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遗传密码中的非编码序列同样需要破译

2021-09-22

科研成果与传播 2021年1期
关键词:报告会编码频道

陈润生

生物信息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肿瘤发生、发展以及干细胞重编程过程中非编码RNA的系统发现和功能机制研究,非编码RNA数据库、非编码RNA与各种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数据库以及其他专家数据库的构建与升级,肿瘤分子标志物识别算法的开发与分子标志物筛选高通量平台的设计与应用,非编码RNA 翻译复杂性的理论与功能机制研究。

大数据让肿瘤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更加精准

科协频道:陈老师您好,我们知道很多國家把大数据精准医学视为引领国际医学发展潮流的制高点。我国在促进精准医学发展方面,比如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面有哪些突破和进展?

陈润生:最近几十年,由于遗传密码的破译,大数据技术已经进入生物医学领域了。大数据技术使得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有了非常重要的变化,比如说借助这个技术,我们对肿瘤发病的原因了解得越来越清晰。而且针对引起肿瘤发病的突变基因,我们可以使用靶向治疗,靶向技术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

大数据的整合和分析使得肿瘤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更加精准,从根本上改变了很多疾病的诊断治疗方式。甚至可以说,大数据改变了大健康领域的运行模式——过去以诊断治疗为主,现在以健康保证为主。

破译人类遗传密码的研究十分重要

科协频道:您是怎样踏上人类基因组学相关研究道路的?您觉得这方面研究有哪些重要的意义?

陈润生:20世纪80年代末的时候,我注意到国际上正在热议人类遗传密码将极有可能被破解。我是搞基础研究的,对这件事非常关心,也一直关注着人类遗传密码破译的进展。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启动破译人类遗传密码的人类基因组计划。1992年,中国也开始着手推动破译人类遗传密码的事业,当时是以中国医学科学研究院肿瘤所的著名科学家吴旻先生牵头,组织人类基因研究组。我自己也有幸经吴旻先生介绍,加入到这个研究组中,参与破解人类遗传密码的重大研究。

人类遗传密码中的非编码序列同样需要破译

科协频道:我们知道其实您不光从事人类基因组学研究,您也在生物信息学领域研究多年,您能简单介绍一下您的科研成果吗?

陈润生:我参加人类遗传密码破译的研究以后,主要负责把测量的遗传密码按照数字、序列组装起来,然后运用理论方法来找到遗传密码中重要的基因信息。

我们知道人类遗传密码的大部分都不是用来编码基因的,找到那些用来编码基因的遗传密码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工作。可是,随着研究的推进,我们发现真正用来编码蛋白的基因,只占人类遗传密码的不到3%。也就是说,非编码遗传密码占到人类遗传密码的97%之多。我关注到了这一点,就想人类遗传密码中的非编码序列很可能并非属于毫无作用的部分,所以,我现在的工作主要是破译人类遗传密码中的非编码部分。

创新学术交流的方式有益于学术发展

科协频道:北京地区广受关注学术成果这种创新的产业界和学术界的跨界融合的报告会,您觉得会带来怎样的社会效益?

陈润生:我觉得这是很好的形式,过去很多报告会基本上是有人上台讲,讲完以后再解答几个问题。我觉得学术交流要有更多的互相讨论活动,在讨论当中也许能够产生新的火花,促进大家共同提高。这需要我们不断挖掘、改进学术交流的方式。这次的报告会就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方式,交流、点评的过程是一个大家互相探讨、互相挖掘的机会,我觉得这有益于学术发展,也有益于科研成果的普及。

科研的目标在于为社会、为人类服务

科协频道:您作为北京地区广受关注学术成果报告会的指导专家,有哪些体会和建议?您对新一代的科研工作者有哪些期望?

陈润生:我很荣幸能够参加这个报告会,科研的目标在于对社会、对人类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发表论文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把这些研究成果转化到实际当中来。我非常希望通过这样一种报告会的形式,使得大家能够就科研中的问题,作深入交流,从而碰撞出新的火花来。科学创新也需要这样的交流,同时,这种交流也为研究成果落实到实际中提供契机。希望新一代的科研工作者能够积极参与这种形式的交流活动,积极创新,不断提高,让其研究成果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猜你喜欢

报告会编码频道
住院病案首页ICD编码质量在DRG付费中的应用
本会举办“中美经贸摩擦的相关思考”报告会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报告会
中央国家机关举办学习武警森林部队扑救重特大森林火灾先进事迹报告会
高效视频编码帧内快速深度决策算法
寒假快乐频道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举办第三场专题报告会
频道
专家频道
不断修缮 建立完善的企业编码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