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场效应”视角下的幼儿园“小学化”
2021-09-22叶寨红
叶寨红
摘 要:幼儿园“小学化"是一个老生常谈的热门讨论话题。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广大的幼教工作者和家长,而直接受害的却是幼儿。尽管国家、社会、幼儿园都在禁止、呼吁和预防幼儿园“小学化”,但现实却是虽令不行、禁而不止。大量文献的研究表明,在讨论解决幼儿园“小学化”问题时,国内主要体现在幼儿园方面的研究,着重研究“小学化”的表现、成因和危害以及解决对策;国外在幼儿园“小学化”问题并不太凸显,他们的教育理念和幼小衔接制度,有效地防止幼儿园“小学化”。目前国内的研究,大都是基于幼儿园的立场,从管理、督导、儿童中心、园长、教师和家长、多学科等视角来谈幼儿园“小学化”问题。放眼当下教育,其实当前幼儿教育也陷入了“剧场效应”的怪圈,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都被这个效应所绑架。因此,本文将从“剧场效应”视角下来谈谈幼儿园的“小学化”。
关键词:“剧场效应”;幼儿园“小学化”
一、研究背景
1987年第一次全国幼教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幼儿园“小学化”现象亟待改善起,幼儿园“小学化”就开始成为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工作改革不可绕开的话题。2012年,教育部发文要求规范办園行为,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2018年7月4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规定幼儿园严禁教授小学课程内容、纠正“小学化”教育方式、整治“小学化”教育环境、解决教师资质能力不合格问题、小学坚持零起点教学。2019年学前教育宣传月的主题就是“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对防止和克服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提供了具体方法和建议。2020年9月,教育部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明确提到,幼儿园不得教授小学阶段的教育内容,不得开展违背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
二、概念界定
1.剧场效应
“剧场效应"这一概念最早是由法国教育学家卢梭提出的,他认为所有人既是观众又是参与演出的演员,在自觉或不自觉中人们完成了自我的异化,导致了集体秩序失衡,人人既是秩序失衡的破坏者,又是秩序失衡的受害者。
一个剧场,大家都在看戏。每个人都有座位,大家都能看到演员的演出。忽然,有一个观众站起来看戏(可能是为了看的更清楚,也可能因为身高较矮),周围的人劝他坐下,他置若罔闻,求助剧场管理员,管理员却不在岗位。于是,周围的人为了看到演出,也被迫站起来看戏。最后全场的观众都从坐着看戏变成了站着看戏。
2.幼儿园“小学化”
什么是幼儿园“小学化”学术界并未有明确的概念界定,目前主要是通过描述“小学化”的现象来界定内涵。
幼儿园“小学化”就是指在幼儿园的教育中使用了小学阶段的办学目标、办学理念、教学方法、管理模式以及评价方法等,同时非常重视知识成绩,但是却忽视了幼儿自身的成长规律。幼儿园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提前教授小学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 教育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减少幼儿游戏活动时间; 教育评价以考试和分数作为评价手段和标准等方面。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
(一)国内文献综述研究
1.在对国内的发展动态研究中,大量的文献从各种不同的视角对幼儿园小学化进行了研究:
基于园长视角下谈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从园长立场探寻学前教育“小学化”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措施,以遏制“小学化”:适当放权,提升教师责任感;家园沟通,宣传科学的幼儿教育思想:幼小沟通,建立联谊制度;园内合作,完善监督制度;小学附设幼儿园,实现空间对接。从家长和幼儿园的视角下详细分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表现与危害,及其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与家长合作,防止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从文化视阈的角度出发,分析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的成因以及危害。提出干预的具体办法和措施,改善学前教育现状,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从多学视角下对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现象)进行(审视)分析和探究,研究如何预防小学化倾向,并提出合理性(相应)的解决策略。从“儿童中心论”的理论中得到启示,幼儿园要秉持科学的儿童观、建立正确的培养目标、提升教师素养、促进专业化成长,开展家园共育、促进家园合作等方面,形成去“小学化”的教育对策。从督导视角出发,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原因进行剖析,并从优化督导模式、搭建督导平台、扩大督导作用、强化督导功能等方面阐述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思考和建议。从博弈论的视角,分析幼教主体在幼儿教育选择中深陷入难以自拔的“囚徒困境”,并探索其深度根源,试图寻求走出困境之途径。基于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通过分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表现,探究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并尝试提出幼儿园教育以“去小学化”的生态学对策,以期对当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治理以及学前教育未来事业的长期发展有所启示与借鉴。基于时间窗理念的幼儿教育“去小学化”理性思维进行研究与探讨。在知识观视角下,从儿童与课程知识的关系探索为出发点,重新审视我国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知识观现状,重构幼儿园教育课程知识观,以期为我国幼儿园教育步入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轨道之路带来一定启示。
