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价值思考

2021-09-22赵波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33期
关键词:工匠劳动院校

赵波

[摘           要]  近年来,学生中劳动观念淡薄的现象愈加普遍。进入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开展高职院校关于劳动教育的相關研究具有深刻意义。从劳动教育的价值追溯、劳动教育助力个人成人成才、劳动教育助推工匠精神培育、劳动教育护航民族复兴之路等方面具体阐述,使各高职院校认识到劳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引领性作用,为各高职院校不遗余力、创新创优开展劳动教育提供有力根据。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3-0206-02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1]劳育在“五育”中具有引领性作用,以劳育促德育、以劳育促智育、以劳育促美育的理念需要新时代高职院校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广大高职院校学生在劳动中的情感反应直接影响着未来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

一、劳动教育的价值追溯

(一)古人之“辨”——劳动教育的价值起点

《史记》中记载,周武王于每年二月初二举行仪式来鼓励农耕,率文武百官亲自农耕。《左传》中也记载“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只有辛勤劳动,人民才可以解决自身温饱问题。

人类的吃、穿、住、行依赖劳动,社会变革进步更离不开劳动。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不乏“能工巧匠”,诸如木匠的鼻祖鲁班、东汉时期的蔡伦、春秋战国时期的厨师庖丁。放眼新时代,中国制造业正面临着高技术人才匮乏的局面,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如何广泛深入开展劳动教育、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社会培养优质技术型人才是面临的现实问题。

(二)马克思之“辨”——社会主义劳动教育的理论渊源

劳动教育蕴含于社会生产劳动中,劳动的过程便是教育的过程。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唯物主义角度出发深刻解读劳动的内涵,认为劳动构成人的本质,而人的本质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出发,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机器大工业发展取代个体手工业的历史潮流导致人的发展出现片面性,因此两人提出了现代教育的目标,即人的全面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个人的精神发展需求受到额外的道德关怀,“1+X”证书制度、终身教育、继续教育等新型教育理念层出不穷,也证明人的全面发展既是多维的人的全面发展,即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全面发展,蕴含着人的个人发展需求和社会市场需求;又是多层次的人的全面发展,体现在个人从单一技能向多技能发展,从技术型人才向大国工匠转变,从被动创新向主动创新转变,蕴含着个人价值追求和时代进步的需求。

(三)新时代之“辨”——模范与工匠引领劳动教育时代潮流

创新凝练于工匠精神对极致的追求之中,而劳动教育则是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精神土壤。

劳动模范指引着其特有的社会背景下劳动精神的价值取向。当前,科技水平的发展和社会风气的转变导致年轻一代出现不珍视劳动成果、鄙视体力劳动、害怕吃苦、懒宅思想的现象。劳动模范身上所体现出的一系列优秀品质,有利于对新时代背景下消费主义与享乐主义造成的不良风气造成冲击。在高职院校内,劳动模范精神可以凭借劳动教育手段迸发更加持久的活力。

工匠精神是深度与高度一并升华的劳动精神。《中国制造2025》提到我国进入新时代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正在深刻交融,原有的产业结构难以适应科技创新竞赛的新趋势,因此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迫在眉睫,加快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重”在制造业,“难”也在制造业,打破僵局的出路也在制造业。高职院校作为为制造业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摇篮”,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想要占领创新高地,高职院校就需要不断凝结工匠精神的创新力量,将工匠精神根植于常态化的劳动教育之中。

二、劳动教育助力个人成人成才

社会主义学家罗伯特·欧文(Robert Owen)提道:“完善的新人应该是在劳动之中和为了劳动而培养起来的。”[2]即在劳动的过程中,个人自身价值本就是劳动本身,人在劳动中可以实现个人发展,确立个人理想并不断完善自身各种品格。

(一)劳动教育助力高职学生“成人”

高职学生大都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高职院校结合学生身心特征与不同专业开展劳动教育有助于学生个人掌握基本劳动技能,学会独立生存,形成积极正向的劳动观念和职业素养,同时掌握一技之长,满足未来立足社会和个人理想实现的需要。

劳动教育对助力学生成人有着多方面的价值,(1)使学生自立自强,减少“妈宝男”“小公主”的现象;(2)使学生具备照顾他人、团结协作的能力;(3)劳动教育可以使学生形成正向积极的劳动观念;(4)劳动教育为学生塑造优良的择业观与道德观,改变学生不劳而获的职业观念。总而言之,高职学生要成为健全的“成人”,离不开劳动教育的引导与熏陶。

(二)劳动教育助力高职学生“成才”

“人才”一词具有市场导向属性,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国家建设需要的是“智技兼备”的复合型人才。高职院校作为制造业人才的重要培养场所,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复合”属性有着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工匠劳动院校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90后大工匠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光影视界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工匠神形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