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柴葛解肌汤加减联合奥司他韦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表寒里热证)临床观察

2021-09-22盛梦娟李静董艳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5期

盛梦娟 李静 董艳

【摘要】目的:观察柴葛解肌汤加减联合奥司他韦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表寒里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9月至2020年2月来我院儿科就诊的年龄1岁以上的流行性感冒(表寒里热证)患儿80例,按是否接受口服汤剂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口服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柴葛解肌汤加减联合治疗。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症状消失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葛解肌汤加减联合奥司他韦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表寒里热证)疗效更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柴葛解肌汤;奥司他韦;流行性感冒;表寒里热证;

[中图分类号]R7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5-0036-02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因感受时行邪气(流感病毒)而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鼻塞流涕、高热乏力、头痛咽痛、肌肉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又称“时行感冒”,属疫病中“风瘟”“冬瘟”“春瘟”“秋燥”等范畴。该病起病急、传染性强、潜伏期短、发病率高。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发于冬、春二季,具有暴发流行、蔓延迅速、波及面广、传变快、并发症多等特点[1]。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老年、儿童、孕产妇等抵抗力低下人群。流感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但全身中毒症状较普通感冒严重,易并发肺炎、心肌炎、脑炎等,导致死亡[2]。流感病毒的变异有不可确定性和复杂性,迄今仍是人类无法完全控制的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3]。中医认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卫表不固,更易感受时疫,若未及时得到治疗,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对其生命安全与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寻找小儿流感的有效治疗方法,发挥中医药优势,有着重要意义。笔者采用柴葛解肌汤加减联合奥司他韦治疗小儿流感(表寒里热证)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9月至2020年2月来我院儿科就诊的年龄1~13岁的流感(表寒里热证)患儿80例。病例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发病时间、流感疫苗接种史、接触史、既往史、首发症状、就诊时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按是否接受口服汤剂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1~13岁,病程在48 h内,体温(腋下)最高38℃~40.2℃。

1.2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1年卫生部办公厅印发的《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①在流感流行时期,出现发热;②在非流感流行时期,出现发热,伴流感流行病学史。

凡具备上述①或②,且甲型和/或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或核酸检测阳性,排除其他引起流感样症状的疾病,即可诊断。②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感冒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表寒里热证的诊断标准[4]。①主症:发热。②次症:a、恶寒或微恶风;b、无汗或汗泄不畅;c、头身痛或肢节酸疼;d、咽痒或咽燥或咽红肿痛;e、烦躁、口渴欲饮;f、鼻塞,流涕,或清稀或黄浊或黄白相间;g、咳嗽,痰液或白或黄或黄白相间;h、尿黄;i、大便干。③舌脉:舌红或舌淡红边尖红,苔薄或薄黄,脉浮或浮数或指纹紫滞气关。凡具备以上主症且≥3项的次症,参考舌脉或指纹即可诊断。

1.3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以上中西医诊断标准者。②就诊前未使用任何治疗感冒或抗病毒的中西药物。③中西医诊断属于轻证者。④血常规及CRP等检验结果提示病毒感染者。⑤对研究中所用药物不存在使用禁忌证。⑥纳入研究前取得法定监护人知情同意,并可配合门诊复诊或电话随访。

排除及脱落标准:①非单纯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所致发热者。②治疗过程中出现流感重症或危重症或合并其他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③存在相对明确的其他非流感病毒感染者④近期接种过流感疫苗者。⑤治疗中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者。

1.4方法 对照组予口服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商品名:可威。生产厂家:宜昌东阳光长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15 mg/袋,10 袋/盒),用法:10 Kg≤体重≤15 Kg,30 mg/次;>15~23 Kg,45 mg/次;>23~40 Kg,60 mg/次;>40 Kg,75 mg/次;2次/d,温水冲服。

觀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柴葛解肌汤加减联合治疗,基本药物组成(《伤寒六书》):柴胡6g,葛根9g,甘草3g,黄芩6g,羌活3g,白芷3g,芍药6g,桔梗3g,生姜3片,大枣2个,石膏(先煎)3g。小儿服药困难,加甜叶菊3g,以调和药味。以上为成人推荐用量。按年龄大小酌情调整剂量。1~3岁为推荐用量的1/3;3~6岁为推荐用量的1/2;7~12岁为推荐用量的2/3;>12岁为推荐用量。随证加减变化:表寒重、无汗而恶寒者减黄芩,加麻黄;里热伤津见口渴者加天花粉、知母;咽红、咽痛者加玄参、射干;热毒重、烦躁、舌质偏红者加银花、连翘;咳甚者加蜜麻黄、苦杏仁;夜咳者加紫苑、百部;痰多者加葶苈子、瓜蒌;鼻塞流涕者加辛夷、苍耳子;里热重、阳明经热重者生石膏加量;大便秘结者加大黄、枳实。食欲不振、纳差者加鸡内金、焦三仙;恶心、便溏者加藿香、苍术、陈皮、法半夏。煎服方法:水煎服,日1剂,不拘次数,当日服完。寒多热服,热多温服。中西药服药时间间隔半小时。两组患儿均连续用药5日,第一疗程3日,第二疗程2日,观察疗效。在治疗过程中,除服用本研究所用药物及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外,不得服用其它任何治疗感冒或抗病毒的中西药物。

