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员的 “大心脏” 怎么来的

2021-09-22

新传奇 2021年32期
关键词:心理学家竞技效能

心理学家指出,不是所有的“自信”都有助于比赛的发挥,过高的自我效能感可能会导致运动员轻敌,发挥失常。这时候,关键是如何调整好情绪,让自己的情绪保持在一个最佳状态,既要保持信心,又不盲目自信。

奥运会之所以精彩绝伦,很大程度上源于它的“不确定性”——没到最后一刻,谁也不敢保证结果。在这些戏剧性的比赛中,“大心脏”(一是形容球员在最后时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并送出绝杀;二是形容比赛在最后时刻扣人心弦,发生大逆转)是实现惊天逆转的必要条件。那么,让我们来看看“大心脏”究竟有什么秘密吧!

突破自己还是打败对手

罗切斯特大学的心理学家Elliot提出了著名的成就目标理论,将人们的奋斗目标分为两种:一种是掌握目标,指的是尽可能完成一项任务,并在任务上超越之前的表现,目的是突破自己,掌握新技能;另一种是绩效目标,目的是超越他人,获得优异的成绩(排名)。

Elliot等人经过一系列研究发现,当运动员比赛的目标是绩效目标时,更有可能导致压力过大、能力发挥不充分、对结果不满意和消极等。而持掌握目标的运动员,会对比赛有更高的投入、坚持时间更长,并且对表现更满意,在结果揭晓时感受到的积极情绪更多。

换句话说,当运动员心里想的是 “突破自己”而不是 “打败对手”时,会淡定很多。无论结果如何,比赛让他们积累了更多的经验、技能,这些对他们来说是目标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战胜其他对手。

但是,“竞技体育”的本质不就是竞技吗?如果不跟别人比,还谈何竞技的魅力?心理学研究发现,当绩效目标跟“高能力感知”结合在一起时,会对运动员起到一个极大的激励作用。简单来说,就是当一个运动员在之前的比赛中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时,此时他带着“夺金”的绩效目标去参加比赛,会取得更惊人的成绩。比如東京奥运会上获得男子举重67公斤级决赛冠军的谌利军,在前几次抓举失败的前提下,最后一刻竟然连加24斤,这股“好胜心”让所有人捏了一把汗。他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打败对手拿下金牌。最后,他确实做到了!

然而,对于初出茅庐尤其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的年轻选手来说,就不适合绩效目标,这样会让自己压力太大、杂念太重,此时更适合掌握目标。就好比夺下东京奥运会首金的杨倩,她带着平常心轻松上阵,一鸣惊人。

实力在这儿,才不怕你

另外一个影响运动员心态的因素,是实力判断,在心理学上称之为“自我效能感”。一项针对246 名运动员的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能显著影响比赛成绩,并且能在“愤怒和成绩”中间起到中介作用。

具体说来,就是当比赛过程中出现愤怒时(指由竞技体育带来的一种攻击情绪,可以是比赛焦灼带来的,也可以是对手的挑衅引发的),对自身实力越有把握的运动员,越能控制这种愤怒,让自己稳定发挥。

相反,如果一个运动员对自己的实力不太自信,就很容易被一个动作、一次失利而激怒,从而影响发挥。

但心理学家也指出,不是所有的“自信”都有助于比赛的发挥,过高的自我效能感可能会导致运动员轻敌,发挥失常。这时候,关键是如何调整好情绪,让自己的情绪保持在一个最佳状态,既要保持信心,又不盲目自信。

自尊是影响赛后心情的重要因素

对于运动员来说,不仅比赛场上需要好心态,对待结果同样需要好心态。尤其是奥运会这种充满了不确定的赛场,仅仅是裁判的打分有时就能让人心态失衡。

研究发现,自尊是影响赛后心情的重要因素。自尊是个体自我价值感知、自信和自我接纳的整合,反映了个体对自我的一种积极评价。对于高自尊的人来说,失败只是一次经验教训,根本不会影响他们对自我价值的认识。但对于低自尊的人来说,一场失败,可能意味着对自己全盘否定。

在东京奥运会体操男子个人全能决赛中,日本选手桥本大辉和中国选手肖若腾对决时,虽然出现了明显失误,一只脚已经出界了,但是他依然获得了冠军。尽管裁判打分有失公允,但肖若腾仍然在赛后向桥本大辉表示了祝贺,并发微博说:“我今儿就是展示什么是中国运动员的意志品质,这些都不是事儿。”这种稳定的高自尊,便是对自我价值的最大肯定。

奥运会的精彩,不止停留在赛场,更大的意义是对每个平凡生命的激励。运动场上需要好心态,人生更是需要 “大心脏”。(澎湃新闻网)

猜你喜欢

心理学家竞技效能
立足优化设计提高作业效能
基于改进TOPSIS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效能评估
谁更难过
电竞种植记
E生命力
人生什么最重要
心理学家
油田三相分离器效能分析
油田三相分离器效能分析
花与竞技少女