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并坚持中国特色社會主义道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践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国共产党逐步塑造了一个伟大的工作作风,一个光荣的传统。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传承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等光荣传统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通过探索完善的工作作风、伟大的传统和革命精神,帮助中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许多困惑,处理好人与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高中语文课堂中推进党史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要进行党史教育,教师必须首先言传身教地进行道德教育
对于高中生来说,与教师接触的时间最长,接触的机会最多,因此教师对高中生的行为会产生长期、全面的影响。因此,日常生活中,语文教师要切实地落实党史精神,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标杆。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此外,教师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诚实,以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交流距离,使学生处于最佳的身心状态。同时还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在语文的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史课程,在学校建立长期的党史教学机制。
(二)要进行党史教育,教师必须利用好语文教学材料促进党史教育
有很多现成的语文教学材料,可以用来作为党史教育的材料。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开发和利用好这些资源,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确保学生了解这个地方,进入精神。一方面,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不同的学习目标,道德教育的侧重点也应该不同。在实践中,教师可以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情感,让学生在吸收语文知识的同时,深刻感受教学内容的教育意义。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或展示历史材料,让学生自然地在现实的学习场景中接受党史教育。
(三)要进行党史教育,教师必须重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
为了在高中教育中实施党史教育,教师也应该重视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承和教学,这对学生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有助于他们培养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可以使他们懂得如何善待他人、帮助他人,认识到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学语文教学的道德价值。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积极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与高中教学相结合,在教材中突出传统文化元素,并引导学生以各种形式尝试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学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理想抱负和人生发展方向。例如,在某一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有一篇阅读材料谈到科学家邓叔群的精神品质,他不怕困难和危险,勇敢地爬科学高峰,赞扬了邓叔群深厚的爱国感情。这篇文章对于高中生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振奋精神的。通过这篇文章的讲解,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考试目标从“修身齐家”提升到“治国平天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阔学生的思维,壮大学生的抱负。
三、结语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加强党史教育,让党史教育走进课堂,将党的历史融入高中语文教学是教师对党和国家最好的献礼。中国共产党是时代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的成长与中华民族的崛起息息相关。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了解近代中华民族崛起的历史,学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学好近代中国的历史。只有不忘历史、不忘牺牲,出生在新时代、过着和平幸福生活的孩子们才能够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的人,才能够避免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在中国的散播,才能够从根茎上保护好祖国未来的花朵,促进他们健康、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智国.谈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基本课型建模的指导思想[J].中国校外教育,2019(19).
[2]魏文婷.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8(13).
[3]张乐天.加强党史教育让学生知史爱党[J].中国高等教育,2015(1):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