(二)国外文献综述研究
据了解,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对于“幼小衔接”的问题,是非常重视的,各国都在努力为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而努力。日本是重视幼小衔接较早的国家。“关于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即幼小衔接的问题,日本一般的幼儿园和保育所,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参观小学,与小学生进行交流等。2009年开始施行的新修改的《幼儿园教育要领》和《保育所保育指针》都特别强调幼小之间衔接的重要性,要求保育所、幼儿园必须与小学开展合作。但是,加强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合作与衔接,不等于学前教育小学化,学前教育也不应该只是单纯的小学教育的预备阶段。所以,从法律法规到具体的实践,日本各方面都采取了一些措施。其前提是尊重婴幼儿发育的特点,开展符合孩子发育特征的学前教育。”
日本对幼小衔接的重视始于1948年颁布的《保育大纲》,该大纲提出幼儿园与小学要进行沟通与联系,但对于如何衔接还未形成清楚的认识。经历了幼儿园教育 “小学化” 问题后,日本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比如科目设置从分科到综合,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幼儿园教育 “小学化” 倾向。经过多年的经验总结,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日本创设了具有特色的课程内容和教育方式,侧重于培养幼儿的表现力、创造力、思考能力等。
四、国内外文献综述的总结
“剧场效应"绑架了教育,在恶性竞争中教育实现了自我异化,剧场效应在社会环境中形成了场域,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提出“场域"概念(是一个运作争夺的空间,包含一种投入并具有历史生成性),投射到幼儿教育“小学化"剧场效应这个场域中,幼儿教育“小学化"剧场效应的产生与累积往往是出于参与主体的从众心理以及焦虑。
根据大量文献的研究表明,在讨论解决幼儿园“小学化"问题时,国内主要体现在幼儿园方面的研究,小学方面研究很少。幼儿园方面着重研究小学化的表现、成因和危害以及解决对策;从而提出正确认识幼儿教育本质,幼儿教育的内涵,尊重幼儿发展规律,探讨和加强对幼儿园教育的监管,结合有效管理手段,全面提升幼儿教师的教育素质、改变家长幼教观念与方法等方面内容,解决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存在的冲突,探究如何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规避小学化,提出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具体措施。从根本上减少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
对于如何解决“剧场效应”下的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时,在对国外社会环境、教学环境、历史文化和政策制度的结合探讨下,国外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并不太凸显,国外幼儿教育相关的教育理念以及幼儿衔接制度,有效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日本在2007年颁布的《学校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为义务教育及其后续教育奠定基础,这体现了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育方面的一致性与连贯性,日本在教育复兴时期于1947年颁布《保育要领》中明确提出学前教育机构和小学间应该进行充分的联系和沟通的理念。研究发现美国存在幼儿教育“小学化",但是美国社会并未出现幼儿阶段“小学化”的讨论,相反“薄弱”的美国基础教育却能让幼儿园和小学教育顺利衔接,也是因为美国将学前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阶段。英国采取混龄制学前教育,形成具有英国特色的自由式教育理念,结合了自身传统文化的自由主义,人文主义基础上还融合了科学精神,因此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不太明显。
对国内外学前教育研究后发现,国外在应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时,所产生的教育理念、教育管理政策制度、课程衔接办法等都解决对我国幼儿园“小学化”问题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五、幼儿园小学化成因与危害
1.受社会教育环境的影响。耳边时常听到“从娃娃抓起"“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等诸如此类的声音。在我国基础教育资源不均衡,小学向下施压,市场出现了一系列的教育培训补习机构,,使得幼儿教育进一步推向商业化,追逐功利,一步步走向小学化。
2.家长自我观念影响。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大,家长们望女成凤望子成龙的成才心态变得更加殷切,家长的传统教育理念陈旧。在从众焦虑的心境中,对幼儿教育阶段的特殊性认识不足。
3.教师自身素養的影响。当前学校教育中教师职责缺位,专业自主权削弱。幼儿教师队伍鱼龙混杂,专业素养层次不齐。
4.幼儿园自身理念的影响。“民办园”自负盈亏的模式下,驱使其中部分园获益至上,为增加生源开设以“双语教学"智力开发、兴趣班”为特色的一系列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不仅满足家长的虚荣心,还以此收取高额费用,影响下幼儿园“小学化”现象愈演愈烈。
5.课程管理不完善,日常部门监管疲软。首先我国幼儿园现行课程管理体制不健全,幼儿园教育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课程标准和教材,这样一来幼儿园有了课程的自主选择权和最终决定权,由于部分园长和课程开发教师以及领导能力的薄弱,幼儿园为了迎合小学入学考试需求,加上政府对学前课程管理不严,导致了小学课程提前进入幼儿园。
