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德育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2021-09-22罗美芳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29期
关键词:实践活动初中德育

罗美芳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中,教师应重视发挥出德育实践活动的基本效果和价值,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对于德育知识有一个切实的认识,规范学生在学校和生活中的具体行为,保证学生个人能够形成一个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认识,助力学生的个人成长。

关键词:初中;德育;实践活动;对策

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的中间阶段,教师应重视做好德育实践活动的开发工作,解决当前德育实践活动中的实际问题,根据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寻找有用的教学载体和教学元素,丰富学生进行德育实践活动的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德育实践活动时的兴趣性,保证德育实践活动目标的完成。

一、当前初中德育实践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一)德育实践活动方式单一化

在进行德育实践活动时,如果只将德育实践活动的场所局限在课堂上,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的时候,有着相应的局限性。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多数都是只进行传统化的接受,很多时候缺乏进行实践操作的机会和时间,这对于学生理解德育知识不利。

(二)德育实践活动过于空洞

在初中的德育课堂上,教师如果只将教学重点放在德育形式上,很容易就忽视学生的实际需求,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德育的实践内容如果过于空洞化,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无法对于德育知识有具体化的理解,不能将德育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来,导致教学之间没有相互的联系性,降低了德育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实践活动层次性不强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个体之间是有着一定的差异性的,学生之间对于德育知识也是有着不同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说,学生之间需要有着不同的发展方向,在接受德育教育时,也应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但是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时,还是对于所有学生,采取同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之间的层次性没有体现出来。

(四)教师对于德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具体的德育实践活动中,德育的具体任务都是落在了班主任的头上,班主任需要在工作安排中留出足够进行实践活动的时间,做好德育教育的渗透工作。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班主任不重视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在教育的时候,沿用了传统化的教育方式,有时候碍于课时的影响,对于德育实践教育难免有着忽视的情况出现。

二、针对初中德育实践活动中问题的优化策略

(一)明确德育实践的实际目的,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在初中的德育教育课堂上,教师应重视认识到开展德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提升对于德育实践活动的正确认识。在教育的过程中,能够以一个正确的态度来看待德育实践活动,重视引导学生将自己学习到的德育知识应用在实际的生活中,提升学生对于德育知识的实践技能,让学生学会利用德育教育的思想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保证学生的正确道德意识的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思想、行为、品德等方面入手,切实满足学生的学习实际需求,让学生理解德育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性,体会到德育知识对于实践生活的指导性,利用这样的方式,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二)利用多媒体建设情境教学,保证德育教育的实施

在当前的社会中,中国的教育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教育的过程中,结合多媒体的实际教学作用辅助德育活动的开展,给学生更为切实化的认识和体验。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的方式,教师可以创设相应的德育实践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学习,增强道德素养。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短片为学生进行播放,做好德育教育的开头工作,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德育平台,增强学生的德育水平。

(三)加强校风和学风的建设工作,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

在初中阶段的教育中,学生的个人成长和校园环境也有着一定的影响。考虑到这一点,教师应重视为学生营造一个合适的校园环境,利用环境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学校中感受到积极向上的气氛,增强学生对于德育实践活动的良好体验,提升学生的个人德育认识。在校园中,教师应重视加强校风、学风的建设工作,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让学生在校园中对于不好的行为有所警示,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

(四)分层次的重点性地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制订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案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阶段中的学生,教师应重视采取差别化的德育教学方式,保证德育教育活动的实效性,让德育实践活动变得更具有效果化。比如针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教师应重视开展爱国主题的教育,而对于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教師可以加入一些道德教育的内容,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对于初中三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重视让学生树立一定的道德意识,引导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依靠自己的个人能力去观察生活,提升学生对于生活的观察能力。对于不同阶段中的学生来说,其有着不同的学习问题,面临的难度也不应该一样。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针对不同阶段的中学生,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案,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保证德育教育方案的针对性,提升德育教育的基本效果。

(五)提升德育实践活动的质量,增加德育实践活动的组成形式

在德育实践活动中,教师应重视丰富进行德育实践活动的形式,增加进行德育实践活动的次数,让德育实践活动变得更加具有内容化。比如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于教材中的知识,以此作为基本的元素载体,保证德育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产生相应的共鸣体验,增强学生对于德育实践活动的理解。例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以“劳动光荣”作为基础的德育实践活动主题,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德育实践,让学生实际动手,干一些农活,帮助自己的父母排忧解难,让学生在劳动中,明确劳动的具体意义和价值。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重视做好对于学生的德育工作,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行为习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提升德育实践活动的实际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良好的教学实践活动,促使学生成为当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菁.新课程改革下初中德育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求知导刊,2020(38):77-78.

猜你喜欢

实践活动初中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关于小学数学兴趣教学的思考
小议高中数学的兴趣教学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