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曾国藩与李元度:从生死相依到分道扬镳

2021-09-22

新传奇 2021年32期
关键词:水师太平军平江

咸丰四年(1854年),曾国藩率湘军水师入鄱阳湖,在湖口被太平军所阻。在太平军的猛攻下,湘军水师不支,死伤甚多。曾国藩的坐船也被团团围住,无望中他选择投水自杀。李元度见状舍身相救,将曾国藩抱过了江,使其幸免于难。

曾国藩一生信守“宁人负我,我不负人”的信条。但唯对一人心存歉疚,认为“余平生于朋友中负人甚少,唯负次青实甚”。次青便是平阳才子李元度。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患难与共,两救曾国藩

咸丰二年(1852年)秋,太平军以咄咄逼人之势,进军湖南、湖北、安徽等地。曾国藩奉旨赴长沙、衡阳帮办团练,并招募乡勇组军操演,为其生平治军之始。这时,李元度也被调到湖南郴州任州学训导,掌管一个地区的教育。

曾国藩练兵之初,事事草创,举步维艰,迫切希望招募志同道合的饱学之士来辅佐自己。但当时的曾国藩未授实权,人微言轻,四处受气。当其幕僚不但风险极大,而且并无实际利益和诱人前途可言。因此,主动投靠者寥寥无几。这一时期,曾国藩的幕僚多为其至亲好友、亲朋子弟和降革人员。所以,当李元度给曾国藩写了一封建言时局、纵谈兵略的千言长信时,曾国藩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咸丰三年(1853年)腊月,李元度被曾国藩的诚意打动,成为其谋士。

咸丰四年(1854年)正月,曾国藩亲率湘军水陆两师共1.7万余名官兵出发。谁知几天后便遭惨败。要不是撤得快,曾国藩也难免成为太平军的俘虏。沮丧到极点的曾国藩支开身边的人,一头扎入水中。幸亏李元度早有预见,忙命人入水将其救起。

值此穷蹙困窘之时,曾氏幕僚多半散去,唯独李元度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随后,咸丰帝不仅臭骂了曾国藩一通,还革去了他的礼部侍郎一职,“责成其戴罪剿贼”。按照清朝的制度,革职的官员不得有专折奏事权。臣情无法上达,皇帝自然很难了解下边人的苦衷。李元度深知失去专折奏事权将意味着什么。

一天晚上,李元度将一份《革职待罪臣曾国藩乞请专奏以速戎机事》的奏疏呈给了心绪纷乱的曾国藩。曾国藩看后大为不悦,因为革职后专折奏请本属犯法之事,加之咸丰帝此时猜忌颇多,上奏的结果肯定会凶多吉少。但李元度坚持己见,曾国藩只好同意。李元度又将原折一改再改,并以军情变化多端需要随时奏报圣上为主旨。写完后,密封上达。几日后,朝廷即下谕特许曾国藩享有专折奏事权。李元度为曾国藩争取到专折奏事权后,曾国藩对他更加信任了。两人游同舟、饭同食,形影不离。而似奏折、信缄之类,也大多出自李元度之手。

同年,曾国藩率湘军水师入鄱阳湖,在湖口被太平军所阻。在太平军的猛攻下,湘军水师不支,死伤甚多。曾国藩的坐船也被团团围住,无望中他再次投水自杀。李元度见状舍身相救,将曾国藩抱过了江,使其再一次幸免于难。

重申“三不忘”誓言,明示不敢负义之心

这次兵败,李元度感受到独立统兵的重要性,开始谋求从“笔杆子”向“枪杆子”转变,并在曾国藩的同意后,创立平江勇(后成为湘军主力部队之一)。

平江勇创立之初,与湘军水师同扎南康,咫尺相依,互相照顾,并用以护卫曾国藩之近身,在军事上的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然而,心存大志的李元度并不满足于作为一支“亲兵卫队”。几个月后,他便率平江勇移师湖口。曾国藩再三劝阻未果,从此二人各居一方。

咸丰七年(1857年)六月,曾国藩因向清廷索要地方实权未果,弄巧成拙,被咸丰帝削除兵权。曾国藩闲居家乡,念念不忘的还是患难与共、情谊深厚的李元度。他在给李元度的书信中重申“三不忘”誓言,甚至想结下儿女亲家,“以明不敢负义之心”。

徽州战败致二人决裂

咸丰八年(1858年)五月,清廷重新起用曾国藩。曾国藩复出后,马上要求李元度再回湘军大营,曾国藩、李元度二人得以分而复合。

咸丰十年(1860年)春,太平军发起新一轮的攻击,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告急,曾国藩率军入驻祁门。8月14日,平江勇开进徽州城。16日,太平军将领罗大纲率领4万人马直逼徽州城下。谁知李元度轻敌,一战即溃,只得退守孤城。就在其四处布防、疲于招架之际,绿营军突然聚众哗变,打开城门让太平军蜂拥进城。初临大战的平江勇顿时惊慌失措,仓皇四散。最后,李元度在少数亲随的护卫下,奋力突围,逃出城外。8月25日,徽州城遂告失守。

徽州失守的嚴重性堪比三国时的马谡失街亭,不仅使祁门变成了前线,更打乱了曾国藩的精心部署,使皖南战局急转直下。此时,曾国藩已现绝望之情,并偷偷地写了遗嘱,寄给两个儿子。但就是在“连日忧灼之至,竟夕不能成寐”的情况下,曾国藩也并未有过多责怪李元度的失职,只是认为其“矜夸虚浮,不堪重用”,反而为其生死担忧。

儒家崇尚“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清廷对于阵亡、殉职的文武官员,无不优予抚恤。所以,当曾国藩接到李元度的报败之信后,方知他并未阵亡,亦未殉职,且毫无悔过与歉疚之意时,十分震怒。于是,治军严明的曾国藩向朝廷严劾李元度,请旨将其“革职拿问”。但他毕竟念及二人私谊,并没有进一步追责,只是让其停职返乡,闭门思过。

徽州城失守后,李元度急于东山再起,竟不惜背叛师门。曾国藩再次上奏弹劾李元度,清廷将李元度革职,“发往军台效力”。此时,曾国藩、李元度已经走到了完全决裂、形同陌路的边缘。后来经过左宗棠、李鸿章等联名奏保,皇帝才收回成命,李元度得以免遣戍边,放归乡里。

两年后,湘军攻克天京(今南京)。李元度闻讯后,为湘军的胜利而欢欣鼓舞。他奋笔疾书,给曾国藩写了一封数千言长信。李元度的一片赤诚,打动了曾国藩。加上李鸿章等人多次进言,曾国藩于同治三年(1864年)八月十三日上奏清廷,为李元度请功。李元度虽然屡遭老友曾国藩弹劾,心有怨念,但看到曾国藩此举后,一笑泯恩仇。之后,两人长期保持通信联系,每逢佳节互致问候。

(《文史天地》)

猜你喜欢

水师太平军平江
清代福建内外洋考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毛泽东为何特别关注平江惨案
游平江路
“平江晒书节”开启“24小时”不打烊
品水师:品水要喝很多水 却从来不能水
徐继畬视野中的太平军在山西
太平军童子营:杀人放火是本业
熔炉旁捡回提督印
安庆出土的英制旧式加农舰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