1.5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咽红或咽痛、鼻塞、流涕以及咳嗽消失时间。治疗后,观察发热、咽红、咽痛、咳嗽、流涕、鼻塞等临床症状。无效:临床症状未得到缓解,体温无明显下降;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减轻,体温较前明显下降但未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体温恢复正常。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体温恢复正常[5-6]。

2 结果

2.1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发热、咽红或咽痛、鼻塞、流涕以及咳嗽消失时间更短,差異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高于对照组的77.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外感传染性疾病之一[7]。属祖国医学中“时行感冒”范畴,多因时行邪毒从呼吸道而入。明代吴有性《瘟疫论》曰:“疫者感天地疠气,此气来之,无论老少强弱,触之即病,邪自口鼻而入。”[8]。《内经》记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小儿肌肤娇嫩,腠理疏松,肺脏娇嫩,脾常不足,卫气怯弱,卫外不固,易为外邪所侵[9]。“表寒里热证”又称为“寒包火”“外寒内热证”等。该证型在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常因外邪传里化热而表寒未解或内本有热又感寒邪引起[10]。

季节型流感多在冬春寒冷季节爆发。目前冬季暖气普及,室内取暖过度,人处于温热干燥环境中,同时饮食结构改变(偏辛辣油腻)、儿童学习压力大(情志化火)、饮食不节(食积内热)等,使内热不得宣泄。若遇气候骤变,寒流来袭,室外寒冷,小儿不能及时加减衣物,寒邪乘虚而入致病。因此小儿较成人更易出现表寒里热证。

现代医家对于表寒里热证的认识比较统一,治疗上多以表里双解法为主。柴葛解肌汤首见于明代医家陶华所著的《伤寒六书》,具有辛凉解表、解肌清热之功,主治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其作用正好契合小儿流感(表寒里热证)的临床特点,将其用在小儿流感临床治疗中, 能够辛凉解表、解肌清热,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经过本研究,采用柴葛解肌汤加减联合奥司他韦治疗小儿流感(表寒里热证),观察组患儿较对照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表明, 采用柴葛解肌汤加减联合奥司他韦治疗小儿流感(表寒里热证)临床疗效更显著, 值得推广使用。

然而,虽然对于表寒里热证的治疗多主张表里双解法,但是对于表寒与里热程度的鉴别,解表与清热比例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作为一首沿用至今疗效确切的经典方剂,柴葛解肌汤在中医临床上广泛使用。但其抗流感机制尚不成体系,也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同时,鉴于本研究属临床小样本观察,尚需进一步扩大样本进行临床观察研究加以证实。如能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阐明柴葛解肌汤的有效成分及作用靶点,则更能为柴葛解肌汤加减联合奥司他韦治疗小儿流感(表寒里热证)提供现代科学依据,更利于其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尚连勇. 通腑宣肺平喘汤治疗流行性感冒60例临床观察[J]. 河北中医, 2011, 33(8): 1156-1157.

[2] 董成义. 流行性感冒[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04, 11(10): 20-21.

[3] 舒跃龙. 中国流行性感冒防控面临的问题与挑战[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3, 47(5): 391-393.

[4] 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 58-60.

[5] 李悦琳, 刘勇, 李继科, 等. 中西医治疗流行性感冒轻症病例229例的临床对照研究[J]. 世界中医药, 2016, 11(9): 1793-1797.

[6] 何春卉, 刘纯义, 林广裕等. 多中心、随机、开放性评价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剂治疗儿童流感疑似病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J]. 中华儿科杂志, 2017, 55(6): 462-467.

[7] 杨丽华, 伏忠阳, 易婧. 双黄连口服液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流行性感冒55例[J]. 陕西中医, 2013, 34(7): 814-815.

[8] 金晓仙, 张淑英. 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治疗流行性感冒临床观察[J]. 黑龙江中医药, 2013(4): 22.

[9] 张雪. 民间验方治疗风寒暑湿感冒100例[J]. 中国民间疗法, 2012, 20(11): 31.

[10] 吴大真, 余传隆. 中医辞海·中册[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9: 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