以上这几方面是根据相关文献总结的我国目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现状以及成因,根据这些问题很多研究者都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六、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策略
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需要从多方面共同努力:
(一)加强政府监督职能,实现学前教育立法
一直以来,在幼儿园小学化方面,国家教育部也在政策法规上多次制定相应条文法规予以禁止,并不定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也取得一些成效。但是,这只是幼儿园小学化现实中的冰山一角,由于缺乏法律保障和必要的处罚措施,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根治。今年,国家颁布的学前教育法草案,不仅向幼儿园小学化教育学明确说“不,还对“抢跑”的幼儿园和社会培训机构,明确了罚款、整改或吊销证件的处罚,这无疑能起到强有力的震慑作用,进而从根本上遏制幼儿园小学化现象。
(二)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是幼儿从幼儿园阶段向小学阶段顺利过渡而进行的有效衔接,幼儿园应该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可联合同区域小学,寻找适宜的衔接方法,开展适合幼儿的游戏活动;学习并不是幼儿园阶段的首要任务,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自律性,为小学教育奠定良好基础,而不是盲目地把小学的教学内容搬到幼儿园提前灌输学习。
(三)家园共育,发挥教育合力
众所周知,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和学校紧密结合在一起。正确的幼小衔接需要家长的配合,家园一致才能帮助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为做到家园一致,幼儿园可通过形式多样的方式,如家园栏、亲子活动、家长助教等形式,引导家长形成正确的幼小衔接教育理念,儿童发展观等,用理论武装家长的头脑,才能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配合幼儿园的工作。
七、结论与思考
“剧场效应"从众焦虑的心境,体现出对幼儿教育阶段的特殊性认识不足。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仍处在不成熟、不平衡阶段,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提前教授小学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小学化”倾向较为严重,不仅剥夺了幼儿童年的快乐,更挫伤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阶段,幼儿适合在游戏活动中接受新知识、认识新事物。幼儿教育需要遵循幼儿生长发育规律、身心发展特点出发,游戏中学习才是幼儿最适宜的学习方式,他们在游戏中探索世界、学习知识,在游戏中全面开发人际交往、自我评价、空间想象等能力。目前在纠正小学化方面具有了大量研究理论的分析和指导,具有广阔的可发展空间,应该不断引导正确的办园理念和科学的育儿知识普及,要关注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为幼儿教育的科学发展传递正能量,使教育小学化无立锥之地。但对于不同的地区适用性不一,且实施过程复杂且难度大,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这一问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深入的研究和完善应对措施,在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 钟焦平.校外教育须警惕“剧场效应” [N].中国教育报,2018.01.01(1)
[2].元琰.席小莉.新時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囚徒困境.[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08):77-81
[3]杨雄 韩耀阳 杨晓萍 知识观视角下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结与解.[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8,(03):7-11
[4]王幡、白健、王建平.日本学前教育中“幼小衔接”的实践与启示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15年第2期第40卷(总第197期)
[5]付珍.浅析走出中国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困境——日本“幼小衔接”视角下的启示.[J]新西部(理论版).2015,(06)
[6]邓志伟.二十一世纪世界幼儿教育课程发展的趋势—日、美、德、法四国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1998,(6).
[7]刘琳.西方幼儿教育对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启示—以英国、美国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0 ,(3).
[8]林客松,苏民贵.市场因素渗入学前教育课程:原因、影响及消解[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9.(11).
[9]刘凤辉.家长的教育理念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影响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
[10]李瑞竹.民办幼儿园课程小学化倾向及其对策研究[D],渤海大学,2016.
[11]甄洪芳.学前教育“小学化"成因分析及其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2).
[12]张喜强.学前教育“小学化"成因分析及其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4 ,(12).
[13]马健生,陈元龙.学前教育小学化:困惑与澄清——基于“儿童发展中心”的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4):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