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浅谈
2021-09-22施少晖
施少晖
摘要:幼儿阶段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阶段可谓是人生接受教育的启蒙阶段。所以,作为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落实中,必须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提高重视程度,特别是心理健康,不仅需要注重智力的开发,而且需要保证幼儿心理实现健康发展。本文深入探究了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策略
引言
一个人的良好品质形成必须基于幼儿阶段加以关注和重视,然而心理健康可谓是良好品质建设的关键所在。但是基于某些幼儿园教学现状而言,大部分幼儿园的教师并未关注和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单单强调幼儿的身体健康成长,以及智力发展。古谚语说得好“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幼儿期的孩子心理发育处于最迅速、最关键的时期,所以需要构建积极向上的内心世界,同时需要外界的正确引导和指导。
一、幼儿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1忽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
現在大部分的幼儿园普遍存在重视幼儿对教学知识的有效学习,没真正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没能深刻的意识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对幼儿以后的学习成长和三观形成发挥的积极作用。每一个幼儿都是与众不同的,在理解、语言表达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会出现很多的不良情绪,有的幼儿性格逐渐变得内向、孤僻、胆怯、任性等等。如果幼儿教师没有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干预,势必严重影响幼儿以后的心理健康发展,对未来的成长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
2家长没有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现在很多的幼儿家长比较在意的是幼儿衣食住行,认为幼儿尚小,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幼儿来说没有多大作用,长大了幼儿自然而然就会“懂”了。在幼儿出现一些不良的语言行为或者是情绪比较反常时,只是过多的满足幼儿的物质需求,根本不会及时询问幼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也不会主动与幼儿园教师沟通幼儿最近在幼儿园的一些情况。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会使得幼儿的情绪不断扩大,直接影响幼儿和其他小朋友之间的友好相处,非常影响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多样实践课程,落实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实现有效落实,幼儿园应当积极创设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课程。在选择课程内容之前,幼儿教师应当准确把握幼儿的实际情况,根据其身心成长特点、兴趣爱好以及理解能力,为幼儿涉及积极向上、健康良好多样的教育活动,并准备相应的应急以及解决措施。基于心理健康教育所涉及的内容层面而言,可以组织幼儿开展娱乐活动、表演游戏、“故事大会”、手工实践操作等多元化活动。通过借助表演,帮助幼儿深化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其应变能力;借助“故事大会”,增强幼儿的倾听能力以及专注力;利用手工活动,培养幼儿手脑协作能力,促进幼儿深化动脑能力,进而引导幼儿通过教育实践活动产生较强的体验感,让幼儿实现心灵共鸣,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落实奠定坚实基础。
三、读懂幼儿的心,优化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的内心世界是单纯无暇的,同时是塑造的关键时期。如果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对幼儿行为给予表扬和肯定,则会促进幼儿实现积极乐观成长,同时有助于幼儿建设乐观的内心世界。如果教师经常对幼儿进行批评,则会对幼儿内心造成阴影,进而导致幼儿从最初的阳光状态变得不愿意表达孤僻,甚至出现极端的想法,对幼儿未来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在读懂幼儿的基础上,需要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态度,经常对幼儿使用“你真棒”、“我相信你能行”等鼓励性语言,保持足够的耐心,蹲下身子,静待花开,这种做法能更有效地激励幼儿分辨是非,自觉向榜样学习,归正自己不良的心理与行为,从而达到不断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的确,每个幼儿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美,教师如果想要赢得幼儿的信赖和喜欢,就不能吝啬肯定和赞扬的话语,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时时彰显友好的一面,引导幼儿朝着乐观、自信方向发展,进而保证幼儿实现健康发展。
四、营造积极向上,浓浓“家味”的氛围
基于幼儿角度而言,处于不熟悉的环境势必会让其产生恐惧心理,所以幼儿园教师应当注重创设与幼儿家庭氛围相同的教学环境。在为广大幼儿创造安全感的基础上,幼儿能够产生轻松愉快的良好情绪,并积极主动学习和接受新鲜事物。幼儿教师可以提前与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准确把握幼儿的心理健康需求,并和幼儿一起准备相应的物品,创设“如家”一般的班级环境,这一做法,有助于让幼儿体会到被尊重以及关爱的感受,进而逐步建立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良好行为习惯。毋庸置疑,环境是一个人建立良好性格的关键因素,轻松和谐的环境才能帮助幼儿建立健全的人格。所以不仅需要注重幼儿园教学环境满足幼儿家庭氛围的形式标准,而且需要注重环境的和谐,符合幼儿的生活需求,杜绝危险物品的存在,如刀具、锋利物品等极易导致幼儿身体受到伤害的物品。
五、创新合作形式,打造家园共育平台
为了发挥家长在家园配合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从而有效地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我们首先通过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与家长一起学习相关的基础内容,从思想观念上引导家长进行转变,使家长对幼儿心理健康加以关注;通过班级QQ、微信群及时推送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等内容,让家长学会与幼儿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幼儿克服心理障碍和解决心理问题;通过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充分了解幼儿在园的各项活动常规及生活习惯,培养幼儿生活习惯的要求等内容;通过家访增进了教师、家长对幼儿在家、在园的了解,及时不断调整教育方法;通过定期开展家长沙龙活动,让家长讨论幼儿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行为偏差,并交流解决的建议等。此外,还通过亲子活动、家长助教等一系列的家园互相活动,让家长动态地了解幼儿在各种活动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乐观向上的状态, 进而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结语
幼儿阶段是一个人发展的启蒙阶段,从娃娃抓起,坚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德育教育的标志,是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关键,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刻不容缓的重大问题,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尽管我们不可能给予孩子应对一生的知识和技能,可我们可以给孩子珍贵的财富——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作为教师我们要用爱拨亮每位幼儿心中的那盏明灯,扬起前进的风帆,只要大家都来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那么教育这朵花就会越开越美。
参考文献:
[1]徐小丽.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浅谈[J].试题与研究,2021(20):137-138.
[2]汪凌卉.幼儿园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J].教育界,2021(13):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