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康复训练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2021-09-22刘玉妹
【摘要】目的:研究盆底康复训练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20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以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盆地康复训练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康复率93.33%(56/60)明显优于对照组75.00%(45/60), 对比两组患者分度指标点、肌电指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对比PFDI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康复训练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盆底康复训练;盆地功能性障碍疾病;护理;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5-0219-02
Application value of 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nursing care of patients with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LIU Yu-mei (People’s Hospital of Huidong County, Guangdong Province, Huizhou Guangdong 516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the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Methods: 120 patients with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9 to June 2020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60 cases) and control group(60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combined with basin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Results: the nursing rehabilita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3.33% (56/60),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75.00% (45/60) of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index points, EMG index,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pfdi scor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the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is good,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basin functional disorders; nursing; application value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由分娩、妊娠、肥胖等因素导致的妇科疾病,是一种现代医疗领域的高发性妇科疾病。导致该病症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妊娠、分娩,妊娠期女性在雌性激素快速分泌的情况下,会使盆底韧带的胶原被逐渐溶解, 进而造成盆底结缔组织在此作用下出现异常,最终导致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等疾病情况的产生[1]。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护理干预中,基础护理与盆底康复训练的有机结合能够很好提升的护理干预效果,本文以此为基础,選取我院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20例该疾病患者展开研究,实际探讨治疗过程中以及护理干预中盆地康复训练的实践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选取在我院门诊部,为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患者,120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60例,年龄28~45岁,患者平均年龄为(34.24±3.46)岁;对照组患者60例,年龄27~46岁,患者平均年龄为(34.97±3.52)岁。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逐渐无差异(P>0.05),可比。纳入标准:①所选患者均为足月分娩;②无盆腔手术史;③无生殖、泌尿系统感染史[2]。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脏器功能衰竭;②患者患有精神类疾病;③患者存在肢体缺陷[3]。本次研究经过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以正常方式开展护理工作,以生物反馈的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期间指导患者进行康复性训练,保证患者治疗期间的病房看护等。观察组则以“常规护理+盆底康复训练”联合的方式开展护理干预,主要方式如下:①采用盆底功能障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训练, 每次接受治疗时间20~30min, 每周2次;②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制定恢复训练计划,并指导患者进行盆底康复训练;③护理过程中对患者开展心理辅导,通过适当的沟通稳定患者情绪,保证患者的积极心态,为盆地功能性障碍疾病奠定患者的心理基础。④安置盆底生物反馈治疗仪,通过截石位,将探头逐渐深入患者阴道位置,然后根据指定的康复训练计划,结合患者的生物反馈,以电刺激的疾病治疗方式进行病症治疗。
两组护理时间均为6周,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康复率进行对比观察。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康复情况并记录,护理后患者盆底肌能够正常收缩并保证收缩时间在5s以上,能够保证收缩次数≥5次,视为护理效果显著;患者盆底肌能够正常收缩,收缩时间维持在3 s以上,并保证收缩次数≥3次,视为有效;如果患者盆底肌只能收缩一次并保持时间为3s以下时,则判定为无效;总康复率=(效果显著+有效)/总例数×100%。对比两组患者分度指标点、肌电指标,对比PFDI评分。PFDI评分判定标准:①依据WHO对盆底器官脱垂评估系统进行判定,依据康复治疗仪观察两组患者的盆底肌电活动及分度指標点。②以蒋惠瑜制作的盆底功能障碍问卷对患者盆底障碍进行评估 [4]。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本次研究,计量资料以_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进行c2检验,P<0.05为有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护理康复率评价 护理6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康复率分别为93.33%(56)、75.00%(45),观察组的护理康复率高于对照组的总康复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康复率的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观察组患者护理康复效果显著例数24例,有效32例,均高于对照组护理康复效果显著和有效的19例及26例。
2.2盆腔功能评估对比 两组患者分度指标点、肌电指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对比PFDI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是常见的妇科疾病,属于并发症类型,其主要病因是与患者的盆底功能以及盆底结构有密切关联的,盆底功能障碍或者缺损都会增加发病几率[5]。根据相关调查结果:现阶段我国有40%以上、生育过或妊娠期女性患有盆底功能障碍疾病[6]。并且该病的发病率与患者的年龄也有着密切关联,与年龄增长成正比,同时女性分娩、妊娠以及肥胖等原因,都容易成为该病症的诱因。其中妊娠与分娩的影响体现最为明显,该阶段女性的雌激素分泌发生变化,会使盆底韧带的胶原被逐渐溶解, 进而造成盆底结缔组织在此作用下出现异常,最终导致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等疾病情况的产生,同时伴有子宫附件等脏器脱垂、性生活不满意等[7]。在现代医疗事业发展的带动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方案也越来越多, 并且通过护理工作的开展,能够进一步提升患者的康复效率[8]。盆底康复训练是新时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非手术治疗方式,主要是通过盆底肌锻炼、生物反馈疗法以及电刺激疗法等方式,使盆地受损的肌肉、神经等组织得以纠正,进而实现对盆地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9]。随着新时期我国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率的逐渐增加,人们对盆底康复训练的应用也逐渐深入,不仅仅在治疗工作中,通过盆底康复训练在护理中干预,也能够有效提升护理康复率和效果,具有重要的护理应用价值[10]。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我院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20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的分组研究,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盆底康复训练进行护理干预,经过研究发现:观察组60例患者的护理康复率为93.33%,其中护理康复效果显著例数24例、有效32例、无效4例、总有效56例;对照组60例患者的护理康复效果显著;例数19例、有效例数26例、无效例数15例,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盆底康复训练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提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护理康复率。同时,对比两组患者分度指标点、肌电指标,对比PFDI评分,观察组患者分度指标点、肌电指标、PFD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证明了盆底康复训练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这与高蔚霞[11]、王志华[12]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盆底康复训练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护理中应用具有重要价值,能够提升患者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护理康复率,并且其实际应用过程中,患者的分度指标点、肌电指标以及PFDI评分都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方式,充分证明了盆底康复训练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杨桂梅. 盆底康复训练护理应用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价值分析[J]. 饮食保健, 2018, 26(31): 177-178.
[2] 任华. 盆底康复训练护理应用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效果[J].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 3(33): 10-10.
[3] 何月欢. 盆底康复训炼护理应用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效果研究[J]. 健康大视野, 2019, 27(13): 116-117.
[4] 蒋惠瑜, 黄亚莲. 盆底肌功能锻炼联合肌电刺激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山东医药, 2018, 58(17): 75-77.
[5] 陈凤. 盆底康复训练护理对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治疗效果的影响[J]. 饮食保健, 2018, 26(52): 255-255.
[6] 黎敏. 行盆底康复训练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护理干预方法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 2018, 13(19): 172-174.
[7] 张盛艳.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治疗及康复锻炼的护理体会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 5(99): 103, 106.
[8] 覃彩虹.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治疗及护理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 6(25): 105, 108.
[9] 陈香.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采用盆底肌肉训练的康复效果观察[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 26(6): 84-85.
[10] 杨向红, 陶洁.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治疗及护理体会[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39): 255-256.
[11] 高蔚霞.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治疗及护理进展[J].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8, 5(28): 142, 146.
[12] 王志华, 陈丽清, 郭艳. 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盆底重建术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9, 40(2): 79-80.
作者简介:刘玉妹(1983.01-),女,汉族,广东省惠州市人,大专学历,主管护理师,研究方向:临床护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