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说成长中的中国智库

2021-09-22吕诚诚李刚

决策探索 2021年17期
关键词:来源智库专家

吕诚诚 李刚

自2015年中辦、国办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至今,经过近6年整体布局,我国智库整体水准有了显著提升,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重要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伴随新型智库建设进程,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联合研发的智库索引CTTI系统数据持续更新,来源智库稳步扩大。当前,CTTI系统收录来源智库941家、专家15736位、成果178553项、活动28644场。以此为样本,对来源智库自身建设与效能发挥进行多维度分析,可折射出我国智库建设的规律及共性特征,推进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走向更高质量。

智库建设稳步发展

数据显示,华北、华东地区来源智库占总量半数以上。其中,华北地区共338家智库被收录,占比35.9%;华东地区以240家紧随其后,占比25.5%;华中地区以99家位列第三,占比10.5%;其余地区来源智库数量相对均衡。从类型看,高校智库在来源智库中比重最大,共663家(占比70.5%)。此外,党政部门智库73家(占比7.8%),社科院智库51家(占比5.4%),党校行政学院智库46家(占比5.4%),社会智库39家(占比5%)。

CTTI来源智库主要涉及53个研究领域,产业政策、金融政策、文化政策、财政政策、市场政策、外交政策较为热门,均有超过100家智库聚焦于此,这与我国发展需求密切相关。针对监察、统战、审计、水利、公安、药品等系统开展政策研究的智库相对较少,行业智库发展不充分,一些重要领域智库建设仍需加强。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与我国年度发展大势同步,公共安全与卫生健康领域、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领域、“三农”与扶贫开发领域、法治领域、国际关系与外交领域、宏观经济与产业金融等重点领域的智库研究活力高企,成果数量质量均较为突出,为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作出突出贡献。

当前,智库机构多渠道筹资机制尚未发展成熟,依靠项目经费开展研究是智库运营的重要形式。据统计,CTTI共收录项目30092项。从立项时间上看,有64%的项目于近5年立项。横向项目和纵向项目数量均在2014—2017年期间增长最快,2017年达到峰值,且纵向项目数量远超横向项目。相比纵向项目,横向项目缺少应有的重视,一些纵向项目中,智库研究的理论特征依旧明显。

截至2020年11月底,CTTI来源智库共收录活动总数28644项,活动类型主要为会议、培训、考察调研和接待来访四类。会议占比最大,累计数量远超其他三类。其中,国内会议数量远高于国际会议。与正式会议相比,餐会、沙龙等非正式会议较少。培训、接待来访和考察调研三项活动数量基数不大,但从同比增长率看,这三项活动的增长情况不逊于会议,考察调研的涨幅在四类活动中最高,约达24.7%,说明来源智库对外交流日益频繁,各项活动日渐充实。

精英人才中流砥柱

CTTI系统现收录专家15736名,其中大多数来自经济学、法学和管理学领域,占比分别为25%、22.9%和17.6%;其次是文学、工学和教育学,三者占比均在6%~7%之间,其他学科专家所占比例较小。总体上看,人文社科领域学科智库专家较为富集,自然科学领域学科智库专家数量有待提升。

在15736位来源智库专家中,有3122人是全职专家,仅占19.8%,其余八成左右为兼职专家。从智库实际运营看,核心研究团队的质量和稳定性更依赖于全职专家,智库拥有完善的全兼职人员结构有助于提高研究的专业性与稳定性。从年龄分布看,CTTI来源智库专家主要集中在青年和中年两个年龄段,兼职专家中最庞大的群体是中年专家(约占48.2%),全职专家则以青年群体为首(约占50.4%)。从学位分布上看,全职专家中博士学历人员占比约83%,兼职专家中博士学历人员占比约78%,硕士和学士仅占小部分,说明来源智库专家普遍在专业领域有深厚的知识积累和研究功底,是智库高质量产出的重要支撑力量。

高校智库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能够培养更多高层次人才。据统计,324家来源智库(占比34.4%)拥有招收硕士生或博士生资格。近3/4的智库招收博士生在20人以内,56家智库招收博士在20~50人之间。197家智库设立了博士后流动站,大多数智库拥有博士后1~5名,仅有很小一部分智库拥有10名以上博士后,最高达37名。在智库实际工作中,博士后发挥了一定的智库专家功能,不仅贡献更多研究成果,还会分担部分管理或行政工作,有助于提升智库自我“造血”功能。

成效显著仍存短板

特色新型智库体系更加完善。2020年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入推进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全国各省区市初步形成了以国家高端智库为引领,以省市级重点智库为支撑,以其他专业性智库为补充,布局合理、分工明确的地方智库发展体系。

各级各类智库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辅助决策成绩显著。高校、社科院和党校智库发挥学科优势,智库建设与学科发展共同提升。企业、社会智库不断打通与各级政府部门沟通渠道,面向行业产业重大、热点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各级各类智库注重研究成果的数字化形式呈现,搭建数据库、知识库、工具库为主的网络数据平台,提升了决策咨询水平。

内部管理水平与营运能力有了长足进步。各类智库充分发挥理事会职能,建立起以首席专家为引领,以学术/学科带头人为主体,以青年科研骨干为后备力量的智库团队,推动了内部治理科学化、规范化,溢出效应明显,有力促进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转型。智库建设强化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实践导向和问题意识,使其研究更贴近生活、反映社会需求。

然而,也需要看到,一些关键问题仍亟待解决。例如,“追热点、赶时髦”痼疾仍未克服;部分智库研究队伍小核心空心化、大外围泛在化,邀请知名专家装点门面居多,智力贡献不足;决策研究的客观性、预测性和科学性相对不足;“讲好中国故事”的意识虽有,但缺乏相应的能力和渠道。

面向“十四五”,智库建设应有新突破、新进展,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激发活力。一方面,要兼顾国家高端智库、省市和基层新型智库等各级各类智库建设的需要,继续为新型智库发展做好政策设计;另一方面,要增强智库建设与其他政策之间的配套性、协同性、互补性,与传统学术机构及政策研究机构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

此外,把提升决策咨询研究质量作为重中之重。提升调研的深度和广度,注重数据资料收集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强化政策分析的创新性和针对性、研究成果转化传播的及时性和精准性。克服数据孤岛、信息孤岛,各级各类智库实现分工协同,建立政策研究联合体,实现数据共享、信息共享、专家共享。

猜你喜欢

来源智库专家
将来吃鱼不用调刺啦
致谢审稿专家
试论《说文》“丵”字的来源
“赤”的来源与“红”在服装中的应用
微智库
微智库
请叫我专家
专家面对面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
建智库,话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